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题小结2015--2016第二学期
(2016-07-02 10:25:04)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课题小结 |
本学期,“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本着科学的态度,遵循规律,循序渐进,以“走进课堂关注学生”为原则,以校本教研为依托,发挥各级专家专业引领作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立足课堂,深入开展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进行课题实践研究,以课堂教学实践作保证,以反思小结促提升,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落实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使课题研究工作得以扎实、有序、稳步推进。现将本学期所做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课题计划,保证研究工作顺利进行
学期初,我们制订了本学期课题实施计划,明确了学期研究的内容和重点:
1.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提高教师阅读教学水平,充分挖掘教材,运用教材,用活教材,结合教研活动,促进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
3.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自觉阅读的习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活动的常规制度,保证课题组每两星期活动一次,内容主要为理论学习、专题讨论、优秀课例欣赏评析、课堂教学实践研讨等等,努力做到课题研究规范化、常态化、有效化,做好过程性资料的收集积累工作。
二、重视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大部分一线教师在这一点上显然是较为薄弱的,因此我们高度重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以期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使课题研究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展开。从内容上看,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从形式上看,采取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相结合,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为了准确把握语文读写结合的要点,在教学中使之落到实处,我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了读写结合的有关理论,使大家对如何开展这项工作有了明确的目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我们四年级每班都利用早读课时间让学生进行古诗诵读;每月出一期主题为“书香满园”的手抄报;以班级为单位,发动每位学生开展“献一本看十本”活动,丰富班级图书角,每个同学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班级,由图书管理员统一管理、借阅,形成“好书都来读,我来读好书”的读书氛围;每个班级开展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班队会,例如新书介绍会、读书心得、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等等。通过这样形式多样的活动,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学生的知识面也在不断扩大。
四、立足课堂,探索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了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因此,我们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一方面,课题组成员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们每月进行一次课题组内的课堂教学实践研讨活动。课题组全体成员参与活动,并及时做好备课、听课、评课工作,共同探讨读写结合的有效教学策略。通过这样的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对于读写结合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长此以往,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将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五、积极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角色。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我们要求课题组成员平时要注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案例分析或课题研究论文一篇。通过这样的反思总结,有效地提升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1、以读蓄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随着人们对孩子的教育愈加重视,出版的适合少年儿童的书籍也越来越多。这些书籍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有自然科学知识,有社会生活介绍,有文化艺术欣赏……学生在这些书海中遨游,既可以了解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又能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尤其是一些优秀的小学生作文选,对学生写作文的帮助更直接、更有效。由于小作者与我们的学生年龄相当,思维、语言相近,所以他们写出的文章更易为学生理解、接受,更具借鉴价值。然而面对这些无言的老师,许多学生却不知如何请教。有的学生家中的存书很多,却将其束之高阁,等到写作文时感到脑中空空而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有的学生书读得不少,但读过之后抛于脑后,对自己的写作并未起到什么作用。而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掏出作文选照抄不误,说什么“天下文章一大抄”。但“抄”这个字大有学问,学生不能只作书籍的复印机,要学会用脑读书,去粗取精,使其能为我所用。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读书的同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或记下自己读书的感想和收获,或摘录精彩词句和段落,逐渐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为今后的习作蓄积材料。
为了激发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兴趣,教师可鼓励学生给自己的笔记本起个喜欢的名字,如《名词佳句摘抄本》、《星星集》、《采撷集》、《采蜜集》等,还可以给它设计一个好的封面,使学生能够喜欢它、珍惜它、保护它。为了不流于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课上时间,让他们读书读报,边读边作笔记,并定期进行展览和交流。对于一些积极读书的学生要及时进行表扬,并请他们读一读自己的读书笔记,对其中的精彩摘抄可让全班同学记录下来,以利大家共同进步。
课上的阅读量毕竟有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报刊,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小文库”,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才能够文思敏捷,文如泉涌。
2
、不足之处
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同,写出的作文也参差不齐,不少作文存在着字迹不工整,语句不通顺,词不达意等问题,如果老师只停留在把所有作文进行逐字逐句地批改,势必花费很多时间,而有的学生拿到作文本连看也不看,白白浪费了老师的心血,所以作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讲评,讲评课一定要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通过读对其作文进行评价。 可采取自读自评、互读互评或指名读、集体评等多种形式,这样可以开动学生的脑筋,调动他们写、读、评作文的积极性。在讲评课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学生通过读会发现作文中的许多毛病,如有的会因为字迹潦草,连自己都看不清而感到脸红;有的会因为一字之差而闹出笑话;还有的学生因为句子不通顺而急得抓耳挠腮。有的同学在老师的指点下还可以通过读来纠正作文中的标点错误。记得在《我喜欢的一种小动物》的讲评时,一名同学写得很好,我让他把这篇作文当范文读给大家听。其中一句写道:“我大叫:‘不好,小鸡花花掉到水里去了。’”他读得很投入,充满了对小鸡的担心,但我分明注意到他句末用的是句号!我适时将这句话写到了黑板上,等他读完之后,有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篇作文是写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可他最心爱的小鸡都掉到水里了,他一点也不着急,他根本就不喜欢这只小鸡!”“不,我喜欢!”“那你怎么用句号,你读读!”两名同学争论起来。“大家都读读,标点不同时这句话的语气有什么不同,用句号能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我适时点拨,学生在对比朗读中认识到原来标点在作文中能起到那么大的作用,改变了一些同学在写作为时“一逗到底”的做法。
3、改进措施
教师除了在课上让学生读自己的作文,还要鼓励学生在课下写完作文后自己要反复诵读,查漏补缺,及时修改,并形成谴词造句、选择推敲的好习惯。
总之,写好作文需要多种因素,既有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思索,对事物的理解、感受,又需要长期以来形成的勤于动笔的好习惯。而好好读书,多读好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是写好作文的又一有利保证,长期坚持,必将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将认真总结过去的工作,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努力,不断创新,相信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新的一阶段会更上一层楼!学生在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会掌握得很牢固,逐渐形成较强的写作能力,使其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