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新证的现实意义
(2012-12-16 10:09:23)
标签:
红楼梦新证文化杂谈 |
分类: 杂文文学 |
早慕《红楼梦新证》的大名,在书店看到时,不知为什么竟然没有急于买下来,不是无动于作者周老先生,他的那本按本《石头记》我一直珍藏视如宝物。以至于在满千元购书奖励百元的机会时,我还是没有决定买这本书了。很表面的原因是,一套书三册装帧在一个蓝色礼盒之内很精美,上面还配有帖学一路书法大家沈尹默的书名题字,但是当我再仔细翻看时,发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尽管装饰精美,由于影印,书里行间字迹太模糊,又加之是古文繁体字,很难以辨认。二是既然是全用繁体字,应该在竖式编排刊印上更多一些的考究为适。三是一套书,采用三个单行本,略显每本单薄了些,如果装订成上下两册则更好。综合起来看这一套书,外面聪明,里面糊涂,大有这样一种明显不舒适不协调的感觉。
所以,从上面来看,不是我这样的读者眼挑,而是每一位读者所要面对很切身感受的实实在在的问题了。
设若抛开了上面的问题,再谈新证的内容来讲,在现今的意义有多大那?当然在当时是振聋发聩的开山之作了,给当时的红学、曹学研究者建造了一座辉煌的宫殿。这是周老的治学精神所在。那个年代,周老继胡适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自叙说给予了切实详尽的科学考证,真可谓毕其功于一役。可是当我发现龚鹏程先生的红楼梦著作时时就觉得不这么回事了,龚鹏程先生明显的在书里提到如果现在的红学研究者爱好者,尚不知道土默热红学的话,真是有点乏识了,于此,就不免心生好多感慨,以至于发现作书人和看书人之间究竟还会有一种矛盾酿生,不知不觉间,会让彼此站在不同的阵线上。据此来看,如果我力挺周老,那土默热等势必就不能再坚持,如果坚持新的学派,就势必影响对周老胡适派的接受,这真是两难了,而且作者又是那么的肯定的态度。这种现象不知道作者曹雪芹或者洪升等是怎么样的看法了。有一点他们真的是很欣慰的。到底引起了那么多人那么多的关注啊!
由此不禁想,对于读红真的应该不能乱上加乱了,前一阵读了好友云空的有关文章真的很有感触,设若我们舍弃了红楼梦文本意义而舍本逐末的偏注于作者何人的话,展开一番印刷经济、学术泡沫真的不是怎么有脸的事情。不知他人以为如何。
再看,周老的这本《红楼梦新证》,我们应该怎么看待那?有一位红友说,随着红学的研究深入好多新证已经被大家接受或者应该得到发展了,觉得讲的真有道理。还是回到文章开头,如果出版社能够设身处地的从保护发展文化的角度,再多一点职业和敬业态度,做一些出版的完善的话,我马上把这本书买来恭为圣书,毕竟他凝聚了周老的智慧和心力,捧起书来也当深深为之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