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区资源的创设
(2022-05-21 15:15:05)音乐区资源的创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区的环境创设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对该区的喜爱程度和活动效果。那么,教师如何创设适宜的音乐区环境,为幼儿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满足不同层次幼儿体验和表现音乐的需求,提高幼儿音乐能力呢?
一、创设的环境应具有趣味性
幼儿在音乐区里进行的活动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紧密相关,因此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的音乐和材料也是他们最感兴趣的。首先,在音乐区里教师应为幼儿选择贴近他们生活的音乐。如最近一段时间,幼儿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巧虎》动画片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音乐区活动时间播放一些该动画片的歌曲,这些富有趣味性的歌曲将激发幼儿参加音乐区活动的热情。其次,为幼儿准备趣味、丰富的音乐区活动材料。如在乐器方面,教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乐器”,现成的打击乐器,如圆舞板、碰铃等;生活中的各种用具(桶、筷子、杯子等),此类“乐器”具有多变性,敲打不同的部位可能发出不同的声响,所以非常吸引幼儿,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兴趣;自然材料,如小木块、小石头、贝壳,这些也都能成为幼儿演奏的“乐器”。这些材料要经常更新,以保持幼儿长久的兴趣。
二、创设的环境应具有互动性
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其自身主动地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当下,教师在布置音乐区时经常花了很多精力创设出非常精美的环境,但是幼儿却不喜欢。究其原因在于这些环境仅供欣赏,幼儿只能看不能动,或只能引发幼儿被动和枯燥的练习,难以诱发幼儿的主动操作。因此,具有可操作性的音乐区环境,方能诱导幼儿的音乐活动,才能使幼儿在与音乐区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如在音乐区的周围,教师摆放一些小篱笆,既可以当作音乐区与其他区域的间隔,起到美观效果,又能随时变身为幼儿表演的道具。投放的表演道具、服饰不能只追求美观,更应注重操作性,如教师可提供各式的围巾,音乐区活动中幼儿可以把它当成头巾、披风、翅膀、小裙子,又可以摇身一变,当成舞蹈的道具,这种便于幼儿操作又比较开放的材料深受幼儿喜爱,百玩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