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时间: 2013
编著: 刘学贤、刘嘉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ISBN: 978-7-5010-3711-7
语言: 简体中文
格式: PDF
质量:
图版彩色扫描,正文黑白扫描;简体中文书签
页数: 正文:135 + 图版:61
大小: 121 MB
内容:
从器物的造型、纹饰、埋藏方式,特别是琢刻工艺对历朝历代的古玉器进行综合研究,并通过真品与赝品进行对比鉴定古玉,收录了真品、赝品图片近百幅。
目录
上篇
第一章 古代玉器的留存和收藏
一
当前古玉收藏及市场流通的现状
二
广大爱好者初涉收藏领域的误区
三
收藏爱好者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四
了解市场和交易特点是收藏的入门之路
五
对民间古玉品位、数量的正确评估
第二章 古代玉器辨伪要明确认识的几个问题
一
古玉辨伪必须纠正的错误认识
二
传统辨伪与科学分析辨伪的本质区别
三
辨伪知识的保密不利于古玉文化的传播
第三章 古代玉器辨伪的科学路径
一
鉴定古玉的科学路径之一:掌握标准器的特征
二
鉴定古玉的科学路径之二:掌握工艺特征
三
鉴定古玉的科学路径之三:掌握氧化受沁规律
第四章 古代玉器的工艺特征与辨伪
一
工艺技术特征综述
二
工艺特征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五章 古代玉器的造型风格与辨伪
一
造型风格辨伪综述
二
造型风格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六章 古代玉器的表面质感与辨伪
一
皮壳与包浆的普遍规律
二
光亮质感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七章 古代玉器的老化受沁与辨伪
一
老化受沁综述
二
老化受沁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八章 古代玉器的坑口与辨伪
一
生坑古玉与赝品的对比证据
二
半生坑古玉与赝品的对比证据
三
半熟坑古玉与赝品的对比证据
四
熟坑古玉与赝品的对比证据
第九章 古代玉器年代的断定
一
古玉断代要具备丰富的综合鉴赏知识
二
古玉的材料和文化特性增加了断代难度
三
古玉断代要依据科学的分析和实践考察
四
从工艺技术上断代是目前最科学的方法之一
五
腐蚀与受沁是古玉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
六
掌握造型风格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古玉断代
七
素面古玉的断代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八
正确认识老旧仿古玉器对断代的影响
九
掌握古玉的断代方法必须进行长期的实践
第十章 古代玉器的常见造假方式
一
古玉造假综述
二
利用氢氟酸伪造的假古玉
三
利用边角脏料伪造的假古玉
下篇
第一章 红山玉器
一
综述
二
红山玉器的材料和器形
三
红山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红山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二章 商代玉器
一
综述
二
商代玉器的材料
三
商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商代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三章 周代玉器
一
综述
二
周代玉器的材料
三
周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周代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四章 春秋战国玉器
一
综述
二
春秋战国玉器的器形和材料
三
春秋战国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春秋战国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五章 汉代玉器
一
综述
二
汉代玉器的种类、纹饰与材料
三
汉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汉代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六章 唐代玉器
一
综述
二
唐代玉器的种类、纹饰与材质
三
唐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唐代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七章 宋代玉器
一
综述
二
宋代玉器的材料
三
宋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宋代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八章 辽金元代玉器
一
综述
二
辽金元玉器的材料
三
辽金元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辽金元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九章 明代玉器
一
综述
二
明代玉器的材料和种类
三
明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明代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第十章 清代玉器
一
综述
二
清代玉器的材料和老化特征
三
清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四
清代典型玉器及工艺的真伪对比证据
结束语
贤燕堂藏玉撷英
历代古玉真品解析
古玉赝品辨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