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雨村是假语村言的代言人,是整部红楼梦里的一个重要角色,因为也是贾姓,小说情节设计上,已经把他当做了贾府的人,是个与贾府休戚相关、唇齿相依的人物。
一般看来,他是一个追逐名利的人。第一回里甄士隐“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指的就是这位有胆有识、一心往上爬的“巨眼英豪”。但是很少有人把他看作为一个老师。纵观整部小说,可以说,他为官失败,但做老师应该说很成功。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文里,雨村因恃才放旷,得罪了官僚,被贬斥于衙门之外,只好担风袖月,各地游览之余,拖了友力,在林如海府邸谋了西宾,也就是现在的家庭教师。所教学生恰好就是林黛玉,而从其与冷子兴的谈话中,我们知道,在教黛玉之前,他曾经到得金陵甄府教了一阵甄宝玉,因为祖母溺爱毁师谤父之烦,辞之而去。妇孺皆知,甄宝玉即是贾宝玉也,如此可以说,贾雨村是贾宝玉、林黛玉、甄宝玉三人的老师,这点估计比好多品红文章更靠谱的多吧。如此来说,无论甄宝玉、贾宝玉还是林黛玉,恐怕那个学生的文章才气都不会让雨村这个老师丢人,尤其是诗才冠绝的林黛玉,更是得教于雨村门下数年,时间最长,言传身教最多,加之聪颖绝顶,是当之无愧的诗魁花首。
不仅如此,雨村和他的学生们还有一样共同的特长,那就是特别说事拉理,而且别于众人,往往令人眼前一亮,甚至目瞪口呆,惊讶莫名。
先说说这位雨村老师。
当冷子兴说道宝玉抓周时独取脂粉钗环,遭贾政怒斥为宝玉为酒色之徒时,雨村偏偏不以为然,而是为他的这个学生极力袒护。并就这件事,高谈弘论,搞得冷子兴没办法。雨村的大致观点为人的命运劫数是有来由的,大体有正邪两路,此外还有正邪两路夹击之下的一路。这种情景依照小说里这样说道:“所余之秀气,漫无所归,遂为甘露,为和风,洽然溉及四海。彼残忍乖僻之邪气,不能荡溢于光天化日之中,遂凝结充塞于深沟大壑之内,偶因风荡,或被云催,略有摇动感发之意,一丝半缕误而泄出者,偶值灵秀之气适过,正不容邪,邪复妒正,两不相下,亦如风水雷电,地中既遇,既不能消,又不能让,必至搏击掀发后始尽。故其气亦必赋人,发泄一尽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气而生者,在上则不能成仁人君子,下亦不能为大凶大恶。置之于万万人中,其聪俊灵秀之气,则在万万人之上,其云邪谬不近人情之态,又在万万人之下。若生于公侯富贵之家,则为情痴情种,若生于诗书清贫之族,则为逸士高人,纵再偶生于薄祚寒门,断不能为走卒健仆,甘遭庸人驱制驾驭,必为奇优名倡。”
由此“理论”,后来齐聚大观园的贾府上下少男少女们,恰好就是这样类型的人。
上述贾雨村的这个观点,细细品来,虽是荒唐之言,无稽之谈,却也不是没有一丝道理,最起码在红楼梦这部书里有他的立足之地,因为后来的贾宝玉等表现的的确确是情痴之属,这似乎就是全书大旨言情之痴情的理论根据了。
再来看看学生们的表现。对于女孩家贾宝玉和甄宝玉一样的口吻,这个恐怕读者朋友很熟悉了,曹雪芹借两人之口,讴歌了少女的美好和高洁,同时也为这些如花生命的轻易逝去渲染了悲剧气氛。可是即使这样看来,两人口里的话,仍然是让我们眼前一亮,不得不佩服作者的独具匠心,因为恐怕再也不能说出赞美女孩的恰当话语了。如果要说出女儿的字样时,还要簌簌口才能说出的话,那样真的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了。人世间,对女儿家如此虔诚礼遇,又有几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何尝不是情圣和情痴哪?
书中,贾宝玉有对女人评价的至理名言。相信好多读者都印象深刻。他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是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当看到贾府的家奴老婆子们作出种种不耻的小人行为时,宝玉说道:“奇怪,奇怪,怎么这些人只一嫁了汉子,染了男人的气味,就这样混帐起来,比男人更可杀了!”
撇开宝玉对男人的成见和对女孩的偏袒不论,他对于女孩到女人的转变,以及女人的性格特征总结的还是非常到位的。其实不光是女人如此,但凡一切的利欲熏心的成年人都是如此,在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里,一个人由晶莹洁白一尘不染,到贪心日重、欲念频生,直到老死才知道万念俱空,到头来不过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一个人儿,也像秦丞相李斯所言,人只不过躺下就那一点点地方可用,那么大的豪宅真的没如何用处,其实这是他到了老了彻悟里才说出的肺腑之言,不是顿悟人难有此境。
至于林妹妹的说事拉理,自然也是让我们铭心刻骨,自寄养在贾府那天起,林黛玉就慢慢的开始长大了,虽然她和宝玉情路坎坷,难圆前盟,但我们看到了一个越来越成熟稳重的林黛玉,越来越有烟火气的大家闺秀形象,其实每一个喜欢林黛玉的人都会清楚,我们在内心深处还是喜欢那个世外仙姝的林妹妹,惟其如此,林黛玉才是林黛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