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阳最大宗祠沧海村宁氏宗祠与宁立隆的故事

(2016-11-22 21:55:54)
标签:

桂阳

宗祠戏台

宁氏

沧海

分类: 地方文化

桂阳县沧海村宁氏宗祠是桂阳县至今面积最大、结构最完整、建筑特点最具典型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宗祠,对研究湘南古代宗祠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012年1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位于湖南省桂阳县流峰镇沧海村,重修于道光七年,宗祠大厅内砌石碑记载了它的重修时间和村民捐建银两的情况。初始修建于何年,以及宗祠初始情状规模已不可考。2011年,作复原性修复。

宁氏宗祠坐东朝西,呈长方形,祠堂南北长47米,东西宽13.8米,占地面积约665.5平方米。整个宗祠中轴对称,分前后五进,有戏台、扮戏间、庭院及侧廊看楼、祠堂正厅、神堂。主体建筑为硬山顶,戏台为歇山顶,砖木结构。整个建筑没有窗户,除了大门和天井可与外界相通外,几乎是一个全封闭式的建筑。

第一进为前院(已改作厨房),前院对开两侧门,门宽1.5米。门后为宗祠走廊,宽2.9米,墙厚0.5米,走廊后为宗祠主体建筑三扇大门,中门有石门坎、门墩、石鼓,石鼓上是石狮。门前一对石鼓,在讲封建等级的年代,无功名者门前是不可立“鼓”的。那么沧海宁氏先人有何功名呢?请看大门上方,在“宁氏宗祠”匾额上面还悬挂着一块竖匾“钦命饶南九江道”,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沧海村人宁立隆曾经为饶南九江道副使。宁立隆,字俊卿,生于明天启四年(1624)。顺治十一年(1654)以拔贡入国子监,廷试第一,考授通判候选。康熙二十三年(1684)选授南康通判,以治绩擢饶州知府。历政有声,饶人颂之,仕至饶南九江道副使。康熙三十年(1691)致仕归家

中门两旁是一幅对联:“豫齐远启卿族臻佐相,沧海横流俊采向王师”。上联典讲的是春秋时卫国人宁戚,想辅佐齐桓公,但又因穷困无法自荐,于是为商旅挽车到了齐国,住在齐都东门外为人喂牛。一次,他见桓公出东门,便扣牛角而歌道:“南山矸,白石烂,后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桓公听了,认为他是异人,便用为上卿,后迁国相。下联典指战国时赵国人宁越,耕种之余,发愤读书,十五年后终于成为齐威王之师。桂阳宗祠都有这种家族文化的特色,这可能也是沧海村名的来源吧。

第三进为天井。天井面积大约65.8平方米,为青石铺砌。天井上用于采光,下用于收集宗祠瓦檐之水,并通过暗沟导出祠堂外。天井两侧走廊有石砌护栏,这在桂阳宗祠中也是比较少见的。戏台两侧厢楼为单檐四开间,是镂空的封闭式看楼,看楼从扮戏间上下。这种封闭式看楼一般是为女人准备的,为女人专门开辟一个看戏的地方,是在授受不亲的年代避免女人受到骚扰而设计的。

第四进是正厅。正厅进深8.8米,面积约111.7平方米,是整个宗祠面积最大的地方。正厅由四柱支撑抬梁式木架,柱础为精美石雕。祠堂正中县挂着“师相宏谟”的匾额,意思是有宏大智慧的国相,讲的还是宁戚辅佐齐桓公被拜为国相的事。正厅两则墙壁上分别画有宁戚和宁立隆的彩绘故事。正厅既是看戏的地方,也是族人举行重大集会的地方,村中族人的婚丧酒席也在这里举行。

第五进为神堂,四进与五进之间以镂空的木板相隔,神堂与正厅之间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天井,每天个天井的面积各有大约10个平方米,而神堂的面积有90平方米。神堂正中靠墙壁的地方就是神龛。神龛是一个木石结构的祭祀台,上覆以歇山顶式的瓦檐,中间是木结构主祭台,里面安放着宁氏先人的神位,两旁是雕花和一幅对联。对联写的是“基启衡峰祖德厚,源流桂水瓜瓞长”,联中一山一水,说明了桂阳宁氏来自于衡阳,也表达了宁氏后人继承祖德、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的愿望,不失为一幅佳联妙对。村中老人说,宁氏先祖在隋朝时从河南荥阳来到衡阳定居后,又开枝散叶,在明清时期形成衡阳、邵阳、祁阳三个主要聚居地,因此湖南宁氏又称之为三阳宁氏。大约是为了记住族人的聚居地吧,离沧海没多远,与沧海同一族的另一个村庄干脆就命名为“三阳”。神龛基座由青石砌成,青石条上刻有龙凤等精美浮雕,青石中间凿有焚化炉,用来焚化纸钱等。神龛两旁写着“忠孝廉节”四大硕大的汉字。

整个宗祠都都弥散着一种怀念本村著名历史人物宁立隆的味道。从村中老人的传说和宁氏家谱的记载看,宁立隆确实是一位不可小觑历史人物。

家谱记载:宁立隆“性刚劲,不畏强御。在里睦其族,在官茂其猷,清直一节,始终不改。”在宁立隆任饶州知府期间,有一位工匠靠自己的勤劳积累了数十金。中国传统以官为贵的观念使这位工匠也想捐个官来当当。宁立隆说:“一名工匠可以为六个家庭解决生活用具,而我这里却没有多余的职位。假如九羊十牧,那民何以堪?”宁立隆当即废除了当地捐官的陋习。宁立隆就是这样一位时刻以百姓利益为重的循吏。有一次,宁立隆从武昌回乡,在经过洞庭时,见波涛汹涌澎湃,许多人都逡巡不敢向前。一位路人告诫立隆:“只要向洞庭之神祭祀一只猪、一只羊,就可安然涉险了。”立隆回答:“一路为官到底清,哪有猪羊祭洞庭。平生若作亏心事,船到江心任尔沉。”

宁立隆为官勤谨有德、政绩斐然,当地百姓曾勒石纪念。然而宁立隆的事迹不管是在其为官之地,还是在桂阳本地都不太为人所知。宁氏家谱对宁立隆“居官时治绩当有足以风示者,而善政者皆不得而传焉”的原因归之为后代不昌。原来宁立隆有两个儿子,可是这两子却不能继承父亲之德,好吃懒做,忤逆无道。立隆只好选择一个族人的儿子抚养作为自己的儿子,这更引起了儿子的忌恨。看到后人无法继承祖业,立隆捐出大部分先祖留下来的家产作为族人的众业,以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人。待立隆离世后,这位养子慨然不受立隆家业,赤手回到了自己破烂的家里。这位养子最终以自己的勤劳而致富,立隆的两位儿子却最终没有生下一儿半女,以至绝户。

沧海村人到今天还为宁立隆才德政绩俱佳却没留下后人而耿耿如怀。他们把宁立隆的这些事迹记载于家谱之中,想以此教育后人,也想告诉世人,宁立隆是桂阳宁氏的骄傲。我们从宁氏宗祠浓浓的家族文化情怀中感觉到,宁立隆也是桂阳的骄傲,沧海宁氏宗祠就是我们桂阳人寄托这种乡愁的理想之所。

http://s7/mw690/003jKIEMzy76CFANsvY46&690

http://s16/mw690/003jKIEMzy76CFAYndt5f&690

http://s5/mw690/003jKIEMzy76CFB1AJS54&690

http://s6/mw690/003jKIEMzy76CFAQjFX75&690

http://s3/mw690/003jKIEMzy76CFAUIHo12&690

http://s3/mw690/003jKIEMzy76CFB6Ji292&690

http://s2/mw690/003jKIEMzy76CFBaz5f31&690

http://s12/mw690/003jKIEMzy76CFBoPpxeb&690

http://s13/mw690/003jKIEMzy76CFBvsmg8c&690

http://s3/mw690/003jKIEMzy76CFBfx4ec2&690

http://s12/mw690/003jKIEMzy76CFBk1WH4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