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2012-10-31 15:56:13)
标签:
杂谈 |
阳
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但与此同时,在少年儿童中却普遍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好吃懒做、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心理倾向。在学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现象。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很重要的应该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日后成才的重要条件。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
三、研究的内容
四、实施策略
(1)利用各种阵地进行规范的宣传。班会、黑板报、宣传栏等,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讲话,促使学生正确认识行为规范,获得正确的情感体验,形成符合规范的行为导向。
(2)多种教育方法并举形成教育合力。班会讲,老师讲,学生讲,班干部讲,家长讲等多种方法结合,让学生明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道理,产生积极的心理动机,自觉配合学校的养成教育。
(3)发挥榜样的力量。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同时要推出示范学生,使全体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通过升旗下讲话,班会,思品课,常规教育等活动,让学生端正认识态度,明确行为目标。
强化学生的行为训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关键的一环是“导之以行”:
(1) 寓规范训练于阵地建设之中。
(2) 寓规范训练于日常生活之中。
(3) 寓规范训练于各种活动之中。升旗仪式、值日、课间操、课间活动、学校的各种实践活动、校外活动。
(4) 寓规范训练于各科教学之中。
(5)利用家长联系本,其中包括日常作业,上学时间和回家时间的反馈,对学生回家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及放学后的情况有一个掌握和规范。
(一)研究对象:
我班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研究时间:2008.9.1– 2010.9
(三)研究方法:准实验研究。即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学校德育工作常态下,严格按照计划和中学阶段道德教育层次性目标、内容,开展诚信教育活动,不对无关因子作严格控制。
本实验将采取调查、讨论、座谈、演讲、社会实践等多种方法,力求使学生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诚信意识有所提高。具体实验研究方法是:
研究过程在自然状态下进行,重视实验信息反馈,同时按研究目标探索评价方法。
(四)实验步骤与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2008年9月1-12月1日
(2)实施阶段2008年12月2日-20106年9月
(3)结题阶段2010年9月
(五)课题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带来的思考
1.班级学生多,有时做不到事事抓,还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
2.学生性格参差不齐,接受能力有高有低,家庭环境也不同,如何培养好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还应在平时的实际工作中对症下药,争取寻求更好的方法.
3.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单一的习惯,还包括质疑以及课后拓展等,下一步要继续研究,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良好习惯.在本课题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后,我将进一步针对本课题实施中的一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活力,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品德高尚的人”。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