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3-12-22 15:14:55)
分类: 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难点:在辉煌与毁灭的强烈对比下,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体会作者安排材料匠心。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引入新课。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课文《颐和园》,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古典园林,在园内外享有很高的盛誉。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圆明园过去的辉煌和被毁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1)记清字形

是上下结构,下面的字里面是三横。

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字,不要写成字的右边。

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字,右边是,不要把两部分颠倒了。

 注意几个形近字的区别。

2)理解词语的意思

西洋:泛指欧、美各国。

 先秦:即秦统一中国以前,一般指春秋战国时期,为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距离清朝2000多年。

瑰宝:特别珍贵的东西。

估量:读“liang ”,推算、计算的意思。

众心拱月:拱,环绕。无数星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不要把误写成

玲珑剔透:玲珑,精致灵巧;剔透,剔除多余的部分,使透空明晰。形容器物小巧玲珑,精致奇妙。

三、简单介绍圆明园

四、巩固练习。

练习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层次。

 1、自己读课文,想想课文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练习分段。

 2、全班讨论课文的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具体介绍当年圆明园的辉煌景观。

第三段(第5自然段)讲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强盗行径。

五:作业布置:

1. 拓展延伸 昔日的圆明园与今日的圆明园的有关资料。

2. 有感情读课文,习字。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二段

朗读第二大段,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是从三方面具体介绍的:先介绍了圆明园的位置与总体布局;再介绍园中的各种景点;然后介绍了园内收藏的历史文物和奇珍异宝。

1)先读第2自然段。标出共有几句话,每句话向我们介绍了什么?(3句话)

2)读读第3自然段。画画图内有哪些美不胜收的景观,从中你能想像出什么?

 第一句中有个分号,包括两个分句,从第一个分句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可以想像出园内不计其数的宫廷建筑各具风格,千姿百态。第二个分句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这句中的象征是用具体东西表现事物的某种意义。封建帝王为了变变花样,换换口味偶尔也想上街逛逛,到农村看看,就在园特造了一座舍卫城(即买卖街)和北村山村。一旦皇帝兴致来了,要逛街,就得马上把买卖街布置起来:宫监人等立即扮成商人、手工艺人、游人,各处响起叫卖声,做各种交易,很像个热闹的街市。第二句到第五句介绍了圆明园在园林建筑上的几个主要特点。请同学一一说出来。想想自己说明了什么?

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帝王们为了享乐,不惜代价把全国名胜移置园中。

二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三是吸取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第六句对全段进行了概括总结。写出了在园内游览的感受,通过这些感受来赞叹圆明园汇聚天下风光的迷人景色,融合中外风格的建筑艺术,赞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这一世界园林奇迹。

3)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历代名人书画、各种奇珍异宝。)

 老师适当补充一些具体内容,让学生易于体会圆明园的文物价值。

 从收藏时间看:先秦——清有2000多年.

从收藏时间看:有2000多年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外国进贡的珍稀礼品。所有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的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所以用最珍贵来形容。

 二、熟读前两部分课文,请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心情。

三、学习第三段。

1. 读读课文。想想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2. 展开讨论:把最让你气愤的地方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气愤?

重点理解“186010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闯进说明他们简直是强盗,接着一层深一层地揭露侵略者的强盗行径:只要能拿的,一点儿不留;拿不动的,用大车、牲口搬运,也不落一点儿;拿不动、运不走的,没有办法了,也不放过,想办法也要破坏掉,毁掉。多么令人气愤!有资料记载,讲强盗们遇珍贵不可携的如铜器、瓷器、楠木陈设等,则以棒击毁,必至粉碎而后快

 侵略者们抢掠、毁坏还不成,进而放火焚烧,大火连烧三天,不仅使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名园化为一片灰烬,而且国内的珍贵的历史文物也被大火烧掉了。我们应该牢记这一耻辱的历史:有把火曾把耻辱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眼睛的民族,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说说此刻心中的感想。

 3. 大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感受?

 4.带着这种情感,自由读或同桌之间读或和你的好朋友读 

5. 我们带着这种感情站起来读

 四、学习第一段

读第一段,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的意思。(说明损失巨大)

 五、讨论问题。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了它辉煌的过去?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的辉煌的过去,突出了他的雄伟壮观和收藏的大量无价之宝,而正是这样一座世界闻名的园林,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两部分内容紧密联系,更能激起人们对侵略者无比憎恨的感情。

六、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自由发言,畅所欲言)

 围绕两方面内容:对优美园林和劳动人民的赞叹,对侵略者的憎恨。不忘国耻,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七、巩固练习。

八、作业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把他们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课文所介绍的内容都已消失,无法再现,文章的内容相对单薄,缺少生动感性的描述,更缺乏对民族苦难的深层思考。

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突破重难点,于是,我适时地给学生补充材料,如写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向学生展示了当年圆明园的辉煌之处: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教学中还注重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熟读成诵,在读中感悟的特点,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默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使学生深切感受圆明园它作为万园之园的独特魅力,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从而萌生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由衷地发出圆明园真的太美了这样的感叹。

当学生沉浸在圆明园的辉煌中时话锋及转: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被毁灭了,是谁毁灭了它?为什么会被毁灭?”引导孩子感受圆明园的毁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等,这时组织学生说话练习: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这样同学们都感慨万千。最后我再次组织学生通读课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有的为圆明园的毁灭而感到惋惜,有的是对侵略者的行径仇恨……让他们认识到了他们这一代肩挑重担,必须发奋学习,保卫祖国,决不让列强再踏进国土一步,要让庄严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地飘扬。

在教学时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情感体验没有充分拓展开。在课上如果安排学生动笔下下自己的感受就更好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