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2015-01-05 13:37:36)
标签:
娱乐 |
分类: 论文集锦 |
单位:南昌市洪都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口语交际”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一个重要而崭新的课型。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总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语文学科本质属性的科学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对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课程改革
【正文】
两年来,在低年级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新大纲的要求,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上有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也做了一些尝试。
一、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类之所以优越于其他灵长类动物而独立进化为智慧生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发明了语言,使大量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并且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又促进了人类智力的提高。而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电视语言、网络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对我们的母语造成一定的侵袭。因此,从小就培养孩子们准确地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关系到汉语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另外,口语交际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智力水平,发展孩子们活泼外向的性格。
二、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从我与学生的交往当中,深切感受到低年级的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知与个性特点。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却又意志力差;思维简单直白,智力发展有限,有时候答非所问,甚至不理解老师的提问和同学们的回答;交流能力有限,有时甚至无法组成完整的话,将自己的想法正确地表达出来;在意别人尤其是老师的评价,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很大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情绪!
要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教学的实效性,就要求教师先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特点,并为学生量身定制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低年级的老师尤其要求具有非常大的耐心,要懂得循循善诱的方法。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注重学生交际习惯的养成。
口语交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能力,学习口语交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
1、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学生普通话发音是否正确,词语是否符合普通话要求,都是在一瞬间闪过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具有坚实的普通话知识,并且具有敏锐的思维,能迅速扑捉学生的信息,迅速做出判断分析,并加以指导。
(二)利用语文教材,寻找口语交际训练点
1、借助插图,想象“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一种强有力的兴奋剂。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两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画,这些图画常能唤起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说话的兴趣。如教学《金色的草地》,在学完全诗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这两兄妹除了吹蒲公英,他们在草地上还会玩些什么?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张开想象的翅膀,争先恐后地描述曾经体验过或想象中的和朋友玩乐的快乐情景,怎么想就怎么说,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和思维,有效地进行了口语交际训练。
2、利用空白,创造“说学”生是创造的天才,教师千万不要置框框,限制他们的创造力。应当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权利,以课文为载体“放任”学生浮想联翩,百家争鸣,把课堂变成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广阔天地,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碰撞”生成更多的、具有独创性的文本,促进其个性地、完满地发展。如《小摄影师》这篇课文,课文最后写道:小男孩跳上车走了。这段话留给了学生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求学生顺着课文的情节展开丰富的联想,将课文内容作适当延伸,想象小男孩会不会再来。顿时,学生的思维如同喷发的火山,绘声绘色地演绎了许多精彩的故事,而且能够彬彬有礼地就故事中的问题互相质疑,培养了语言和交往能力。
(三)、在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锻炼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课间交流中进行对话训练
2.活动之后话活动
【参考文献】
[1]杨九俊.《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南京大学出版社.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