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发明了语文阅读理解?靠刷题提分正在毁掉学生对文学的阅读兴趣

谁发明了语文阅读理解?靠刷题提分正在毁掉学生对文学的阅读兴趣
小徐老师是一个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从小到大一头扎进各种各样的书籍里不能自拔,从童话故事到民间传说,从武侠小说到言情故事,从茅盾文学奖到鲁迅文学奖,从古今中外的名著到唐诗宋词……我从来没有对读书厌倦过。直到当了老师教了语文,分析了成千成万篇阅读理解后,见到阅读理解文章中密密麻麻的小字就有种想吐的感觉后,我不仅感慨:是谁发明了考语文,要考阅读理解,让文章的整体美面目全非,让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兴趣?
小徐老师八十年代上中小学时,还不考课外理解,只考少量的课内理解,题型简单,占分15%,我们上语文课是最轻松,学学生字,读读课文,体会一下中心思想即可,那时候我们学语文真不用没日没夜的刷题,有的是时间背书,小学里所有的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而语文课也是中小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
对语文课的喜欢还缘自对文学的喜爱,上高中考大学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师范类大学中文系,私心想着,当老师教语文,可以跟无数学生一起读经典,阅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不一样的人生,分享读书带给自己的美好心灵体验,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种生活。
然而,我毕业后如愿以偿当上了中学语文老师,却没能如愿实现和学生分享读书的美好体验。
我和学生对于文章的热爱都在一篇篇,浩如烟海的阅读理解中消磨掉,文章的整体美在分析重点字、词、句中被肢解,在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中被一句句,一段段的割裂……我无法无视那些决定学生学业命运的阅读理解题的分值,每当我给学生们推荐一本书,说里面主人公的哪些经历和言行深深的打动了我,并联系到自己的生活,与学生分享我读书的精神慰藉和享受以及感悟时,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如果中考阅读题中考到,会从哪些方面下手出题,学生们要想得高分要从哪些角度去解答,语言应该怎样规范,哪些答案要点语言不能去掉等等。
随着带毕业班的年限逐年增加,我对语文考什么了如指掌,为了让学生多考上几分,我像所有老教师一样,开始精讲精练,争分夺秒,与考试无关的话恨不得一句不说。就这样,阅读成了考试提分的工具,而对文章整体美的体验在逐句逐段的分析中支离破碎。
带了十年毕业班后,每年都会带学生做五套中考复习题,而阅读理解是耗时最多,题量最大的题型,也是公认的最难拿分、必将影响学生最终升学成败的题型。因为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阅读理解多年以来,一直岿然不动的占据着语文的“半壁江山”。而为了提高成绩,我们不得不去刷题,去钻研答题套路。
但是我分析了那么多的重点字、词、句的妙处,赏析了那么多写作手法的作用,标题、开头、结尾的妙处等一条条地分析个遍,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写不出一篇像样的作文,一说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头脑里竟然空空如也,这能说不是天大的笑话吗?
都说要想学好语文,就必须大量读书,特别是作文,没有一定量的语言积累,没有一定的生活感悟能力,就崩想写好作文,而这些一大半将来自阅读,然而我们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刷题,因为即使读一火车的书,不刷题,不归纳解题的套路和答案的要点,就能被阅读理解坑惨。
就拿 小徐老师来说,毫不夸张的说,从小到大,我怎么也得读了一火车的书,但是做阅读理解时,我依然不能保证得满分,很多时候,我觉得我理解分析的比答案还要好,但是不行,没有按答案套路来分析答案要点,就只能等着被扣分。
例如,对标题的分析,要从语言的表达效果,修辞等表达手法,以及和正文内容主题的联系三个角度上去全面分析,缺一不可。如下图所示:
还有对文章重点字、词、句的分析,也是要结合上下文,来从该字、词、句的表达效果,写作手法以及与主题的联系和结构上的技巧等方面去分析。如下图所示:
而要做好这些题,大量刷题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中高题的阅读理解题型所选取的题材是具有相似性的,体现在人生感悟类、思乡怀人类、追古思今式,或者对新科技技术或者某一事物的说明,对某一社会现象或某一人文思想的剖析等等,这些东西往往远离学生生活,思想深度也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要想让学生快速了解这些题材和思想内涵等,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做阅读理解题。
但是,我们的学生做了那么多阅读理解题,有没有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呢,有没有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心灵上的救赎呢?答案,一定令人失望,学生们就像我一样,做题做到一看到阅读理解上的文章一篇篇,连篇累牍,就想“吐”!呜呼哀哉,文学书籍,可是人类文明的传承,是古今中外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的精神食粮,然而今天却在阅读理解的肢解下,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它与我和学生心灵对话的美好体验。
谁发明了阅读理解,让我们的学生深陷“刷题”的恶梦中不能自拔,如果没有阅读理解中死板的套路题,多一些感悟类开放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将自己体会最深的那一方面写出来,我想,这样的出题方式将更有利于学生吸取文章精华,陶冶学生的人文素养,真正起到塑造心灵的作用。那些将文章一字字,一句句肢解开来分析的阅读理解还是早点退出我们的语文考试吧。这才能将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救出来。
最后,小徐老师要问一下,现在的学生,还有多少像我小时候那样喜欢语文课的?欢迎大家关注小徐老师交流补充。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