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宝为什么喜欢什么都放在嘴里

(2014-02-27 21:52:00)
标签:

育儿

     英国去各种亲子活动看见吃手,抓到东西就放到嘴里的宝宝比比皆是。在中国估计大部分的妈妈和祖父母都嫌脏。亲眼看到一个中国妈妈八个月的宝宝一把手放到嘴里就把宝宝的手打开,一抓到玩具放到嘴里就赶紧拿出来,还不停得叫“脏,脏!”那时候女儿六个月困了累了喜欢含着大拇指,她见了就指责我:“怎么也不管管,多脏啊!不能养成这个习惯,我儿子一吃我就打开!”虽然是好心,但这种评论跟英国妈妈在一起是绝对听不到的。看到孩子含着指头睡,一般反应是;“好可爱啊!”看到宝宝拿着玩具塞到嘴里,就笑笑;“又在探险了!”

      女儿会爬以后活动范围大了,只要够得着,能拿到的东西就要放在嘴里咬咬。有一次去拜访先生的舅舅,在别人家我还是比较拘谨。看女儿拿起一只笔咬,我赶紧阻止。先生的舅舅说;“安全就不要管她了。这是人生存的本能啊!”生女儿之前我没有看过什么育儿书,对女儿这种看什么都要放在嘴里的行为虽然也不是很理解,在周围中国妈妈的一片“脏脏”的叫嚣中还是犹豫的。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想想确实如此,人类最初就是在这个本能中辨别各种东西,辨别食物来让自己生存下来。没有这个本能的估计都淘汰掉了。孩子最与自然接近,各种发展阶段都是几十万年的进化保存下来的。我们又怎么能如此自负,因为主观的嫌“脏”就要打断宝宝的本能呢?不过也可以看出中国对孩子的态度基本是“什么都不懂”,而西方却尊重得多,即使是婴儿对他们的行为也是抱着理解和赞叹的态度。

       那以后孩子想吃手我就把手擦干净了随便吃,把家里的玩具都洗干净,小东西能造成噎嗝的都收起来,其它随便她咬,随便她尝。回视了一下,这好像就是周围英国妈妈们的做法。

      后来看了孙瑞雪的《捕捉儿童敏感期》才更进一步了解,这是婴儿的口敏感期。“婴儿出生后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就是口,婴儿就用这个他仅能支配的器官认识了手-他不停地吃手。” 第二个月大部分婴儿就能把手指放到嘴里,然后就是频繁吸吮手指,吃完拇指吃食指,有时甚至把整个拳头塞进口里。婴儿出生后就有吸吮反射,这是为了吃母乳准备的,这种对手指的吮吸最开始是反射性的,是对手的认识。吸吮反射一般在四个月后消失。但有些宝宝在吸吮的过程中感觉到满足和温暖而逐渐发展为自我心理安慰的一种方式。

       而等宝宝会用手抓东西,能抓到手的都必然要送到嘴里进行“检验”。在半岁左右这个敏感期尤其明显,什么都要咬咬,尝尝。宝宝是用口来感觉世界,认识世界。用口来体验“软”和“硬”,“冷”和“热”。 随着手等敏感期的到来,其他探索世界的方式增加,口的敏感期大概在两岁前完成。但用口来认识世界还能持续到6-12岁。 记得女儿两岁多当朋友婚礼的伴娘,婚礼后请我们去五星级饭店的新房。有一饭店赠送的新鲜水果篮,等我们聊完天,才发现女儿已经把里头的水果挨个都咬了一口,朋友把整框水果都送给我们了。我尴尬不已,但也没有责怪女儿。我知道她不是故意捣乱,只不过是想认识不同的东西,不同的味道。

     如果家长强行阻止口的敏感期,不让孩子吃手或把东西放嘴里,儿童的内心会有挣扎和受挫感,会延缓别的敏感期的到来。第一步有意识探索世界的脚步就被阻止了。而长大以后孩子还可能用别的方式来弥补这错过的口敏感期,例如咬人,抢别人的食物等。

文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