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陈三强的书法篆刻——白龙
(2019-07-13 10:48:34)分类: 书画论说 |
白
认识三强兄已经好几年了,他为人低调,做事厚道是给我最深的印象了。对他的书法篆刻艺术也做过专门的了解,是越来越钦佩。他在书法篆刻方面,他是纯粹的科班出身,毕业于西安工业大学中国书法专业,现在是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编辑出版委员,终南印社社员等。
近期他出了一本关于自己的书法篆刻作品集。出来后他电话告诉我书印好了,看有时间一起坐一坐,顺便把书给我。我们就提前约好了时间,当我拿到书,粗略地翻阅后,对这个老兄更是佩服了,在时下推崇奔放挥斥、鸾舞蛇惊、雄建峻拔、苍劲挺脱书风的时代,他的书法依然坚守着其秀丽圆润、温文尔雅、光滑精细、绰约多姿的格调,这绝不只是执拗所致,更来自内心的自信。
在整个艺术史上,但凡能留下足迹的大家,皆留下了自己具有个性化的符号。在这个比较重视创新的时代,有些东西是需要一些人去坚持固守的,文化上的坚持固守。那么,怎么守?守什么?时下书书法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耐不住寂寞,开始放弃临摹读帖,放弃基本功的训练,而走向了所谓的创新之路。创新何谈容易,汉字书法已几千年的历史,其间流派林立,匠师辈出,可供后世书家拓展的领域还还能留下多少呢?
何为创新呢?所谓的创新,绝不是玩弄小趣味;所谓的创新,开始就走到了前人的老路之上。只有去把前贤宗师的书风笔法烂熟于心,潜移默化的融会贯通为自己的精神后,可能会有所谓的创新,甚而是开山立派之事吧。他在书法篆刻艺术上是属于死心塌地夯实基础,从不与时风独行的那种。时人多以北碑入手,粗重厚实、辅毫拧锋,其书格各异,他是从褚遂良楷书入道,而后力追二王,随后又篆隶而上。诸体皆能,变化丰富,意韵悠长。
三强兄多年沉缅于书法篆刻艺术事业,自有其心得所在。痴缅于冲折激荡、削石如泥的日常劳作,时间和功夫没有白费,其刀艺之长进,技艺练达。他所走的二王一路书法的娴雅舒缓、用笔遒劲,褚体的圆转秀逸、结体妍丽,在他笔下均有体现。这类书体是书法界承传的主流,但在今日早已不为所重视。古代人书法为文人日常之所用、求仕初阶,今天的书法,朝学执笔,暮已成家。古代人书法信札居多,多小幅,小品,而今天的书法多为展览巨幅。为的是追求视觉上的刺激和效果,只得极尽时代,巧尽心思,尺幅虽大,字数亦多,却任笔为体,聚墨成形,章法零乱,气脉不通,缺乏内涵。他的书法篆刻,第一眼看过去没有炫目彪焕的视觉冲击,技术含量与个性特色也不会跃然纸端,甚至还会有些许妖媚之感,但等你回过头来仔细端详,回味咀嚼后,便会体验出其内功之深邃,风骨之所在也。
他在学习书法篆刻地道路上,其内功除了墨池笔冢、废纸三千的积累外,他还不断地修炼字外功夫,读书是他的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倒不全因了他从事着博物馆的工作,而是习惯。
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端庄有致、淡泊洒脱的行走在书法篆刻的大道上,好像比同龄的人慢了几步。其实不然,那是他在冷静的思考,自己内心储存着为艺术而生的那颗初心。
三强兄在书法篆刻艺术的道路上始终坚守初心,所以才走那样坚定,那样自信,也是因为他耐得住寂寞的坚守,才比其他人收获的都多。最后,我衷心的祝愿他,为大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供大家欣赏,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2019年7月13日
于西安守拙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