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吴越的游历生活
(2012-12-21 09:54:54)
标签:
杜甫杂谈 |
分类: 作者研究 |
的漫游时期。这漫游被人谊染上一层浪漫的色彩,正如辛白所说的。“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事实上,这种远游自有它物质上的原因.所谓“四方之志”不外乎给自
己的生活找出路。所以有人在考试以前,就走出家乡,到人文荟萃的都市,用言语或诗文作自我的宣传,结交有权威的人士.如果得到这类人的吹嘘,让社会上先知道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来考
试,就比较容易及第了,因为一般考官判断的能力薄弱,他们的取舍往往以投考者的声名为标准。也有人考试落第了,在京城里没有出路,只好走到外地州郡,拜渴当地的首长,请求他们援
引,在他们幕府里求得一个工作的地位.更有些贫穷落魄的文人.连一个工作的地位也不敢希冀,只求能够把自己创作的诗文呈献给某某达官贵人,由此而获得一点生活的费用,或者甚至是一
顿饭、一件衣裳。杜甫的朋友高适在早年就是这样的诗人里的一个。
,白己也会感到一种解放:他们开扩了眼界,增长了经验,丰富了生活。如果是诗人,也会因此写出视界较为广远的诗歌。杜甫在漫游时写过不少的诗,可惜没有流传下来,我们能够读到的只
有两三首二这两三首诗比起他后来爱国家、爱人民的长篇巨制,不过是小小的萌芽,里边包含的东西还很单纯,但它已经能以预示从这萌芽里会发展成一棵坚强的、健壮的树木了.
地开来的租船,千余户居民的住房也都倒塌了,杜甫一度到邮瑕,可能是躲避水灾。至于他漫游的开始,则在次年他二十岁的时候。他自己也说,浪迹于国内的丰草长林间,“实自弱冠之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