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花鸟画》我的教学反思

(2012-12-12 01:01:05)
标签:

彭涛

杂谈

《中国古代花鸟画》我的教学反思

——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之五 ——

彭涛

    此次在华师附中参加全省美术骨干教师跟岗培训,有幸与来至全省各地的优秀美术教师一起对高中美术鉴赏第九课中国古代绘画撷英之五《中国古代花鸟画》这一课进行了同课异构。这样的训练对我们的教学水平都是一次全方位的检验与磨砺,大家在工作室主持人邓子平老师的指导下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很好的完成了同课异构训练和回报课展示。在之后的集体评课中,邓老师和我们一起对各自的问题与优点做了深入的探究。这样深刻的教学品评历程对我的启发很大,以下是我对这堂课的反思:

一、课前部分

学情与教材分析:

高中阶段,学生接受了大量的数理化知识,这时候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居主导地位,一般学生都能掌握一定的定理、定义、公式并进行逻辑揄,对许多问题的概念把握、细节的逻辑分析、象征性关系比较、条件的假设演绎等能力已经具备;而在文科教学中,文学艺术课在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复杂的整体综合能力、直觉感悟能力有着重要的帮助,并保全他们左右脑协调发展。

虽然中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在发展,但是能够将文理综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课程培养却很少,致使学生常认为科学与艺术是水火不相容的两个范畴,常将文理分家,要么偏重于方程式的定式思维,沉湎于局部认识整体的实验认识方法中;要么陷入直觉的定性思维,对由直觉和假设带来的思考,常缺乏科学的分析、推理和论证。两者的孤立思维都导致了结果的不可靠性。时间一久,常常产生了这样的现象:对艺术中的型象美难以理解,对数学中的数列和图形中的对立与统一感觉不到对比和谐之美,往往不能与现实生活形象相联系,产生不了联想与创造,有时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直觉和灵感。

因此,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对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开拓方面起一点作用,期待它不仅教给学生这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这种知识可以给高中阶段的学生带来观念和思维的启发。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美术鉴赏模块第九课的内容。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针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发展概括及其艺术特点作系统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传统绘画,掌握欣赏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兴趣。本课以多媒体展示相关作品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为主线,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学习到相关的知识和绘画的观察与思维方法。

所以在知识点的选择上我做了一些筛选和增补,着重花鸟画的基本常识的反复解读,通过与西方油画的比较,使学生对绘画共通的的观察方法与思维方式产生探究兴趣。理解绘画的本质与思维特点即(绘画是一种制造幻觉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平面作品都离不开最基本构成元素)。

二、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对宋徽宗和朱耷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倒着观察画面的方法,启发学生放下陈见不先入为主的看实物,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构成画面的本质因素(点线 面  黑 白 灰)的感受上。进而理解和掌握对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感知和分析并理解写生不仅是中国花鸟画作的基础更是所有绘画艺术活力源泉的本质原因。在教法上我着重以学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实践探索—→情感升华,教师:引导观赏—→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这两种方法的结合来控制课堂节奏与重难点的突出。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课堂气氛活跃。高二的学生思想素质达到一定高度,自学能力较强,因此我增加了讨论、问答的份量。通过教师的精心设问,适当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性探究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的学法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在探讨中感受到乐趣,既培养了学生分析作品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审美中获得快乐与启发。在之后的集体评课中,邓老师和各位优秀的同训教师们给了我很多真挚中肯的意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意见:1、一些知识点由于对课堂教学内容还不够熟练而有所纰漏。2、教学环节有许多地方由于设计上的考虑不周而显得过于生硬。3、在拓展的知识点上有些过宽,这对课堂时间的把控和重难点的突出上形成了一定的干扰。在此再次感谢邓老师及各位更岗教师对我的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学农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