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普遍错误题型30道

(2013-12-27 15:51:38)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普遍错误题型30

收集:蓝田县厚镇中心学校  李方

错误题型

错点

正确

错误原因

改良措施

1

所属单元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一节《数一数》

错写成:由7个千亿,8个亿,0个万,6个千,4个1组成。

正确:由7个千亿,8个亿,6个千和4个1组成

忽略了0的实际意义

加强课堂练习,强调0即不存在,强调只有数位上有数字时才有说出组成的必要。

说一说数字700800006004的组成。

2

所属单元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二节《人口普查》

1.错读成:三亿五千零六十九千

2.错写成:120080

正确:1.读作:三亿五千零六十万九千

正确2:写作:12000000080

错点1.忽略了不同级上相同数字的不同意义;

错点2.忽略了用0占位的重要性

1.加强不同级上相同数字读法的练习,强调每级数字读数之后需要带上各级的单位;

2.对比120080与12000000080的读法和不同意义。

1.读数:350609000

2.写数:一百二十亿零八十

3

所属单元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第三节《国土面积》

1.   3600000000=

(3600000000)亿

2.3050000=

(3050000)万

正确:

1.3600000000=(36)亿

2:3050000=(305)万

错点:

忽略了改写的实际意义即是为了记录方便,以及“亿”和“万”的意义。

运用实例向学生强调改写的实际意义,以及加强改写练习。

1.3600000000=()亿;

2.3050000=( )万

4

所属单元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复习

错误:

这个数最大是:999999999;这个数最小是:950000000

正确解析:

这个数最大是:1049999999;这个数最小是:950000000

 

在求这个数的最大数时,学生在“四舍五入”中只注重了“五入”而忽略了“四舍”

在练习中不仅要渗透“五入”而且要渗透“四舍”的概念。

一个自然数的近似数是10亿,这个数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5

所属单元节: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复习

错误:

① 66606000;

② 66006600;

③ 60000666

④60606060

正确:

①   中之原本是想写66600600,其实除此之外还有60666000和66066000;

②   正确。此外还有66006600;③正确的有:60660600,60660060,60660006,60060660,60060066,60066060,60060066;④60600606

学生在“想当然”之后并没有尝试多读几遍确认所写数字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要求学生写完数后多读几遍以此检验看是否符合题目要求

由4个0和4个6分别组成符合下列条件的数(注意每个数字都要用到):①只读一个0;②四个0都不读;③读两个0;④读三个零,一个0不读。

6

所属单元节:第二单元《线与角》第二节《平移与平行》

A

.

.

A

错误:

.

A

正确:

 

1.未审清题意义,忽略了已知点和已知线;

2.通常忘记标上垂直符号.

1.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题前仔细揣摩审清题意.

2.经常提醒学生作垂直时要标注垂直符号(可对不标注符号作业做半对处理提示学生)

A

.

.

过已知点A分别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

7

所属单元节:第二单元《线与角》复习

.

A

错误1.将垂线作成平行线:

 

 

 

 

.

错误2.将平行线作成垂线:

A

A

.

正确1:

 

 

.

A

 

正确2:

 

混淆了垂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1.         过已知点A分别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         过已知点A分别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A

.

.

 

M

.

8

所属单元节:第二单元《线与角》复习

错误

M

.

正确

M

.

学生忽略了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紧密联系:只需要将小路和大路连通既可。

平常教学中注重切合生活实际,多加此类练习。

如图,M点是小熊家,他想向对面公路修一条最近的小路怎么修,请你帮他画出来。

9

所属单元:第二单元《线与角》第四节《旋转与角》

错误: 度量角或画角时容易把40O的角量成或画成140O的角。

——————

1.没有找准0刻度线的位置;

2.在度量或画角时易混淆里圈或外圈的刻度.

帮助学生深刻0刻度线的意义和位置;要求学生在数刻度时用手指着5度5度地数,或着10度10度地数。

角的度量和画角

 

A

B

C

D

10

所属单元:第二单元《线与角》

 

解题误区:

AB平行CD;

AB垂直AC;

BD垂直CD。

正确解题思路:

AB 与CD互相平行;

AC 与BD互相平行;

AB 与AC互相垂直;

AB 与BD互相垂直;

CD与AC互相垂直;

CD 与BD互相垂直。

原因剖析:

1. 学生没有深化“平行是相互(或互相)的”的思想;

2. 没有将平行和垂直的线段全部找出来

措施:

1. 深化“平行和垂直是相互的”的思想;

2. 为了不漏掉所有的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应当以其中一条线段为参考逐一寻找。

 

 

说一说上图长方形ABCD中相互平行和垂直的线段。

11

所属单元:第二单元《线与角》

解题误区:

填空

1.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不相等);

.

.

A

B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垂直);

3.               读作

 

(线段AB  ).

正确解题:

填空

1.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都相等);

.

.

A

B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平行);

3.               读作

 

射线AB  ).

原因剖析:

1.中主要是因为不能正确理解”什么是平行线间的距离”;2.中主要是因为不理解垂直是特殊的相交;3.主要不理解”端点”的涵义。

措施:1.帮助学生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2.深化垂直是特殊相交的概念;3.深化”端点”的概念.

 

填空

2.  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填“都不相等”、“都相等”、“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

.

A

B

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

3.               读作(  )

12

所属单元:第二单元《线与角》第四节《旋转与角》

错误:

 

 

 

 

 

 

 

 

 

 

 

 

 

 

 

 

 

 

 

 

 

 

 

 

 

 

 

 

 

 

 

 

 

 

 

 

 

 

 

 

 

 

 

 

 

 

 

 

 

 

 

 

 

 

 

 

 

 

 

 

 

 

 

 

正确:

 

 

 

 

 

 

 

 

 

 

 

 

 

 

 

 

 

 

 

 

 

 

 

 

 

 

 

 

 

 

 

 

 

 

 

 

 

 

 

 

 

 

 

 

 

 

 

 

 

 

 

 

 

 

 

 

 

 

 

 

 

 

 

 

 

平移时需要通过动手操作提升学生的空间想像力

多进行动手操作,并引导学生总结:在原图上找准一点或找准一个部分向下平移,再把其它部分补出来即可。

画出小房子向下平移6格后的图形。

 

 

 

 

 

 

 

 

 

 

 

 

 

 

 

 

 

 

 

 

 

 

 

 

 

 

 

 

 

 

 

 

 

 

 

 

 

 

 

 

 

 

 

 

 

 

 

 

 

 

 

 

 

 

 

 

 

 

 

 

 

 

 

 

 

13

所属单元:第二单元《线与角》第四节《旋转与角》

错误解析:

(1)如果分针再转1个周角还是7:00,转2个周角还是7:00。

(2)如果时针再转1个平角是2:00,转1个周角是7:00。

正确解析:

(1)如果分针再转1个周角是8:00,转2个周角还是9:00。

(2)如果时针再转1个平角是1:00,转1个周角是7:00。

(1)中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只考虑到了分针旋转1个周角就是旋转2周,旋转2个周角就是旋转2周,却忽略了分针旋转1周的同时,时针也旋转1周;(2)中错误主要是由于学生离开时钟钟面,而难以想像到钟面上7和1在同一条直线上。

利用教具钟和生活中的实物钟让学生能过观察了解时钟中时针、分针、秒针三种针运行规律,并能及时总结规律。

假设现在是7:00那么(1)如果分针再转1个周角是几时?转2个周角呢?(2)如果时针再转1个平角是几时?转1个周角呢?

14

所属单元节:第二单元《线与角》解决生活问题

思维误区:

学生遇到此题总是首先考虑到用量角器直接测量

正确解法:

因以∠1和∠2以及∠1下面压着的隐藏的那个角原来是一个平角。所以:∠1 =(180o-60o)÷2=60o

教学措施: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给学生以直观的演示,让学生形成牢因的感性认知,从而掌握角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这也正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的。

1

2

 

 

 

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条折起来,∠1=60O,你知道∠2是多少度吗,请你算一算。

15

所属单元:第二单元《线与角》复习

错误解析:

判断:1.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2.大于90O的角叫钝角(√);

 


3.如图,

这是一个钝角(√)

正确解析:

判断:

1.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2.大于90O的角叫钝角(×);

 


3.如图,

这是一个钝角(×)

错误原因解析:

1.  学生错误地认为“平平的就是平角”忽略了角一定要有顶点。

2.  学生忽略了除钝角外的平角和周角也都是大于90O的角。

3.  忽略了一个角只有两条边,每条边就是一条射线。

教学措施:

1.              明确: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此外角除了两条边外还有顶点。

2.              进一步明确五种角的范围。

判断:1.一条直线就是一个平角();

2.大于90O的角叫钝角();

3.如图,

这是一个钝角()

16

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卫生运行时间》

思维误区:

506+506+……+506+506(一共将506连加了10次,有的同学还往往忘记写答话。

正确解析:

正确理解乘法的意义,即乘法与加法之间的联系。列式为:

506×10=5060

答:结果是5060。

教学措施:

复习乘法的意义,加强理解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到:乘法是为了更加方便地计算相同的数字地连加,它会使计算更加简便。

把506连续加10次,结果是多少?

17

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课时《卫生运行时间》

思维误区:把计算出的没有修的路当成了这条公路的全长:

450×13=5850(m)

答:这条公路全长5850m

正确解析:

仔细分析后列式为:

①    450×13=5850(m)

②    5850+450=6300(m)

答:这条公路全长6300m

教学措施:

学生由于未审清题意而出现步骤缺失,要在平常教学中市政管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已经修了450m,没有修的是已经修了的13倍,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18

第三单元《乘法》中《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思维误区:

1.85×101

=85×(50+51)

=85×50+85×51

=4250+4335

=8585

2.67×39+67

=2613+67

=2680

正确解析:

1.85×101

=85×(100+1)

=85×100+85×1

=8500+85

=8585

2.67×39+67

=67×(39+1)

=67×40

=2680

错误原因分析:

1.        中学生忽略了整十整百的特殊作用;

2.        中学生忽略了“任何数乘1都不变”。

教学措施:

1.          增强学生对像整十、整百、1这样特殊数字的作用;

2.          多加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并学会小结

用简便算法计算:

1.79×101   

2.67×39+67

19

第三单元《乘法》复习

思维误区:

1.两个数的积是4650,如果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则积为(  465000 ).

2.25×8=200(米)

答:她一共游了200米.

正确解析:

1.两个数的积是4650,如果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则积为(  46500 ).

2.   25×8×2

=200×2

=400(米)

答:她一共游了400米.m

原因及教学措施:

1.学生不能理解其中一个乘数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时,积只扩大10倍,通过实际举例和比较让学生加深理解.2.让学生理解”来回”的涵意.

1.两个数的积是4650,如果一个乘法扩大10倍,另一个乘数不变,则积(   ).

2.一个游泳池长25米,圆圆每次游8个来回,她一共游了多少米?

20

第三单元《乘法》复习

思维误区:

(1)65×50=3250(米)

答:长3250米。

(2)(65+50)×60

=115×60

=6900(棵)

答:种了6900棵。

正确解析:

(1)(65+50)×2

=115×2

=230(米)

答:长230米。

(2)65×50×60

=3250×60

=195000(棵)

答:种了195000棵。

原因及教学措施:

学生对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概念过于程式化而未能全面理解,所以出现公式混淆。我立即对此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复习。

一个长方形的花圃长是65米,宽是50米。(1)这个花圃的篱笆长多少米?(2)如果每平方米约种60棵郁金香,这个花圃大约种了多少查郁金香?

21

第三单元《乘法》复习

思维误区——

计算过程为:

75×8+95×8

=(75+95)×8

=75×8+95×8

=600+760

=1360(千米)

答:相距1360千米。

正确解析:

(1)75×8+95×8

=600+760

=1360(千米)

答:相距1360千米。

(2)(75+95)×8

=170×8

=1360(千米)

答:相距1360千米。

错误原因分析:

在解决生活问题中,有些学生总是有一种“为了学习分配律而学分配律”的思想,却不能真正明白:分配律是为了让运算简便而运用。

教学措施:

多让学生参与实践应用纠正学生的认知,让他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两辆车速度分别是75千米/时,95千米/时,现在两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驶,8小时后相距多少千米?

22

第三单元《乘法》复习

思维误区——

(1)12×30×365

=360×365

=131400(千克)

答:浪费掉131400千克水。

(2)12×30×12

=360×12

=4320(千克)

答:浪费掉4320千克水。

正确解析:

12×365=4380(千克)

答:浪费掉4380千克水。

 

错误原因分析:

(1)        中学生忽略了一年只有12个月;

(2)        中是因为学生受了题中标示的“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影响,却忽略了并不是每个月都是30天。

教学措施:

1.  让学生养成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习惯;

2.      培养学生冷静思考、排除一无干扰因互的能力。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地浪费掉12千克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浪费掉多少千克水?一年(按365天计算)浪费掉多少千克水?

题型23

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

思维误区——

(1)图形B可以看作是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的;(2)图形C可看作是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的,也可以看作是图形D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后)得到的。

正确解析:

(1)图形B可以看作是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的;(2)图形C可看作是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的,也可以看作是图形D绕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90O)得到的。

错误原因分析:

(1)学生只是注重了语句的通顺而忽略了旋转的角度;(2)学生一味的过于注重了旋转方向是顺时针而忽略了还有“逆时针”。

教学措施:

1.让学生明白描述旋转时要说清以下几点:哪个图形、绕哪个点(即中心点)、旋转角度、得到哪个图形;(2)认真观察后准确判断旋转方向。

A

B

C

D

O

(1)图形B可以看作是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2)图形C可看作是图形B绕点O()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也可以看作是图形D绕点O()时针方向旋转()得到的。

24

第五单元《除法》

错误解析——

(1)320×80=2560

(2)270×3=810

(3)4000÷5=800(倍)

正确解析:

(1)320÷80=4(个)

答:有4个。

(2)270÷3=9(倍)

答:是9倍。

(3)4000÷5=800

答:这个数是800。

错误原因分析:

(1)中学生未能理解“有几个80”是什么意思。(2)中学生误解为:“270的3倍是多少”。(3)中学生列式正确但是受了带单位的影响,错带了单位“倍”。(4)3道题都忘了写答话。

教学措施: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2.继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3.让学生明确带单位的意义及如何带单位。

列式计算

(1)320里面有几个80?

(2)270是3是多少倍?

(3)一个数的5倍是4000,这个数是多少?

题型25

第五单元《除法》

错误解析——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余数最大是(C)位数量。

A.三  B.两   C.一

(2)  26÷42=10......    ,

     应该填(……)学生答不出。

A.5     B.6      C.7

正确解析: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余数最大是(B)位数量。

A.三  B.两   C.一

(2)  26÷42=10......

     应该填(B)

A.5     B.6      C.7

错误原因分析及措施:1.学生忽略了“余数只要小于除数” 即可。举实例让学生总结。2.学生忽略逆向思维用“10×42=420”,则余数只能是6。

 

选择: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余数最大是()位数量。

A.三  B.两   C.一

(2)  26÷42=10......    ,

     应该填(  )

A.5     B.6      C.7

26

第五单元《除法》

错误解析——

1.

6

 

55×   <320;

1

55×   >320;

 2.

20

21

 

    ×21 <422;

    ×21 <422。

正确答题:

1.

5

 

55×   <320;

6

55×   >320;

 2.

21

20

 

    ×21 <422;

    ×21 <422。

错误原因分析及教学措施:

1.2组4个式子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学生没有注意到“<”和“>”,没有掌握解此题方法,也没有完全理解“最大填几”、“最小填几”的涵蕴。

2.帮助学生审清题意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利用除法求最大或最小能填的数,如:320÷55=5......45,可知:55×5+45=320,所以得知: 5个55刚好比320小一点,也就是最少6个55就大于320,从而得解

在  里最大能填几,  里最小能填几?

 

1.53×   <320;

53×   >320;

 

 2.  ×21 <422;

      ×21 <422。

27

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

错误解析——

(1)学校在人民剧院_北_偏_东__方向上,距离人民剧院_750_m.

(2)邮局在人民剧院__北_偏_西_方向上。

正确解析:

(1)学校在人民剧院_东_偏_北50O_方向上,距离人民剧院_750_m.

(2)邮局在人民剧院__西_偏_北30O_方向上。

错误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

(1)学生注重了方位的相对性,却忽略了角符号的重要性和指示性,针对此类问题,我在练习课上着重让学生通过表述深刻记忆。(2)学生在针对方位描述时忽略了题中的已知条件——角度,给学生进一步强调:角度在方位描述中的重要性。

人民剧院

30O

邮局

750m

学校

 

 

 


(1)学校在人民剧院__偏____方向上,距离人民剧院____m.

(2)邮局在人民剧院___偏___方向上。

28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温度》

错误解析——

1.比较大小

-3     2;0O  -6OC

2.判断:

①567前面没有“+”也没有“-”,所以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今天温度为0OC,表示今天没有温度。(√)③0是正数。(√)

正确解析:

1.比较大小

-3     2;0O  -6OC

2.判断:

①567前面没有“+”也没有“-”,所以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今天温度为0OC,表示今天没有温度。(×)③0是正数。(×)

错误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

1.比较大小中的错误主要是忽略了“—”的意义,引导学生利用温度就容易判断一些;2.中主要是对“0”这个特殊数字的认知模糊,引导学生建立“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线”的思想就容易理解此类题了,此外对0OC的理解也要加以引导。

1.比较大小

-3     2;0O  -6OC

2.判断:

①567前面没有“+”也没有“-”,所以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今天温度为0OC,表示今天没有温度。()③0是正数。()

29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第二课时《正负数》

错误解析——

(1)小东向西走了3米。

(2)现在位置为4。

正确解析:

(1)        小东向东走了6米。

(2)现在位置为2。

错误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

(1)因为将每2米规定为+1或—1,混淆了学生的思维,画图有助于学生理解。

现在规定淘气每向东走2米为“+1”,第向西走2米为“—1”,那么:

(1)小东现在的位置是3,说明他是向什么方向走了多少米?

(2)如果小东先向东行走2米,再向西行走6米,他现在在什么位置。

30

复习

错误解析——

220÷11=20(千米)

答:这辆车的速度是20千米。

正确解析:

(1100-220)÷11

=880÷11

=80(千米)

答:这辆车的速度是20千米/时。

错误原因分析及相应措施:

(1)学生没有用相应的路程除以相应的时间,说明题意理解不够,行程问题画线段图不失为加强理解的好方法。(2)答话单位出错。让学生明确:速度是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从甲地到乙地共1100千米,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了11小时后,还乘220千米,问:这辆车的速度是多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开题报告
后一篇:2013年12月27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