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上次儿子得肺炎差不多一个月,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又开始有些咳。第一天没在意,第二天白天咳嗽有些加重,还能听到喉咙里有些许痰音,这次不敢掉以轻心,怕再发展成肺炎。马上开始煎药给儿子喝。
儿子体温基本正常,时有流涕,流的都是清涕。没有流汗的表现。咳嗽早上起来,还有到户外跑,玩以后就会加重。没有咳出痰,但喉咙里的痰音时时可闻。没有口干欲饮,大小便也基本正常。舌苔是白色的。诊断是外有寒邪束表,内停寒饮。开了小青龙汤加减。方为:麻黄5克,桂枝5克,白芍5克,干姜5克,法半夏5克,炙甘草5克,五味子5克,款冬花5克,紫苑5克。原方中有细辛,但在英国到处都买不到细辛了,好多次没用效果也不差,估计孩子的内寒也不是很重,不用也还没有影响到效果。上方用九杯水煎成3碗,分三次,饭后半小时服。喝了一天咳嗽就明显好转了,到了晚上也就只有零星的几声咳嗽。儿子好了些,女儿却开始了,晚上睡前咳了一会,到睡着了,胸前还能听到哮鸣音。女儿两三岁的时候,吃抗生素治咳嗽没有治彻底,留下一个一感冒咳嗽就开始喘的毛病。自那以后他们两个我就再没用过西药,大小问题就基本都用中药
解决了。女儿没有什么流涕的表现,只有一些鼻塞。偶然咳出来一些痰都是白色的。小青龙汤也对症。第二天我就把前一天抓好的药没做改变,熬好了让两个孩子分着各喝了一半。想着到晚上再煎一付让两人分。这样一天一个孩子相当于服用了一付。结果下午从学校接女儿回来,已经没有咳嗽了,儿子也基本不咳了。中病即止,我看孩子差不多好了,也就懒得再煎药。晚上女儿没有再犯,第二天两个孩子也都没再咳。还好,这次两天就结束战斗了!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原文有“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临床一般用来治外有寒,内有水饮证。我用治孩子感冒咳嗽初起有极好效果。特别是对女儿这种同时有喘哮表现的更有奇效。一般孩子表现为怕冷,无汗,鼻塞或流清涕,咳嗽痰白,舌白,不渴。
基本就都可以用这个方,有些除上症状兼有哮喘的也可用来止咳平喘。如果孩子别的时候不咳,每天晨起咳嗽剧烈的如果痰白,舌苔白也可用此方。
但不是所有的咳嗽哮喘都治,需要有我上面描述的表现。例如如果孩子有汗就不能用此方,如果咳嗽痰黄,舌苔黄,口渴剧烈也说明病已入里化热,也绝不能用此方。中医不是对病用方,而是对证用方。所以有时同一个病用不同处方,而不同的病却用相同的处方。有时候朋友给我
一个电话说,我孩子发烧,帮我开个方。或者我脂肪肝,帮我开个方。我都不知该如何回,郁闷,什么别的信息都没有,怎么开方?当我是西医大夫,也还要查看各种化验单呢。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看古籍医典,经常有两剂而愈,三剂而愈的记载。当时总觉得言过其实,怀疑有没有虚假的成分。甚至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因为接触的都是西医治疗,对中医也没什么信心。基本上跟大多数人的观念一样,中医用来治治慢性病好了,治不好也治不死。一直到国外,被迫舍弃一切西药,纯中药给病人治,才逐渐发现中医确凿的疗效。再深入,才感觉真的是博大精深,学无止境。真正的中医确实能做到“一剂知,二剂已。”别的我不敢说,但对孩子感冒咳嗽发烧我这两年的经验还很少需要用超过三剂的。如果一个病治不好,绝对不是中医的理论不对,而是找的医生水平还不够,没有辨对证。
小青龙汤里的青龙指的是麻黄,中医里有很著名的青龙,白虎,玄武,朱雀。我的理解青龙是麻黄,白虎是石膏,玄武为附子,朱雀为大枣。就像武侠小说里的绝代高手,这四个是中药里是治病的高手。而现在很多中医师谈到麻黄,附子都色变,更不可能用了。这又怎么能领略到秘籍的精华,驾驭得了高手,治得好病呢?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治病需咨询专业人士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