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思织成千千阙
(2023-10-01 10:55:54)分类: 散文 |
我最近正在读的一本书是作家李德响的《身向中东那畔行》。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李德响,我觉得“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最为恰当。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读着李德响的文字,总是感觉那浓郁的“温润”感染着你,温暖着你,也治愈着你。读着读着,你的嘴角会忍不住上扬,那些俗世烦恼在一笑间,轰然而散。
《身向中东那畔行》的风格依然像他以往的散文,甚至其中的“温润”气息更浓厚一些,或者是作者身在异国他乡的缘故吧。
这本书是李德响因工作原因被派往中东期间所写。虽然说是在异国他乡,但是他工作的厂区是封闭式管理,能接触到外界的机会很少。李德响却把握住生活中少得可怜的素材,写出了一篇篇动人的文字。他的视角极为敏锐,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进入他的笔端,洋溢在字里行间的始终是一个“情”字,可以说,情是李德响散文创作的主线。这本散文集就是一曲动人的情歌,李德响用他温柔而又高亢的嗓音歌唱着。
这本散文集以炽热的语言抒发了赤子情怀,其中爱国思家是本书最基本的情愫。书中浓浓的家国情怀就像一杯醇厚的佳酿,抿一口就会沉醉其中。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李德响写了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烟花、元宵节的汤圆,这些在国内司空见惯的事物,在国外牵动的可是游子思乡的心。岂止在节日,异域游子思乡在每时每刻。春来了,一只小小春燕“一定是从故乡的老屋追来,一定是带着故园的问候而来”,彼时,作者的心一定飞到了遥远的故乡。有时,面对底格里斯河清澈的河水,作者也能想起故乡的湖——潘安湖。作者深情写道:“潘安湖,我故乡的湖。脸颊贴着底格里斯河特有的椰枣树,我仿佛拥抱着湖边葱茏的万木。随手轻撩嫩绿的芦苇,我仿佛触摸你的千娇百媚。”
身在异域,作者始终牢记自己是中国人,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走在街上被“太多的目光追随”,“从来没有的庄严感在心底陡然升起”。工作之余在厂区围墙内散步,看着外面不远处的河流,就会想起家乡想起祖国,情之所至,便放声高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彻异域天空。
记得看电影《万里归途》时,屏幕上打出“无论你身在何处,祖国都在你身后”,我的泪瞬间涌出。我从没有出过国,却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海外游子被祖国接回的激动心情。当读到书中《国旗飘飘》的时候,我的情感也随着激昂的文字一同飘飞,激动人心的旋律在书里书外回荡。作者李德响尤其情难自已,尽管“身边碉楼里的枪口静默森然”,却忍不住高歌。
是的,怎么能不自豪呢?身为华夏人,最懂民族魂。借助小小的“马齿苋”,李德响深情写道:“它的朴实,它的乐观,它的随遇而安不屈不挠,不正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国人的缩影吗?这就是故园的民族魂,随着我们一起,在这一带一路扎根,生长出一簇簇中国式的坚韧,绽放出一朵朵中国式的精彩。”
如果说对故乡的思念就像春蚕吐丝,在异域他乡悠悠不绝,那么,爱国情怀就是这丝上的光,闪耀着动人的光辉。李德响用这纯洁的情丝织成激昂的乐曲,在读者心间萦绕。
拥有对祖国和家乡的爱,也必然拥有一颗善良而敏感的心。这颗心为一切值得被尊重的生命跳跃,为他们抒写生命的乐章。书中描写了与伊拉克朋友交往的很多有趣的故事,伊拉克朋友的豪爽幽默与作者的乐观开朗相得益彰,彰显了普通民众之间的美好情怀。
作者温润的心滋润着《身在中东那畔行》中的文字,使书中的文字饱含深深的情。情之所至,万物有灵。作者笔下,一株草,一棵树,甚至几棵从土壤中弱弱地站立起来的葱,都带有顽强而坚韧的生命力。狐狸、狼、乌龟、知名或者不知名的鸟儿们,都在作者情网笼罩之下,灵动而美丽。作家善于托物寓意,借物抒情,运用移情的手法,让他眼中的动植物都别有深意。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热爱和平,热爱友谊,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尽管文字之外,生活不易,但作家选取的是积极向上的力量,情丝所聚,情歌唱响,欢乐喜悦便溢满人间。
作者 邵琳
“学习强国”徐州学习平台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