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念動還是氣動】行者修行日记之安般法门!

(2017-02-25 10:05:43)
标签:

南老师的书房

行者文华

南怀瑾

行者日记

分类: 文华--谈佛学禅修
【念動還是氣動】行者修行日记之安般法门!

 

【是念動還是氣動】
       南懷瑾先生曾經講過,他年輕在成都時,曾與袁煥仙太老師討論過“念動還是氣動”的問題!當時南先生認為“當然是念動在先,氣動在後了”!——詳細請看《南禪七日》南老師的講述!
        但是,最近我在閱讀南老師後晚年的述著和視頻時,留意到南老師又換了一種說法,他說:“念頭和氣是同時一起發動的”!這個說法,也同時觸動了我多年來修習安般法門的疑慮!在這裏略為展開一下我個人的一點思考,希望能夠拋砘引玉,不對之處,還請各方大德指正!
       關於“念動與氣動的問題”,這是對修習安般法門的深入探討。是在各自身心體驗下的切身思量!這個問題,有別於“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個問題。“仁者心動”是心與物相應,是心與外相的交感問題!而“念動與氣動”這個問題,是在心性的修行上、生命科學的內在認知上的問題!
       我們常常說:生命就在呼吸之間!有生命的存在,就必然有呼吸。同理,有呼吸、生命就必然存在,這是一體共存的。所以,南老師說佛學是提倡“心物一元”的。
       修安般法門,第一步是數息。我們凡夫的呼吸平常是不自覺的,所以,修安般法門第一步是要先著意,用念頭把氣守住。因此這個“著意”便是念頭帶動在先了。等到第二步隨息時,這時呼吸已經很細長,較清凈了,但念頭還是稍微跟著,似守非守,念與息都分明了!到第三步止息,止息不是沒有呼吸了,而是“息住”時間較長了。此時全身較松軟了,全身的毛孔有打開了的空靈感,在這個時侯,才能真正感受得到“與虛空合一”、“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的感覺。到了止息這一步,才能體驗得到南師所講的“念頭與氣同時發動”的樂趣!第四步是觀息。觀息的樂趣很多,也很妙,我還在探索當中!比如,有一段時間,我的心口往上的地方,就是密宗講喉輪的部位,(南師講密宗講的喉輪就是道家講的十二重樓)總是感到有一堵氣塞住!這種感覺,有點懷疑是不是與葉曼先生書上講的一樣?我按照南老師講的“觀法”,空掉它的同時,又故意提一下!嘻嘻、就象有點耍頑皮的感覺,這段時間氣堵的感覺明顯減輕了。
      當然,以上僅僅是我個人的一點點體驗,有志於修行安般法門的道友,可以自己去多加研修,多加體驗!不能不說的是,南老師在講解安般法門時,引用了楞嚴經上佛說的一句話,並吩咐同修道友們一定要記住:『生因識有,滅從色除』;同時也引用了祖師們在《達摩禪經》上講的一句話『安般者二種:一見二觸,鈍根不見』。“意思是說,有智慧的人,當下就看清楚自己的呼吸;愚痴的人聽了白聽,一輩子也不曉得自己的呼吸,連影子都沒有”。2017.2.24 行者文華修行日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