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水,那人
(2022-09-02 16:14:03)分类: 散文 |
猪山不大,低低矮矮,杂树零乱,荒草稀疏,靠山吃山的祖训到这里就只剩下了啃石头,周围百姓代代相传的叮当采石,让东西而卧的猪山石塘密布,断崖层叠,久而久之,北坡半去,东坡残缺,一口猪也没了猪样,瘦骨嶙峋,苟延残喘。
王大山记事时就踩着碎石给开山的家人送饭,爷爷牵着他的手,曾在荆棘丛中给他摘那酸酸甜甜的野果;父亲接过饭篮,曾带他在乱石堆里捕捉大大小小的蚂蚱。爷爷指着山对他说,这山能吃好几辈子;父亲看着被采石坑包围的山对他说,这山永远吃不完该多好。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还接过父亲的大锤,可惜后来用石头盖房垒院逐渐淡出历史,加上政府开始了管制,采石场自然也就人去山空。
猪山没了人气,成了真正的野山。经年的锤击,长期的爆破,岩层内部被破坏得支离破碎,山上遗留的大大小小的矿坑、危岩、陡崖极易造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石塘里夏季积水成渊,没有鱼,死水微澜;山谷中冬天风吹乱石,如鬼泣,闻之胆颤。更有不明源头的垃圾日积夜累,这里慢慢成了不祥之地。
猪山怅然,猪山……那山秃,那水臭,那人穷!
2008年,徐州市国土资源局准备对猪山进行生态修复,改名珠山,第一个国家级宕口遗址公园展开了蓝图。枯瘦如柴,行将就木的猪山终于等来了枯木逢春的新生,叮叮当当的声音再次响起,却是给它量体裁衣,除污去垢。本着“修复生态,覆绿留景、凝练文化、拉动经济”“变废为景”的设计理念,充分借助采石场原有的地形地势营造景观,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和艺术效果。使其在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更达到改善美化生活环境的目的。
猪山开始了绣花工程,清理危岩、合理覆土、引水进山……在面目全非的山谷内,广植树木,遍铺草坪,上山木栈道550米,各类乔灌木2万余株,草坪、地被4万余平方米……。
珠山秃鸡化凤,羽翼渐生,放眼处,峰谷蜿蜒、飞瀑叠泉,山的肃穆与水的灵动相映成趣。山坡上春天嫩竹青青,飞鸟驻,蝶舞花香;水榭边秋季枫红果艳,恰当时,沁人心脾。亭台楼榭错落有致,奇花异草四季生香,彩桥跨空,飞瀑溅玉,山间云梯、“天池”双湖、“峰回路转”散步道等成为遗址公园的亮点,渐渐变为旅游新宠。
珠山明珠出蚌,旧貌新颜,山体蓊郁,生机盎然。日月两潭锦鲤曳尾,灵龟探头,两潭间水道逶迤,栈桥凌水,睡莲托出一朵朵圣洁,引来一对对情侣竞相婚纱打卡。东坡的星潭珠圆玉润,鸟鸣池幽,潭西岸巨石嶙峋,山泉叮咚。日月星辰最是一家,整个景区浑然一体,天衣无缝。飞瀑流泉池塘,自成生态;草坪藤蔓树木,相辅相成。
山靠水灵,水凭山秀。华丽转身的珠山,饮马金龙湖,青山抹黛,平湖玉盘,珠联璧合了整个金龙湖风景区,山水相依,水山互衬,领衔金山桥开发区最怡人的风景线。与云龙湖畔也改名珠山的大猪山一起,谱写了徐州新时代从肥猪拱门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佳话。
猪山醒了,如一方精致的盆景,成为徐州高铁一道靓丽的窗口名片,迎接着八方来客。
王大山从南方归来,成了景区的环卫工,从前抡大锤,如今挥扫帚,从前拿钢钎,如今弄花剪,从前流汗于石丛里,如今游走在绿海中,从前的石缝抠食变成今天的养山护园。一切那么和谐美好,一切那么同享共建,大自然与人类最好的关系就是如此吧,彼此滋养,互相成全。社会文明,自然和谐,生态发展双丰收。
老王笑眯眯的修花理草,面对青山绿水喃喃自语,那时的我正当壮年,但猪山瘦骨伶仃,如今的我老态虽显,猪山却焕发青春。原来放下大锤也能立地成佛,换来金山银山。家园是拿来爱的,一味的索取,只会坐吃山空。
休息日,老王带着孙子看满山李子摩肩,枇杷接踵,再也不用在荆棘丛里搜寻野果。领着孙子在潭边喂鱼,锦鲤成群,红蜓俏立,被蛙鸣欢唱了童年。
仰望苍宇,碧空湛蓝,环顾四周,山明水秀。摸着小孙子的脑袋,如同当年爷爷的慈祥,看着瀑布水潭边正在为情侣拍照的儿子,想着儿子成了金龙湖婚礼小镇的专职摄影师,瞬间心花怒放,原来,吃山也可以吃的如此幸福,如此长久。那座永远吃不完的山,原来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