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星星
星星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8
  • 关注人气:2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养育课程(Positive Parenting Program )分享(1)

(2012-11-10 00:40:55)
    今天参加正面养育的第一堂课。正面养育课程简称 “Triple P ",之所以参加课是因为一句话,“所有孩子的问题都是父母的问题”。如果要想培养好孩子就要从自己做起。
    主讲的叫Kathy, 有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自己有两个女儿已经上大学了。下面是上课的一些纪录。
  (1)什么叫正面养育?
    正面养育就是指用一种建设性和无痛苦(non-hurtful) 的方法养育孩子。这种方法建立在亲密,良好的亲子关系上,用正面的教导来帮助孩子发展。正面养育长大的孩子会更优秀的发展技能,更快乐,对自己感觉更好。坏的行为更少发生。
  (触动我的是如何无痛苦的养育孩子,有时候孩子伤心哭泣,其实父母心中更痛。我希望我的孩子们快快乐乐的成长,做不到100%,也至少有90%。能让孩子往正路发展,又避免斥责,无止境的唠叨,孩子高兴,父母也高兴,是最美满的结果。大部分人本能的对孩子的教育都是效仿父母的行为。我的父亲从小对我非常严厉,基本听到的都是指责,从没听到过表扬,到现在我的自信心还是不足。有时候对女儿啰嗦抱怨的时候,我会猛然意识到我会不会越来越象父亲。我希望我的孩子成长的更快乐,更有自信,要改变固有的教育方法就需要学习。)
   
   正面养育有五个关键的方面
   1.有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

   安全第一,家里要变成一个对孩子安全的地方。把危险和容易打碎的东西都放到碰不到的地方(象药,有毒化学物和玻璃等)。
   家里变成一个对孩子有趣探索学习的地方。放置一些有趣的玩具,给孩子一些安全的厨房用具,安排画画,跳舞等。如果孩子忙于玩,就不会觉的无聊而发脾气。
  时刻都要监控孩子的行为以保证安全。如果有事离开要安排信的过的人看孩子。

 (这点看起来平淡,其实是很重要的。孩子从会爬开始探索的范围大为增加。孩子的天性要去感觉,接触各种东西。这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方法。蒙特梭利教育里称孩子的各种敏感期。我认为是孩子本能自然发展的各个阶段。例如孩子喜欢把各种东西放到嘴里咬,其实是一种人类长期进化的生存本能,用嘴来识别各种东西,特别是食物。如果非要限制孩子的各种探索,因为各种安全或卫生的原因,那么就犹如是小树刚发芽就给他修剪,围上栏杆,已经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所以从小就应该给孩子尽可能多的自由,尽可能的避免不停的说“不”。硬是制止孩子的天性,对孩子的心理也是一种损伤,以至于逐渐失去探索精神。所以客观上就要创造安全的环境。这点英国的市场做的很好,有安全插销可以插在插销口防止触电,有各种柜子的锁可以把不安全的柜子锁起来,把安全的东西转移在几个柜子里专门供孩子玩,有挡板可以放在煤气灶外面制止孩子接触到煤气灶以及上面的锅碗瓢盆。有保护垫可以放在桌子的尖角防止碰头,有栏杆可以安在楼梯口防止从楼梯上摔下来。有些电器,象洗衣机都有专门的孩子锁,定到那一档孩子怎么转都不会影响。转移所有容易造成哽噎的小东西,把所有玩具都定期消毒,整个家基本武装起来以后,大部分地方孩子都可以自由爬,走,探索。不想改变孩子就只好想办法改变我们自己了。这么做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老对孩子说“不”,“不准碰这不准碰那”,因为你知道大部分时候他都是安全的。对孩子好,对做父母的我们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可以尽量减少承受孩子受拒绝后的委屈,伤心。孩子是哭,对母亲则是心碎。
 
   2.有一个正面积极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两点,一是孩子需要你帮忙的时候尽量停下手里的活来倾听帮助。二是要对孩子好行为多加注意,告诉他们你喜欢他们做的事,这样孩子会受鼓励,更多表现好的行为。

(第一点我以前就做的不好,经常是女儿要求我坐下来陪她做数学我则忙着做早点,等着等着就无期限了。儿子快到两岁,有时候经常缠着我抱,我则忙着做饭,打扫卫生。以后一定要马上停下手里的活,至少给他们15分钟。第二点我也要有意识多发掘。有时候哭闹很容易引起注意,但好的行为往往就被忽略了。例如女儿5岁,每天早上自己都很快的穿衣服准备去学校,儿子则又哭又闹不想换衣服。我大部分的精力都在怎么跟他战斗,如何准时着装出发,却完全忽略了女儿的好行为。以后要多多表扬她。)

   3.运用自信的管教方法

    自信的管教是指当孩子行为不好时用可接受的方法管教。当孩子表现差时你要快速做决定并马上付之以行动。每次都用同样的反映。但要保持冷静,不要责骂,侮辱,威胁或打孩子。
用自信管教孩子们会更容易学会体会别人的需要,发展自我控制。如果每次父母都用同样的方法处理问题,孩子们会更少有坏行为的问题。
( 这里没有介绍如果孩子表现差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最适当。但关键是要坚持,每次同样的问题用同样的处理,不要今天错了要处罚,明天做了同样的事或在不同地方做了就可以不追究了。这样会混淆孩子观念,无所是从。对长久来说很不好)

   4.期望值要现实化

   所有的孩子发展阶段都不一样,有些学的快,有些学的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速度,不要老跟别人比较。
没有那个孩子任何时候都是表现完美的,我们希望孩子表现好,例如有礼貌,整洁,乐于助人。但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过程,有时候他们可能是刚好有一天心情不好,不要总是希望他们表现完美。
对父母自己也要有现实的期望,我们都想当好父母,但如果想做个完美的父母那只会带来压力和失望。每个父母都会犯错,每个人都从经验中学习。

(对孩子的期望我想英国的父母要放松很多,他们更少竞争性,更尊重孩子自己的发展。很少有人会象中国父母一样比较孩子多大会爬,多大会走,多大可以自己上厕所。也不强迫孩子见人就要打招呼。一般是顺其自然的多。
对于不需要做完美父母,我深有体会。有段时间看了很多关于育儿的书,众说纷纭,十分混淆。关于孩子是不是要从小就自己睡,就有很多种观点。而我以前的养育方法好像都有问题,搞的自己十分内疚,觉的对不起孩子。后来看了一篇文章说有许多有完美父母,完美生活的人长大了也去看心理医生,就是因为还完美了,所以没有幸福感。一下子觉的如释重负。其实是深有同感。一下子想起我以前在诊所工作的时候,就有很多英国女病人,不知能不能称上病,每周都来治抑郁。但在那时的我看来她们的生活太完美了,简直是我的梦想。有钱有闲,老公也是温柔体贴,孩子们都孝顺好教养。就是总是不开心,高兴不起来。要问是对什么不满意呢,又说不出来。当时什么都没有,还在苦苦挣扎生存问题的我反而开心多了。所以归根结底太完美也有是问题。所以不用每方面都做到最好,只要尽齐所能,爱孩子就好了。)

      5.做父母的要照顾好自己。

     当我们自己的需求满足时更容易做好父母。成人也跟孩子一样有需求。我们希望被理解,希望有时间跟朋友在一起,希望有时间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个好父母并不表示孩子就是你的一切。如果照顾好自己的时候跟孩子在一起会更耐心,更乐于和他们在一起。当孩子表现不好时也更能保持冷静。
 (在英国基本没有什么亲人帮助带孩子,一切要靠自己。我就不奢望能象别的妈妈一样可以有时间去喝咖啡,自己去看电影听歌剧。对于我睡眠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晚上孩子起来几次没睡好,或自己睡太晚,第二天就不会心平气和,会很容易暴躁。有时候会为一点小事责怪女儿,之后又会为控制自己而内疚生气。照顾好自己也是很重要的。)

 
文章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