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2013-09-06 10:51:15)
分类: 教学

二年级体育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二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改变了从开始就以运动技术体系为目标,每个教材内容都为运动技术的发展打基础的写法,而是以学生为本,选择以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和游戏。教材内容强调学生的兴趣,并能有效地落实小学体育的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以游戏为主,分为基本活动和游戏。在基本活动中有一些简单的技术动作,也大都以游戏作为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其中包括:
   
体育与健康常识(认识自己的身体,如何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基本体操(走、跑、跳、投掷、平衡、徒手等);游戏(队列、奔跑、跳跃、投掷、球类等游戏)。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学生通过上一学年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体育的基本队列队形以及掌握基本的常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二年级的学生喜欢跑、跳、投、跳绳、游戏等活动,但有些学生因身体原因如:肥胖等,学习动作显得僵硬呆板,缺乏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育技能,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差,表现为动作笨拙,肢体支配能力差。
   
新的一个学期开始了,本学期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积极自觉的上好体育课。注意听讲,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上体育课,着装要轻便,整齐,做到穿轻便运动鞋上课。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简单知识及方法,学会一些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常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
    2
、初步学习田径、体操、小球类、民族传统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基本技术,掌握简单的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素质,提高身体基本活动能力。
    3
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是我们的目标,在学校里,学生会获得有助于你强壮体魄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方法,有助你身心健康的运动心里小知识和卫生小常识,有助你于与人成功交往的各种小游戏和团队活动,有助学生感受成功快乐的体育竞赛游戏到操场上,到阳光下,到大自然中去吧!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游戏活动,以此获得更多的新知识、发现更多的新方法、找到更多的新答案:在体育游戏中不断地尝试与体验、练习与思考、互学与互评,引导学生会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发现体育运动增予的益处,体验到战胜困难、获得进步的成功喜悦。同时还可以不断地发展和张扬个性,充分地展示学生的特长与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1
、由于运动会有队列比赛,所以每节课要进行一定时间的队列练习。
    2
、二年级的体育教学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投掷和跳跃,还有韵律活动,所以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的进行投掷方面和跳跃项目的练习,譬如投准投远练习和跳上跳下练习。上课多运用音乐,培养学生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教学难点:
   
二年级的学生理解动作比较慢,在进行一些协调性的练习时,可能接受比较慢,所以韵律舞蹈和儿童的一些基本舞步学生接受起来会比较困难,另外对投掷的动作要多加引导,不要盲目施教。
  
 四:教学措施及应该注意的事项
   
教学措施:
    1
、及时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
    2
、创造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运动环境。
    3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儿童化、兴趣化和多样化的教法和手段,充分发挥游戏、竞赛的作用
    4
、让学生在自主游戏中练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5
、依据学生实际,不断变化练习方式。如增缩练习的距离,对器材的摆放,分组的形式等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注意事项:
    1
:教师多加引导,难度要求小,注意安全
    2
:小学生好胜心强,可采用一些教学比赛,以增强学生锻炼身体的效果。
    3
:因材施教,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运动中享受到锻炼的乐趣。
   
五: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1——2 
体育常识:课堂常规
    2——3 
游戏:快快集合
    4——5  
跳跃:双脚连续跳上跳下
    6——7  
走和跑:各种姿势的走
    8——10 
基本体操:广播操;期中考试
    11——12
投掷:持轻物掷远
    14——16
基本体操和广播操
    17      
体验性内容——跳跃:立定跳远
    18      
跳绳
    19      
期末考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