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有太多东西,比钱更贵!(深度好文)
(2021-05-06 09:00:56)
标签:
jqjt666常峻豪公众微信cjh111666股票技术 |
分类: 技术分析 |
张磊:有太多东西,比钱更贵!
01
投资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
与邱国鹭、邓晓峰、卓利伟、孙庆瑞、冯柳、王世宏这6位投资人早已相识,他们每位都有着令我景仰的人格魅力和智慧学识,并且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真理的诚实追求、对自我的谦逊反省、对企业家精神的至诚笃信。我想,可能正是这些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在自主创办的“投资俱乐部”中“围炉夜话”,正所谓:“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对于投资来说,简单和不简单的事或许相似:如何保持内心的平静,在不断的市场诘问和自我拷问中,不随波逐流,最需要的是深植行业、企业及市场的卓越研究能力和强大自我约束的投资初心。
“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这是对价值投资最好的诠释之一。投资回报的本质是作为企业拥有者,获得管理团队为企业创新成长带来的价值积累。人们往往感慨,投资最贵的不是钱,而是时间。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去持有,去陪伴企业的成长,即“花足够多的时间,做最好公司的朋友”。这种长期坚持和信赖,来源于充分的理性判断和风险认知,以及发自内心的勇气和诚实。
“更多的研究是为了更少的决策,只有在更少的、更重要的变量分析上持续做到最好,才是提高投资确定性与大概率的最简单、最朴素的方法。”这种“逻辑上的升维”和“决策上的降维”无疑是对真相的最好描述。投资人无法亲历企业成长的方方面面,更无法判断市场的不可知因素,个体认知的局限和市场变化的混沌天然构成了矛盾。正是这样,在漫漫修远的求知路上,怀谦卑之心,长期关注“可预期、可展望、可想象”的有限关键变量,进而回归研究本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找到企业创新发展的“护城河”,从而做出最佳决策。
“中国有无与伦比的规模优势,大多数行业都走过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陡峭的学习曲线,这是大国的幸运。”诚然,大国是幸运的,在人口红利、政策红利、产业红利多期叠加的快速发展中,企业可以不断创新,其试错成本之低、规模优势之大,构成了中国企业家施展才华的绝佳环境。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正拥有越来越多值得敬佩的创业者、发明家、科学家、企业家,他们在科学创新、产业创新、产品创新上不断追求卓越,正是这些,构成了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因所在。
对于今天的中国资本市场来说,价值投资已然不是新鲜名词,越来越多的笃信者和实践者在用自己的思考方式,不断探索新的未知世界。价值投资为投资者和企业家之间创造了相互信赖和尊重的情感纽带,正是这条纽带,让企业家敢于尝试伟大创想,目光聚焦在未来10年、20年,以超长期的视角审视未来生产生活的变化。这种源于价值投资理念的超长期投资,为企业注入了最坚实的动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为卓越企业家分担创新风险,构成了价值投资超额收益的本质起源。
02
张磊的27条理念:投资就是投人
投资,教育,这是张磊常年挂在嘴边的两件事。他喜欢说的是“投资就是投人”,要找靠谱的、真正有格局观、有胸怀又有执行力的创业者。左手投资,右手公益,高瓴两边都做得兢兢业业,风生水起,引侧目无数。而作为300亿美金的掌舵人,张磊本人却一直低调地与媒体保持着适当距离,偶尔步入聚光灯下,一半的时间谈的都是树人之计。高瓴奉行长期价值投资,在培养人才的问题上也一直强调格局,强调长远的发展和共赢。
1.
2.
3.
4.
5.
6.
7.
8.
9.中国的教育制度有很多可取之处,比如通过长期的训练和多重考核,培养学生极高的韧性,这些品质对将来的个人发展,无论是创业还是做投资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社会经济环境快速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培养既有商业头脑又有科学技能的跨界型人才。这是市场所提出的需求,也是社会所提出的需求。
10.我们不能只建一座桥,要有很多座不一样的桥,甚至要有摆渡船,来帮助大家以各种方式到达教育和自我认知、自我丰富的彼岸。这其实就是对教育多样性的要求,精英教育、普惠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多种多样的形式都应存在发展的空间。我希望对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我们的教育一直都重讲堂甚于思辨,然而知识和智力的独立(intellectual
22.
23.
24.
25.
26.
27.
03
回归投资的本质,做时间的朋友
过去两年的资本市场比较不平静,股市也经历了一些大起大落。在大起大落之后,我们静下心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投资的本质是什么?许多投资者在每年年初的时候都会“算一卦”,看看今年股市是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板块比较有机会,经济是向好还是向下。
我觉得,投资还是得回归公司的本质。
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无非就是希望今天付出的一笔钱,能够在未来收回更多钱,用5毛钱买1块钱的东西,或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投资本质上还是希望买到低估的东西,买到将来能够超过大家预期而成长的东西。我们看投资的本质,要从三个维度去思考。
▌行业的维度
第一,看行业的商业模式。我经常说,买股票看行业,就像买房子看小区一样,你可以装修你的房子,但是没有办法改变小区的环境,是不是学区房、小区中庭大不大等,这些因素你是无法改变的。公司也一样,即便有很优秀的管理层,但如果在一个很烂的行业,不管你怎么敬业、挣扎,业绩都不会太好。从行业的维度看,首先是看行业的商业模式,也就是这个行业挣钱是否容易。
第二,看行业的竞争格局。
第三,看行业的空间。中国过去15
第四,看行业的门槛。中国是竞争非常激烈的国家,资本回报率稍微高一点儿的行业、净润率稍微高一点儿的行业,就会有100
▌公司的维度
我们要找品类优秀的公司。看一看公司内部的管理机制,看一看产品的定位。
我总是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家公司如果继续发展下去,是会越大越强,还是会越大越难?有些行业的公司销售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往上走就超出了管理半径,可复制性就不强了,增长也非常难,这种行业就是越大越难,对这种行业要小心。中国有很多软件公司其实是做系统集成的,成长过程中大量依赖人海战术,虽然销售是增长的,但是人均利润不断下滑,没有规模效应。这跟微软公司产品化的软件不一样。我们都想买行业龙头,要有规模优势,越大越强。
▌管理层的维度
看管理层分两个方面:一是看他的能力,二是看他的诚信度。
能力分两个方面:
一是看战略上是否清晰,是否聚焦。很多公司会转型到其他行业,这种随便乱转型的公司我们从来都不碰。老本行都做不好,转型做一个新行业能够做好吗?过去两年,各种转型的公司基本上成功的很少。
二是战术上的执行力。对于中小公司,关键看老板的个人能力和魅力。我们经常会调研中层干部,看他们是不是崇拜自己的董事长;对大公司会看中层干部的关键绩效指标(KPI)。
一般来讲,我们研究的公司不多,但是会聚焦在那些我们看得懂、看得明白、商业模式简单又容易挣钱的行业。我们会静下心来把行业、公司、管理层这三个问题搞清楚,会在一家公司上面花很多时间,一旦重仓买入,会持有很久。
过去18个月,我在A
谈了这么多,其实核心就是回答一个问题:时间是不是你的朋友?只是靠运气、胆量,短期内赌一把,如果市场变脸怎么办?我们经常看到市场变脸比翻书还快。回归投资的本质,我们要找到好的公司,把握机遇,做时间的朋友,成为赢家。(文/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