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情
(2025-02-06 12:05:04)分类: 散文 |
新年的第一次月圆,属于元宵节,百姓们又开始用一个个白生生、圆溜溜的元宵,欢迎着它的到来,也为新春佳节彻底画上一个句号。
一碗元宵,载满回忆;一轮明月,写满思念,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海外的兄弟们,你们还好吗?
那是2020年, 生逢盛世的我,有幸登上这一带一路的时代列车,不再是血泪斑斑的走西口,不再是生死未卜的闯关东。有强大祖国支撑的如今,走出去,到世界各处去,成了国人新的追求,作为一名电力人,我一带一路的第一站,是伊拉克的华师德电厂,自然也就有了人生中第一个海外元宵节。
中国人的心中,元宵节是有灵魂的,一颗颗,一团团,都是心中的老少聚首,徘徊在底格里斯河畔的我们,望着那轮明月,心绪就随水东去,再难安放。
国内的元宵节,当然是元宵的天下,超市里琳琅满目,路边摊随意挑选,一个个的传说,一种种的寓意,在祈盼中,在希望里,浓缩为一个团团圆圆,悬在天上,挂在心间。
身在伊拉克的我们,也沿袭古老的传统,用一种来自灵魂的虔诚,就地取材,因陋就简的将一盆盆的糯米粉,一包包的芝麻糖,包成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唯有黄皮肤才能感同身受,才能切身解读的“千里共婵娟“。
也许,只有海外的元宵节,才这么简陋。一双双或灵巧或笨拙的手,搓着,揉着;一粒粒或大或小的汤圆,在桌子上滚着,团着。凝重的表情,认真的动作,话里话外,绕着故乡的同心圆。一颗颗元宵,满载思乡的祝福,在手里捏捏揉揉;一颗颗汤圆,满载故园的回忆,在心里浮浮沉沉。这海外的汤圆,包的是中国心,裹的是思乡情啊!
此时才明白,虽是游子,浪迹天涯,但那颗心,依旧在老家的上空徘徊,从未走远,被那根慈母手中线,千丝万缕的缝在了故乡村头的那棵老槐,轻轻一扯,就是痛彻心扉。
喉间隐隐泛甜,曾经的浓香带着永恒的熟悉,排山倒海,扑面而来。那个叫家的字眼,在心坎上轰然击打,铭刻,放大!
想起那点着红枣,香甜无匹的花馍,想起那捏着花边,燃着棉芯的面灯,那趴着小老鼠的面灯是故乡每个家庭老幺的专利,跟着伙伴们在街巷游走,汇成一条灯火的长龙,清脆的儿歌暗淡了星光: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童音朗朗,一岁岁,一年年,伴我成长。
他乡,安放不下灵魂;故园,养活不了肉身。沿着养家糊口的路,义无反顾的多年,愈行愈远。故乡,变成小小的一枚邮票,变成电话的那一头。于是,收获了远方,梦来了乡愁!
在这个想家的日子,吃一口汤圆吧。齿尖轻叩,顿回故乡,故园的味道在舌尖爆开,氤氲不去,故乡的乳名声声传来,链接亲人微笑的脸庞……
也许,只有海外的元宵节,才这么具有仪式感。不知是谁带的头,一个人走来了,几个人走来了,没人说话,大家端着一只碗,面对蜿蜒的底格里斯河,面对高悬的一轮明月,轻轻咀嚼一颗,轻轻扔出一颗,最后,有人把碗里的汤圆泼洒进月夜下的河面,所有人都心有灵犀的挥起手臂,那整齐划一的动作,是对明月最虔诚的祭拜,是对家乡最深情的思念……
冷月无声,静水深流,但思念,震耳欲聋!
那晚的元宵,一如今天,还是萦绕心头,浓浓,淡淡;那晚的明月,一如今天,还是月之故乡,咫尺,天涯。
如今,我早归乡,你们还在坚守,又该吃元宵了吧。当时所思,不如归去,如今所想,全是祝福!兄弟们,元宵佳节,祝岁月无恙,烟火安暖,祝早日归来,合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