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个案分析:独来独往的XX

(2014-04-15 21:04:34)
标签:

个案分析

幼儿教育

家园合作

分类: 教育随笔

案例背景:

   XX我们大班的一名小男孩,他从中班开始转来我们大三班,是我们班级里年龄最大的幼儿,XX在班级里虽然年龄最大,但是生活自理能力却很差,穿衣服需要老师和阿姨帮忙,午点的饼干袋子也要借助老师的帮助才可以打开,平时在班级不爱说活,喜欢独来独往,不爱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案例描述:

    情景一:

    早上来到幼儿园,小朋友们都很有礼貌的跟老师阿姨打招呼,然后和小朋友们一起进行早锻炼,XX来到幼儿园,不爱和老师打招呼,只有在爷爷的一次次督促下才会走到老师身边,很小声的跟老师说一声早上好,然后继续跑到爷爷身边,磨蹭半天才肯让爷爷离开,爷爷离开以后,自己一个人到处走走,也不喜欢和同伴们一起游戏或者锻炼身体。

 

    情景二:

    户外体育锻炼时间,小朋友们都成群结队的挑选自己喜欢的体育器械进行游戏,有一起玩过家家的、有玩魔尺的、有跳绳的、玩滑板车的等等,只有XX小朋友一个人不时的到处走走,时而踩着小车一个人游戏,从来不和同伴们一起游戏。

 

    情景三:

    下午起床,因为都是大班的小朋友,很多孩子都会自己穿衣服穿鞋,只有XX小朋友一个人坐在床上等着老师或者阿姨来帮忙,下午吃午点也一样,小朋友们都自己动手撕开包装袋,而XX小朋友只是一个人拿着午点,也不会主动去求助老师或者身边的小朋友,有时候甚至连午点都不自己去拿,如果身边的小朋友要求帮助他,他也不愿意接受,只是自己紧紧拿着自己的午点,只有老师或者阿姨帮忙,才会愿意将午点递过来。

 

    情景四:

    下午离园活动,很多小朋友都喜欢拿自己的魔尺出来玩,XX小朋友没有买魔尺,当有小朋友借给他玩的时候,他就会很快的走开,不要小朋友递过来的魔尺,但是小朋友们一起玩魔尺的时候,他又很喜欢在旁边看着,只是不说话的看着小朋友们拼搭各种形状的物品。

 

案例分析:

    经过调查得知XX小朋友的父母离异,主要由爷爷一个人照顾,爷爷平时在家对XX十分疼爱,很多事情都是爷爷做好,XX很少自己动手,因而逐渐养成了不爱动手的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也就比同龄人稍弱。跟爷爷沟通得知,XX很少和小区同龄小朋友一起玩,基本都是爷爷带着,因而很依赖爷爷,也不太爱和小朋友一起游戏。

    XX小朋友因为年龄较长,生活自理较弱,各方面发展较慢,因而不能像有的小朋友那样,从各种活动中得到自信和满足,更加使得他内向而不愿与人交往。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园共育工作,统一教育方式方法。

   要认清家园共育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家园共育的教育价值,考虑实际情况,XX小朋友是父母离异家庭,并且多由爷爷照顾为主,要多和XX的父母沟通,让父母多关心孩子,经常去看望孩子,带领孩子出去玩,多和小区小朋友接触,逐渐扩展孩子的交际圈,让孩子逐渐愿意和同龄孩子一起游戏。同时要多和爷爷沟通,帮助爷爷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让孩子在家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逐渐增强自理能力,对孩子的进步要多加鼓励。同时及时向家长反馈孩子在园情况,争取家园共同努力,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找到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增强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把握时机加以引导,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体验快乐,增强自信。我们在观察中发现XX小朋友对数学活动比较感兴趣,在数学活动中他表现的较平时积极,因而我们抓住这个兴趣点,对子晋加以引导,逐渐增强其自信心。

   3、以鼓励为主,鼓励孩子多和同伴交往。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XX小朋友比较胆小,不太敢和同伴交流,偶尔围着小朋友看他们玩魔尺,可以看出其实他也蛮想加入,但是由于胆子比较小,所以只是在旁边看着,当我试着鼓励他加入和小朋友们一起游戏的时候,我发现他并没有拒绝,试着和小朋友交流。在平时的生活和活动中对他多加鼓励,发现他逐渐愿意和同伴交流了。

   4、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是发展中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闪光点,我们作为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不能只看到孩子不足的某些方面,例如XX的数学方面就非常不错,当我发现这一点之后,就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让子晋多帮助同伴,这样子晋逐渐找到自信,在帮助同伴的过程中,渐渐学会和同伴友好交流。虽然在其他活动中还是很喜欢独来独往,但是在数学活动中逐渐学会主动帮助周围的小朋友,慢慢融入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4-4-15
后一篇:家访心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