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师范育英才丨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原校长张奎文:与共和国同成长,伴教育发展前行
天津师范大学 昨天

百年师范育英才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追寻建党百年辉煌与天津近代百年师范教育传承发展,天津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即日起推出“百年师范育英才”专栏,采访我校优秀校友、在天津基础教育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书记、校长,教育名家和教学研究骨干,充分展示近代百年天津师范教育传承发展历史,生动展现天津师范大学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今天我们来听听1972届校友、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小外)原校长张奎文的故事吧。
与共和国同成长
伴教育发展前行

张奎文,与共和国同龄,1971年天津市首批“知青”工农兵学员选调进入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十个月;1983年考入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首届专接本脱产进修班学习两年。1972年从教新华中学,先后任教师、副主任、副校长。1997年调任天津市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先后任校长、校长兼党总支书记、校长,特级教师。曾担任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天津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天津市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指导专家、天津市政府督学、天津市高中现代化达标验收专家组组长、天津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智库专家、天津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先后获得天津市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天津市先进教师、“十五”立功先进个人、天津市“最具创新精神校长”、天津教育“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
张奎文在42年的教育生涯中,24年在新华中学,18年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度过。任职“小外”后,带领干部团队和全校师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小外精神)”,使“小外”跻身于“三A校”“文明校”“示范校”“直属校”。
2011年带领干部团队赴天津中新生态城创建“滨海小外”。
鉴于文学建树,张奎文被批准为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
强烈的责任感会化作无穷力量
张奎文任职“小外”后,带领全体干部教师抢抓机遇,艰苦拼搏,锐意改革,开拓前进,从严治校,严谨治学;加强党建,培养干部;关心教师,提高待遇;关爱学生,培养能力;在原有英语、日语的基础上,增开德法西小语种;强化逻辑思维,创建理科班;培养爱国情怀,开拓国际视野,创建“模联”;开启均衡教育,辐射优质资源,面向全市十八个区县招生(建校始只面向市内六区);每年向教育部和各重点高校争取保送生名额,逐年增加,最多时保送至清华、北大、北外、人大、外交学院、天大、南大、南京、复旦等全国高校达123人,占毕业生的一半;创建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张奎文校长与全校师生共同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张奎文校长作为市政府督学,在观摩语文课前为学生们朗诵诗词
张奎文是运动达人,曾获天津师大举行的各系专接本学员运动会、河西区教工运动会100米、200米、4x100米接力三项冠军,河西区教工乒乓球大赛亚军,篮球、排球比赛前三名,天津市教师声乐大赛优秀奖。每年学校运动会都会积极参加。1988年,他还在新华中学任教高三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做班主任同时兼任年级组长工作。运动会上,先后跑完100米、200米,又跑400米接力赛最后一棒,就在快撞线的刹那,右脚跟腱突然断裂。当夜手术后,医生一再嘱咐:“2周后拆线,6周后拆石膏,慢慢锻炼逐渐恢复,半年后上班。”可是,心中想着高三两个班和全年级的学生,他在住院的病床上写完了全班的毕业鉴定,每天在病床上举两个装满水的暖壶锻炼,2周后他擅自出院回家,3周后自己拆下石膏锻炼,第35天就拄着双拐走上讲台。又补课又家访,老师的精神激励了学生,那一年他任班主任的班高考成绩全年级第一,高考升学率也创全校历史新高,该班被评为市级先进班集体。正是这股为事业拼搏,为工作拼命的性格,练就了张奎文从不怕苦从不畏难的坚强性格,也正是这种心怀学生的强烈责任感产生了强大力量,让病魔都望而却步。
练就十八般武艺带给师生素养的提升
张奎文可谓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写作、足球、篮球、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短跑、长跑、武术、摔跤、拳击、朗诵、声乐、口琴、小提琴,作曲、戏曲、方言、书法、摄影,参加比赛、演出并获奖,样样令人叹服。他把自己的文体特长用于培养学生之中;探索“5+30+10”的高效课堂模式;把自己擅长的朗诵和音乐艺术融于语文教学之中;校园艺术节,张奎文校长带头演出朗诵、独唱、口琴、小提琴四个节目。我们总说时间老人是公平的,但是所有跟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之折服。在全国、省级刊物发表论文、小说、散文、诗歌、书法等作品200余篇;《管理,质量,特色》《中小学校长素质论》《正确处理当前基础教育的十二大关系》《弘扬鲁迅民族魂》等多篇论文荣获全国特等奖、一等奖;出版专著、编著18部。课后,你总能看到张奎文校长和老师、学生们在球场上驰骋的身影。时间老人并没有多给他一分一秒,只是常年坚持锻炼,常年冷水浴,常年爱好音乐,养成其达观的性情,让他身强体健、耳聪目明、反应敏捷、记忆超群。有这样一位领头人,学校的生活总是充满活力和快乐。

专著《追求》(天津人民出版社)
打乒乓

打网球
打排球
口琴独奏

朗诵、独唱
书法
小提琴独奏
修平静乐观开阔之胸襟,持善良实诚踏实之秉性
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这一辈人是命运多舛的一代,同年时的病困给张奎文带来的是生命的危在旦夕、辍学的痛苦、饥饿的煎熬,文革的浩劫给他带来的是亲人的逝去、生活的迷茫。但就是因为自己是教师,他把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司马迁《报任安书》中“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计,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鲁迅所言“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保尔说“人的一生应当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懊恼……”;父母教诲“做人要善良实诚,干活要踏实出力,过日子要省吃俭用”这些语句如食物养料,经千百次的吟咏、咀嚼、诵读化作人生修炼的不竭动力,带给张奎文校长的是平静乐观、心胸开阔、宠辱不惊、精神愉悦。苦难没有打到他,反而让他愈发热爱生活、珍惜时间、辩证感悟、深情感谢——“悲欢离合是社会主旋律,喜怒哀乐乃人生交响曲,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皆为财富!献身教育,无怨无悔,报效祖国,勇往直前!”
张奎文校长65岁退休后,在天津市政府督学、天津市高中现代化达标验收专家组组长、天津市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智库专家、天津市“十二五”“十三五”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论证和鉴定专家(兼组长)、天津市优秀校长教师论文等评审专家、天津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全国外国语学校工作研究会特聘专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理事长、天津外国语大学教育集团特聘专家等工作中以及应邀在全国、省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数十次为教育局长、中小学校长、教师演讲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等活动中,继续为祖国的教育尽心尽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