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组
(2022-12-26 10:01:57)分类: 散文 |
没想到,真的没想到!本以为三年抗疫已经接近尾声;本以为国家的大船已经把我们送到了对岸只需要个人浅涉几步小河沟;本以为转到前方的我们只需要面对一些小零碎随手挑落……
公司的防疫政策不可谓不完整齐备,班组的执行力度不可谓不精益求精,训练有素的员工不可谓不严防死守……
可当头的一击就这么让人瞠目结舌!
精心调配的班组成员本以为固若金汤,可从第一声咳嗽开始,到紧随其后的接二连三再到雪崩式中招一片,也就一周多时间。而上班人员从开始的染病就隔离,到今天的无明显症状必须坚持上岗,也只能无奈的朝令夕改。
作为电力工作者,我明白,运行岗位及其特殊,因为工作环境的密闭性,人员交接的连贯性,技术专业的独有性,都预示着一旦被疫情攻破很难补救,除了自我修复别无他法。
缺人!缺人!运行告急。
从开始兵强马壮、人员齐整的五个班组的五班三运转,到如今勉强凑够建制的三个班组开启连轴转模式,每一名员工的效率都发挥到了极致。
但机组依旧在顽强的运转!该发的电,一度也没少。
望着面前的同事们,我慨然一叹,他们咳着,烧着,头疼着,嗓哑着,在这一个萝卜……,不,两个萝卜三个坑的情况下,苦苦坚守。
王书记早就身先士卒的回到了一线岗位,既是一名运行员工又是自带办公室的领导者。各方的协调与后勤更加任重道远,下班回家早就没有了概念,顶着黑眼圈应对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意外。
值长王兆勇早就身兼数职了,高烧后的他仅仅休息了两天,揣着药就回了岗位,他机炉电全覆盖,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就连下班,也主动承担起给隔离病人送餐的后勤服务队伍。
银铃公主刘念早就哑了,连日的咳嗽让每一个字都那么艰难,汇报工作时破鼓慢捶,一字一顿,杜鹃啼血,闻之心颤。
那么洁癖的李星星,居然能接受十几天不回家换工作服,染病多日的妻女在他最后那通带着哭腔的“你看看俺班哪还有一个好人”后,再也没有打电话催他。
放下体温计,李德响终于不得不接受自己转阳的现实,刚准备回宿舍,王书记一句能不能再坚持的问话就让他停下了脚步……。
还有李小兵
还有李翔
……
这就是我的同事们,已经没有一个囫囵个的,都是伤兵,都是伤兵,烟火男女,平凡人生,咳嗽会皱眉,发烧会叹息。
就是他们,万家灯火的背后,在负重前行!
然而,我更明白,他们虽是残兵,但绝不是败将,犹如海明威笔下的老人与海,可毁灭而不可征服,他们在拼尽最后一丝力气坚持,为恢复身体的同事们谋取时间。没什么豪言壮语,就像李翔随口淡淡的那句,总不能看着机组停运吧!
我想起伊拉克工作期间那次地震,伊拉克人转眼即逝,中国员工却在做着各种应急预案。
伊拉克人不懂,他们永远也不会明白,岗位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养家糊口那么简单,还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这里有文化的积淀,有观念的传承,更有骨子里的龙之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