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略阳灵岩寺记行__白龙

(2023-09-15 11:06:06)
标签:

历史

文化

分类: 随便写写
略阳灵岩寺记行    
                    
             文 / 白龙        
 
       七月初,应汉中朋友继斌兄弟之约,游览了略阳县灵岩寺,此寺位于略阳县城东南三公里处,蜿蜒曲折的嘉陵江东岸,也被称为“灵崖寺”。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14),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自古就是旅游胜地,各种传说轶闻不胜枚举,唐宋以来有许多名人游历,如李白、杜甫、吴道子、李可染、于右任等都有到此地游历的记载。       
        寺院依山傍水,坐东向西,依托两个天然溶洞修建,享有“灵崖洞天”的美誉。灵岩寺内藏有汉代以来石刻130余通,被称为“陕南小碑林”。紧邻着嘉陵江边的沿江公路,宽阔的停车场,沿江修建着候车长廊。对面就是曾经唯一通往四川的宝成铁路,在山洞之间时隐时现,好长时间才会经过一列火车。略阳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之处,秦岭南麓,嘉陵江畔,乃一座历史悠久的山城。这是我第一次来略阳县灵岩寺,这里真的很美,充满南方气质。       
       过了山门,进入灵岩寺。与其他的寺院不同,这里的建筑没有沿中轴线修建,而是顺着山前的崖壁自北向南,依次可以看到天王殿、观音殿、大雄殿、老君神殿等各类建筑,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巧妙结合,令人惊叹。一路前行,一路观赏,山岩峭壁上有各代名人到此游玩所留下的文字,有诗词,有观感,在石壁上印证着游子的踪迹和情感,诗、词、句文采飞扬。文字形式多样,隶、魏、楷、行、草或娟秀隽永,或刚柔相济,或舒展洒脱真是大饱眼福。我时不时的停留在这些峭壁石刻前,只有向先贤学习。        
          在大雄殿右侧的岩壁上,可见密集的摩崖题刻,下方竖立着各类石碑。在岩壁的角落之中,镶嵌着著名的《郙阁颂》这是我此次考察的主要碑刻,在此停留时间最长,此摩崖于建宁五年(172)所刻,为纪念汉武都太守李翕修剑阁栈道,全称为《武都太守李翕析里桥郙阁颂》。大雄殿前两侧的展厅内,陈列着大量的碑碣石刻,篆、草、隶、楷俱全,笔锋功力深厚,为历代书法家赞赏。其中,南宋淳熙八年(1181)所刻的“仪制令”石碑,乃我国迄今最早的交通规则。石刻高约60公分,宽约40公分,正中刻着“仪制令”三个大字,下方有四行十二字:“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它是宋代朝廷通令各州县立于县城通衢要道的石碑,也是研究古代道德规范和礼貌行为的实物资料。        
         继续往前,傍崖而行,经过一座“奈何桥”,我们就来到后洞,供奉着大肚弥勒佛,周围环绕着十八罗汉。右上角的壁龛中,还塑造有《西游记》的故事,师徒四人的形象清晰可辨。后洞的规模较小,不及前洞的一半。走到后洞的深处,可以看到一根天然的钟乳石柱,好像支撑着整个后洞。游人经常抚摸,石柱日益光亮,所以又被称为“玉柱”。玉柱旁边,一尊天然的钟乳石佛,身披袈裟,面宽耳阔,体态饱满,慧眼紧闭,袒胸露腹,赤脚侧卧,神态自若,生动地体现了佛陀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征。      
         随着脚步的移动,我们一起上了望江楼。站在望江楼上,鸟瞰滔滔的江流,我把历史看了个透彻。似乎看到了传说中鲁班疏通江运的情景,看到了吴道子那头神鹿的遁入使这里熠熠生辉,看到了孤帆点点,听到了船歌声声......突然,一声刺耳的火车鸣笛声把我从久远的历史长河里拉了回来,对面宝城线上一客列正穿云破雾疾驰而去。脚下新修的略高公路车流如梭。此刻,我似乎坐在历史的瞭望台上,领略灵岩寺迷人的清明上河图,聆听灵岩寺的盛夏协奏曲。         
          空灵秀美,独具神韵的灵岩寺,是一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的佛教圣地。寺内亭台楼阁、绿树成荫。环顾四周变幻的秀美山峦景色,品一盏用灵岩泉水泡好的香茗,慢慢体味历代文人墨客游历灵岩寺时留下的诗文佳句,你会觉得灵岩寺真是一方有温度的洞天福地。远远的看着宝成铁路上经过的列车,在略阳境内的线路是沿嘉陵江岸,山大沟深,地势险要,坡度陡峭高差不等,悬崖、弯道连环展现,曲折蜿蜓,铁路周围植被茂盛,风景秀美,终年鸟语花香。看着经过的列车,想想当年略阳身为交通要塞也曾有过辉煌的时刻。       
         坐在小小的吟诗亭内,瞬间感觉四周乃至灵岩寺整座山体都静悄悄的。背向山体,远远望去那蓝天白云下映照的嘉陵江滚滚而去。转过身,我的视线停留在石壁中的一棵树上。这是一棵桑树,在岩缝中横长着,根须沿两边的山崖向里延伸,树身旁逸斜出,舒展开葱郁的身姿,随风摇曳,树下有一丝清流,和桑树的清幽相映成辉,再看正殿洞上秀木翠林,郁郁葱葱,与深幽的洞府及古朴的殿堂构成了一副神秘肃穆的景观,给人以跳出红尘外、远离五行中之惬意禅心。可惜我不会穿越,领略不了古代文人的心境,吟诵不出切合入境的诗句,但,那一刻内心一片平静,那份葱绿绝不亚于面前的葳蕤幽静。      
          今天的灵岩寺,虽没有听到古窟沉雄的钟声,没有看到佛家弟子虔诚地诵经,但我的身心已在佛的禅意里,在佛学的博大精深里彻底沐浴着,这真是一种享受。                                           

               2023年7月20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