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班的幼儿总是热情高涨,特别是对待帮助别人,更是乐此不疲,在一日生活兼课程中,许多幼儿会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会说天黑了宝宝就该回家了,因此,在此活动开展之前,我与幼儿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中就幼儿乱放玩具、不会收玩具的现象进行了再现,许多能力较强的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意识,图片一呈现,幼儿就纷纷指出该把玩具送回家,不应该乱放玩具,基于此现状,结合小班幼儿直觉思维的年龄特点与身心发展规律,我设计了此次活动。在活动中,我通过多种方式的运用,让幼儿在“送货”的过程中,会将不同的物体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幼儿有了之前谈话的经验准备,参与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尤为高涨。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出示了许多物品的操作材料,让幼儿用完整的话说一说自己手里拿到的物品的用途,很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认识物品用途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活动环节层层递进,层层深入,促进了不同能力层次幼儿在自己原有能力水平上的发展。接着,在请幼儿“送货”之前,明确活动内容是极为必要的。明确的活动内容能帮助幼儿初步学习按规则拿取和摆放物品,有效的完成了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也是此次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气氛更是达到高潮,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机会去做一做小小送货员,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送货活动给自己所带来的乐趣。
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活动第一环节物品的搜集,应尽可能多地从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中寻找,最好是幼儿游戏中遇到的或者是幼儿极为感兴趣的,这样才能极好地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布鲁姆也提出:要增加材料的内在兴趣,让幼儿有一种发现感。活动中的语言组织部分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反思中,我会多多提炼我的上课用语,更好地促进幼儿全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