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之君臣关系 孙昊东
(2014-10-12 20:57:52)《孟子》一书中对君臣关系的论述也展现了孟子思想的伟大。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认为,君子对臣子好,重视臣子,臣子就会报答君子,这都是相对的。这就和孟子对君民关系的看法一样,孟子主张仁政,主张民贵君轻,君以礼待臣,换来的就是臣子的忠诚。
如果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想要发展,想要进步,这与和谐的君臣关系是分不开的。举个例子,初中学过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虽然讲的是臣子给君主提意见,不过由古至今能够容忍臣子提意见的君主又有多少呢?齐王认真听取了邹忌的建议并实行了他的建议,国家才兴盛起来,这与稳定的君臣关系是分不开的。再比如秦始皇后期,他重用奸臣,排斥贤臣,这才导致真正有谋略的贤臣不敢给他提意见,所以国家才灭亡的那么快。因此,国家的兴盛与衰败都是与君臣关系分不开的。我们要清楚,君子和臣子的关系是平等的,臣子要靠君主的俸禄生活,要考君主交给的任务实现人生价值,而君子也要靠臣子维持一个国家的稳定和安宁,因此,君臣关系并不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而是平等的。
其实,这种关系不仅存在于君臣之间,人与人着间的交往也存在着这种关系。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人对你好,你就会对他好,而一个人对你不好,你也会攻击他,这都是人的正常心理,所以作为统治者,不能把下面的人都看成猪狗一样,没有谁做一件事是理所应当的,在生活中应该珍惜别人对你的好,要学会感恩,要学会报答,这也是在社会上生存下去所必需的。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如果让一代一代的人能够铭记你的名字才是永恒的,孟子将他的思想转化成文字记录下来,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努力实现这个伟大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