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外国名著《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人物形象比较分析

(2012-11-14 13:35:18)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和英国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典型性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的黑暗和混乱,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人的自由、平等和解放等方面存在着一致性,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深受读者的喜爱。但是这两本著作在人物塑造方面,既存在着相似之处,又有很多的不同之处。

就相似性而言:两本书都充分体现了主人公对人文主义的理解、向往和追求。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说:其一,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都属于知识分子,他们都知识渊博,谈吐文雅,受过正规的教育,并且都从书本中走出来,回到了现实之中。其二,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对社会现实有着自己的认识。其三,在表达人文主义理想和追求方面,堂吉诃德向往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欺骗的“黄金时代”哈姆雷特同样也有自己的认识,他同样认为人是伟大的,可以改变世界,要求为父报仇。其三,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都是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

人有了对理想的追求,就开始有了与之相对应的行动。在具体实现这一理想的过程中,主人公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和对比,这也是我们要说的不同之处。具体而言,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的不同可以从下面的方面分析说明:

一方面,堂吉诃德是一个性格复杂而矛盾的人物。他身上既有滑稽可笑的特点,又有严肃认真的思考; 既荒谬绝伦,又崇高伟大; 既有喜剧性,又有悲剧性,是一个可笑又可悲、可乐又可敬的具有双重性格组合的人物形象。堂吉诃德敢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有着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所以说,思想上的先进性和行动上的荒谬性是造成堂吉诃德悲剧的基本原因。同时,我们也知道哈姆雷特也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但是他又与堂吉诃德是不同的。他一方面接受着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但是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美好的理想,他要为父报仇,并且想要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由于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所以说,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

另一方面,堂吉诃德对待爱情是纯洁的、忠诚的,他从未见过他的意中人杜尔西内娅.台尔.托波索,却认为她美丽绝伦,当侍从潘沙告诉他杜尔西内娅丑恶的时候,他坚信她是被魔法师施了魔法,并决议解救她。每当在战斗中“获胜”的时候,他总是会要求被征服者前往托波索村去向杜尔西内娅报告战功、他的忠心和爱情,或是让别人承认杜尔西内娅无与伦比的美丽。而哈姆莱特对爱情是怀疑、蔑视。书中很多情节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当奥菲利亚要还回他昔日送给她的礼物时,他否认曾经送过她东西,还问她“你贞洁吗”、“你美丽吗”,并说“美丽可以使贞洁变成淫荡”,如此一个柔弱的女子,哈姆莱特却变态地侮辱了她。所以说在爱情观方面,他们是有着鲜明的对比的。在亲情和友情方面也存在着不同,堂吉诃德更多的体现出仁爱,和亲人相处融洽,和侍从桑丘.潘沙的建立起来的友谊,不是孤立无缘的。而哈姆雷特是孤寂的,对于自己的情人他没有给与相当的尊敬,同时可以说他没有知心朋友。有一个霍拉旭对他不离不弃,但是哈姆莱特却也未将自己的心里话或者复仇计划告诉过他。

可以说,堂吉诃德和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代表,在反对封建陈腐观念,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和混乱,宣扬人文主义以“人”为本、自由、平等等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然而,由于历史局限性,作品的主人公也不可能十全十美,在他们身上仍带有明显的封建思想残余,如堂吉诃德不满现实,沉湎于过去,是没落贵族的典型代表;哈姆莱特的忏悔意识是未摆脱教会思想束缚的产物。然而,我们对于主人公要求不能太苛刻了,在那个时代,他们的觉悟已经具有重大的意义。是那个时代优秀的著作。

总之,对于堂吉诃德和哈姆雷特的分析可以从很多方面来作,上述也只是涉及皮毛而已。在分析时,希望大家可以多角度,多视点的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