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写好左窄右宽结构的字

(2012-10-20 21:14:58)
分类: 写字教学

指导学生说一口流利地普通话,写一手漂亮的中国字,有一手好文笔,是语文教师孜孜以求,不断奋进的目标。其中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渗透在日常教学的点滴之中。在此,笔者以教学五年级上册《师恩难忘》一课后的生字为例,以点带面,浅谈写字教学中,左窄右宽结构的字的指导。

一、积极思考,主动创生。

写字教学,没有专门设置写字课程,也没有特定教辅用书指导学生具体的写字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将写字教学落到实处,笔者认为教师要充分利用《硬笔习字册》,细心观察,因材施教,把握课后生字在笔画,结构上的特点,挑出共同的规律,从而高屋建瓴,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发现最重要的写字要领。进而使学生对写字的规律有深刻的印象,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师恩难忘》一课后安排的生字有“纸、叨,炊,杖,滋”等生字。这些字均为左右结构,而且左窄右宽,为此我着重观察:左窄右宽的字,他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规律,并掌握规律指导自己在写字时,找到观察的落脚点?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临摹,分析,尝试,在实践中运用规律?

二、明确要求,寻找共性。

为避免观察的盲目性,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每一步观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从而找出生字在结构上的共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的。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要写的字,边读边看,它们是什么结构的字?(出示:生字    

生:左右结构的字。

师:比较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大小比例,这些左右结构的字还有什么特点?

生:左边窄一些右边宽一些。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左窄右宽的字的写法(板书)。同学们观察这些字,根据左右两部分的高度,你能把它们分别归到这三类当中吗?

(出示:左高右低,左低右高,高度相等 )

生观察归类。

在这一过程中,我通过要求学生观察结构,观察左右两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观察左右两部分的高度,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观察,(宏观上,这些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微观上,又有左高右低,左低右高,高度相等之别。)此次观察,使学生对字的结构有整体准确地把握。做到下笔之前胸有成竹,意在笔先。为学生精确观察,细致临写做好铺垫。

三、看描临写,各有侧重。

一看,二描,三临写,这三个过程是练习书法的一般步骤。在这三个环节中,教师的指导要有明确的侧重点。如指导写“纸”字,学生观察整体结构后,引导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偏旁和笔画的位置观察。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纸”字左面绞丝旁的笔画有什么特点?

生交流: 撇折上面大,下面小,一进一出,提画要短,不能写宽。

师生总结形态特点:撇折上下分大小,一进一出需变化,提画宜短不宜宽。

师:第一笔撇折位置在哪?

生:左上格中心点位置偏右上一点起笔。

老师和学生一起找构成绞丝旁的三个笔画的位置,然后和学生一起,边说要领,边书空。此 时老师在空田字格里范写左边的绞丝旁。

师:这是左高右低的字,右面部分“反”的第一笔“撇”写在什么地方?

生:比绞丝旁的起笔“撇折”要略低一些。

此时,学生已掌握了观察的落脚点,因为“纸”字左高右低,所以右边部分的起笔要比左边的起笔略低。后面的笔画形态,可放手让学生自行观察,指导老师范写右边部分,教师范写完之后,让学生把老师写的字与书本中的例字比较,找出优缺点。在对比的过程中,学生有许多丰富的体验:

生:起笔的定位很关键,它决定整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第一笔的位置确定了,后面的笔画,可以以第一笔作为参照找位置。

生: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位置,决定着个笔画的形态,所以要看准笔画位置。

通过以上的教学,树立了学生书写汉字的“位置意识”。所谓“位置意识”指:起笔定位,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定位。有了“位置意识”,学生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对照,比较,找出不足,纠正不足,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即便是手中没有田字格,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也会牢记于心。

第二步,描红时,教师要引导要侧重于让学生明白:描红的过程是体会运笔的过程,一边描写一边体会每个笔画的位置和形态,描红时,做到笔画到位,线条流畅。在反馈的时候,要紧扣以上要求评价学生描写的情况。

有了观察做基础,描红做练习,学生在第三步临写生字时,多了许多亲切感。“起笔定位,笔画的形态,位置意识,运笔方法”等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形象。因为临写的格子比较多,教师在学生临写时,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及时反馈学生的书写情况,尤其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要集体纠正和引导,如:“笔画不能粘连”,“左右开张”,“中间空灵”。这样的评价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书法知识的渗透,审美观念的引导。观察学生的习字册,会明显的发现,学生的字迹由生硬变得流畅,笔画逐步舒展,位置也把握得更加准确。因为学生在看,描,临写的过程中,在不断地调整自己对字的认识,不断内华自己对字的形态地把握。

四、提升技能,把握规律。

“纸”“叨”“炊”这三个字,在这一课具有代表性,“纸”由老师指导去写,另外两个字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描红,临写。把这三个字写正确,端正,美观,只是这节课的一个基本目标,要创造性地挖掘教材中给我们的生字,教师还要提升学生的技能引导学生把握此类结构的字有何共性的特点。

师:通过观察,描红,临写,你发现左窄右宽的字结构上有什么规律?    (出示:               

教师把直尺竖直放在左偏旁的右侧笔画上。)

师生交流:左偏旁的右侧笔画收在一条竖直线上。

师生总结:因为要使左窄右宽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布白均匀,结构美观,就要求左偏旁“收右放左”,右面部分收左放右。

这一规律的发现,大大增强和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汉字当中竟然存在这么神奇的规律!在临写其他左窄右宽的字的时候,孩子们得心应手。发现了规律,运用个规律,学生注意汉字笔画的避让和穿插,书写较以前相比,更加端庄,匀称和美观。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只要我们能够转变积极思考,主动创生,挖掘写字素材,以明确的要求引导学生找到观察的落脚点,寻找汉字的共性特点,在看,描,临写的过程中,各有侧重地对学生加以指导,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把握汉字书写的规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