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性化教育利弊说

(2012-12-28 14:56:04)
标签:

杂谈

苏州高考一对一辅导

苏州精锐教育

苏州小高考

分类: 金老师原创视界

     个性化教育的历史已经很悠久,当前它又被提升到素质教育的核心高度来认识,可见其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一对一辅导”是个性化教育新出现又区别于一般家教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在整个教育中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要在工作中充分体现其亮点,还必须透彻认识其个性化教育的突出优点究竟在哪里?他的表现形式又是什么?更重要的显现教师在行动中发挥教学特色的作用亮点体现在哪?总之要将“一对一辅导”的特性发挥到极致,这些还需要我们去再认识和问题的再解决。

     个性化教育的最明显特点是针对性强,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和情感毅力等非智力因数的不同使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显得十分突出,一对一教育就可以针对学生个体的现状分各种类型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必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要素中课程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是最为关键的要点,一对一辅导可以把课程中的模块学习单元直接与学生对接并进行强化,坚持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学生从学习时间上和学习效果上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不然就会走向盲目,甚至走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往往在辅导中容易被忽略,个性化教育要将这种能力的培养放到与补习知识的同等重要位置上考虑,这样做就可以将针对性的长处真正发挥出来。

     个性化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师生互动,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频率高与学生学习能力强是成正比的,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需要自我构建,而这种建构是通过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又产生新问题的“问题链”中形成的,互动的条件必须在课上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单个交流,这种个性化教育的优势形式就将凸现出来,如果“以问题教育”这个中心抓不住那互动的优势也就失去。师生互动中教师要处处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从学生的思维认识出发,进行有效地教学活动效果会十分明显。

    个性化教育的特定形式可以使得教学效率会很高,“一对一”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发现学生的各种问题,针对这些情况都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教学计划,有些甚至就在当堂解决。在个性化教育中还可以视学生的特殊情况分清轻重缓急分别进行安排,同时针对个人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好的成绩,反之任何事情按部就班的进行就不能发挥这种时间效率的特殊作用。在教学中用好反馈的环节有其独特影响,教学质量的监控需要反馈,而个性化教育对学生的反馈不但反映在信息通畅上,而且对教学中查漏补缺起到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反馈放到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环节中去,要将其提高到教育思想的高度而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去考虑。

    个性化教育容易表现在易于管理的特点,但是管理不能够光局限于表面现象,由于个性化教育与学生个体接触,教育中完全可以做到全程跟踪和全方位管理,这一点在日校中是根本做不到的。全方位指对学生知识、方法、心理和情感各方面真正做到关心,全过程指前后衔接、学科平衡和学习时间谋划,使管理的效果提升到新的高度,再加上与家长及时沟通,共谋适合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这种与个性紧密结合的教育教学才是适合的教育。

     当然,有效地发挥个性化教育优势是一件重要的工作,不然优势再多也会大打折扣或者会流失其中的特性。我们在发挥个性化教育长处的同时还应该知道其中的弊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会发现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有因为教师的热情和细心的教学服务,容易给学生带来依赖性,使学生缺乏主动、创新的意愿,这一点要特别给以关注,更加需要在辅导中突出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个别缺乏自觉性的教师上课时易“随心所欲”,因为上课时师生互相的教学活动很难受到监控,这就更加需要强化听课与听取意见等相应配套措施;“一对一”辅导不能进行多名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事实上“合作学习”在现代教学中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这样对个性化教育来讲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就此也只能通过更多的师生互动来弥补;学生缺乏竞争学习氛围的情况也与上面问题相连,在学习中良好的竞争氛围必须要有,弥补的办法可以特别注意将个性化学习放到学校教育中进行检验比较,不断促进学生的上进心。

     任何形式都是一种表面现象,真正的核心是其内容。我们应该充分地挖掘“一对一辅导”的优势并将它做得尽可能完美,同时注意防止和克服可能带来的弊端,那么形式与内容的自然融合就会产生无可估量的作用。

苏州精锐教育:http://suz.1smart.or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