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缅怀吴建民大使(《天津日报》2022年6月19日)

(2022-06-19 12:23:10)
缅怀吴建民大使
张奎文
(《天津日报》2022年6月19日)
缅怀吴建民大使(《天津日报》2022年6月19日)
吴建民大使

  2016年6月18日,吴建民先生走了,走得突然,令人惋惜。吴建民先生曾担任毛泽东、周恩来、陈毅的法语翻译,他是周恩来口中“精干的人”,是陈毅点中的“将才”,是世界熟知的“外交儒将”。他是中国外交史的见证者,中国驻联合国首批外交人员,在联合国工作近10年,拥有25年驻外经历。他是中国驻荷兰和法国前大使、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代表团新闻发言人、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线总指挥。

  吴建民先生为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也为中国外语教育作出了杰出贡献。

  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又名天津外国语学校,简称“小外”),是1964年在周恩来总理亲自关怀批示下创建的全国首批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小外”与外交学院有半个多世纪的联系,从“小外”走出了众多外交官,其中有十八位共和国大使。这是天津的骄傲!

  我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18年,任职期间,每年都去外交学院交流外语学校与外交学院教育衔接和商谈保送生工作。在吴建民大使卸任中国驻法国大使接任外交学院院长的2003年至2008年期间,我深感外交学院教育教学有了创新的变化和长足的发展,天津外大附校与外交学院的交流亦更加密切。根据培养国际型预备人才的需要,天津外大附校创建了理科班,旨在培养文理并重、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学生;又先后增设德语、法语、西班牙语非通用语种(俗称“小语种”)为第一外语,共有英、日、德、法、西五个语种以培养更多的外交预备人才;创建模拟联合国,旨在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爱国情怀;每年向清华、北大、人大、北外、外交学院等全国数十所重点大学输送保送生逐年增多,最多的一年达123人,占毕业生的一半。被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威廉姆斯学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全额奖学金录取的学生亦不乏其例。

  在吴建民先生任职外交学院院长的五年里,他改革外交人才的培养模式,向社会揭开“外交资源”的神秘面纱,倡导“公众外交”,要让中学生看得懂外交。吴建民院长强调“外国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官的摇篮”,要培养中国最好的外交官必须从中学抓起。他提出:外交官要具备爱国、懂世界、懂中国、会交流的综合素质。他主张:要把外交案例引进课堂。他认为:学校领导再忙,也要深入到教师和学生中间,亲自抓教学。吴建民院长上任后开设了交流学、当代中国领事、外交案例、中国传统文化等新课程,并亲自讲授交流学。在大专改学院、“学院”改“大学”、高校扩招的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的那些年,吴建民院长一不改名为“外交大学”,二不扩招学生。他认为,学校的声誉不在名称而在质量,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威廉姆斯学院即是范例;不盲目扩招,否则生源质量下降,教育资源稀释。

  2008年12月20日,我作为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和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应邀赴外交学院参加全国外国语学校校长座谈会。座谈会上,我汇报了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感谢外交学院对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座谈会上,播放了吴建民院长热情洋溢的讲话视频。视频中,吴建民院长儒雅风范,和蔼可敬。他讲到热爱祖国忠贞不渝,讲到世界风云瞬息万变,讲到外交事业至关重要,讲到培养外交人才的当务之急,讲到外交就是要为国家争取朋友,讲到大国应有的心态与胸怀。吴院长知识渊博、视角宽广、剖析深刻、见解独到,亦不乏豪迈报国的雄心壮志。

  吴大使,吴院长,您不只属于外交,也属于教育。

缅怀吴建民大使(《天津日报》2022年6月19日)
笔者于“模联”会场

(照片为后加)

缅怀吴建民大使(《天津日报》2022年6月19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