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诗书画艺术家方军应邀到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笔会随感

标签:
方军诗词欣赏紫砂艺术 |
军旅诗书画艺术家方军应邀到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笔会随感
宜兴市紫砂艺术研究院笔会随感
欣然酌兴写毫端,金纸红泥翰墨缘。
章草意绵情趣畅,行书警句惹人宣。
(2021.1.18方军)
紫砂壶铭文有感
一
紫烟撩破知三昧,锋转虚怀一撇情。
闲赋诗词添雅趣,挥毫书法壶韵生。
二
诗吟砂器阅先贤,壶孕乾坤画里禅。
书法铭壶成大贵,掇英艺苑欲超然。
(2021.1.19方军)
有感宜兴太华山艺术馆
一
依山旁水好风光,翠竹风怡紫气扬。
砂器纷呈臻五彩,锋毫逐韵梦陶乡。
二
几旁闲赋试茶香,啜味茗天陶韵芳。
茶亦醉人何必酒,书能悦我许潇湘。
(2021.1.20方军)
紫砂壶从实用性迈向艺术性之我见
紫砂壶从实用性走向艺术性,这是制壶行业文化内涵、艺术取向的最高境界。紫砂壶艺术与书画艺术完美结合进而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在明清时代尤为盛行,也是中国紫砂壶艺术与书画艺术最完美的结合,可谓珠联璧合,流芳百世。紫砂壶艺术发展到现代,尽管制壶大师不断涌现,但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等诸多因素看,似有欠缺之处。尤其是绝伦之壶缺少神韵之书法相配,遗为憾事。
作为造型艺术的紫砂壶,不同的壶艺师会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不同作品的背后体现着不同壶艺师所固有的不同的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对制壶工艺掌控能力。知识结构广博深邃的,审美情趣典雅高尚的,制壶工艺掌控自如的,毫无疑问必将更胜人一筹。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工艺能力这三个方面中,知识结构和制作工艺,在壶艺师的一生中是一个动态曲线,呈抛物线状发展,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直至个人顶峰,而最高境界取决于审美情趣。一般说,审美情趣比较贴切,甚至较为直接地反映着壶艺师个人的气质和性格,他为什么喜欢这一类壶,善于表现这一类壶,就是由他自己的气质性格决定的,他的壶之所以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就因为在他的创意过程中,不断寻找着、演绎着他心目中那个“样式”,当他的创意制作与那个式样相吻合时,就出现了神采飞扬的神来之作。
紫砂壶与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是中国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达到最高境界的样式。并非在壶上题了字就是结合的式样,只有达到完美结合的审美情趣,才是从艺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和样式。余观诸多紫砂壶成品,无论是品种、造型,还是制作工艺其水准都是相当高的。但从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看,似有几点不足之处:一是壶上的题字,艺术品味、文学修养、书写气息等颇乏底蕴;二是名家书法题之壶上有的稍显随意,书家对所题之壶的内涵、意境、情趣领悟的不够深刻,往往所题内容与壶不能相得益彰;三是往壶上复制书法作品,显然不能成为一件珠联璧合的艺术品了。因此,书家要在紫砂壶上创作书法,首先要观其形,解其意,得其韵,感悟壶与书法气息相连、灵气相通之妙境,做到胸有成竹,把笔题壶,故能词畅意达,于不同款式的壶,不同风格的壶上赋予文词雅句,题之不同书体,寄予不同意境,参代禅意之妙法,得畅神之理念,使书法艺术与紫砂壶相得益彰,可谓壶以字生韵,字以壶传神。诚然这种壶与书法结合的样式,就是审美理念的最终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