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奎文校长专著《追求》跋(2009年10月)

(2015-06-22 11:20:21)
标签:

教育

张奎文校长专著《追求》跋(2009年10月)

   教育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张武升 

在前一个时期,教育内外曾经有这样一种疑问:我们有教育家吗?这个疑问使我想起了美学界曾经有的一个问题:美在哪里?一位著名艺术家曾对此做出回答:生活中到处有美,关键在于我们的眼睛能否发现。这个回答也适用于关于教育家的疑问:教育家是有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眼睛能否发现。现在我们有了这双眼睛,又发现了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就是天津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张奎文。

    我有幸参加了天津外国语学校建校45周年校庆,实地感受了外语学校的丰彩和文化底蕴,静听了张奎文校长的致辞,他的朴实、平易、谦和、富有文人气质的表现,给我深刻印象;校友、教师、学生、各方面领导的讲话表扬,使我从不同侧面维度认识了外语学校和作为这所学校的灵魂人物的张奎文校长;特别是校庆材料中我读到了张校长数十年凝聚而成的力作《追求——我的教育生涯》,使我又进一步认识到,张校长不仅是把外语学校办得如此出色卓越的教育实践家,更是勇于探索、创新,善于思考、研究,卓有思想建树,研究型、学者型的教育专家,把这二者融于一身,就是一位很优秀的基础教育家。他是天津外语学校的光荣,也是天津基础教育的骄傲。天津近代史上是出教育家、领导全国的地方。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来,天津教育与新中国同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在有无教育家问题上,人们常常显得不够有底气,不敢承认和宣传教育家。现在我们可以改变一下了: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培养和宣传教育家,大力支持和提倡让教育家办学,以引领教育的科学发展。时代呼唤,需要教育家,时代也培养、造就教育家。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是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仅使教育发展成就辉煌,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教育家,张奎文校长是其中一位,是一位精神和思想都闪烁异彩的教育家。作为教育家,张奎文校长有许多建树,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教育大爱。读了《追求——我的教育生涯》这本书,我最深刻的印象之一是张校长身上充满了教育大爱。他爱老师,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事业。他把自己的人生荣辱与学校的荣辱共呼吸、同命运;他最欣慰的事是“与师生联欢”,就象鱼儿离不开水;他最喜欢说的话是“一切为了孩子”,他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习好的学生,更关注学习困难的甚至有问题的学生,他对患口吃病的学生都大声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患口吃病的可爱的孩子!他的教育爱之所以为“大”:一是这种爱是“包纳”的,无所不包的;二是由人到事,到事业,升华为对教育事业的爱。虽然人生经历诸灾难,但矢志不改,把自己的知识、智慧、精神、力量都献给教育,谱写出一曲动人的教育人生之曲。

    二是他是有思想、有理论的研究型的校长。他关于教育教学的一系列观点和看法,见解独到,理念新颖,思想全面,体现出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要求。例如,他对校长素质提出“十四种素质”:教育的素质、政治家的素质、思想家的素质、心理学家的素质、历史学家的素质、艺术家的素质、军事家的素质、企业家的素质、金融家的素质、建筑学家的素质、外交家的素质、法学家的素质、演说家的素质、运动员的素质。这十四个方面的素质校长都必须有,是否成为政治家、军事家等倒不必然,但其素质是必须有一些的。这样的校长是高素质水平的,具备了教育家的条件。他的这一见解是全面而独到的。再如,他提出《正确处理当前教育的十二大关系》,涉及吸收与批判、创新与继承、素质教育与应试能力、“减负”与“加压”、素质能力与学习成绩、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和谐校园与和事哲学、以人为本与以自己为本、教育乱收费与对教育乱收费、拖负农民工工资与拖欠教育工资等,这些都是当前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基本问题,他论述辩证,观点深刻,给人启迪,此外,他对教育教学的许多实践的微观的问题,都有独到的研究,例如具体的课文与内容,如何教得好,如何讲练结合,如何做班主任工作,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性和实效性,等等。他不仅是管理的行家,也是教育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是教育教学艺术家。正是有了这些实践的思想、理论的建树,他才成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家的培养,实施了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并且非常重视和实现让教育家来办学。因此,我们需要教育家。从张奎文校长身上,特别是从近代以来的著名的教育家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共同的价值内核:就是精神独特、思想解放。有了这八个字,就有了成长的双脚和腾飞的翅膀,成为教育家就有希望。

    三是体现了科学与人文艺术的有机结合。科学与人文艺术的结合,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推崇和提倡。在张校长身上这种结合是明显。他对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等的研究,求真务实,有一种科学精神和追求。同时,他喜欢文学艺术,在文学创作和书法创作上有较高的造诣。文学艺术的功底和内涵,给他的教育生涯注入了另一种活力和激情,使他的教育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所以,真正成功的有成就的校长应该在教育建树的同时,在追求真的同时,应该把善与美并举,达到真、善、美的统一。经过科学与人文艺术历练的人,把真与善、美结合起来的人,就是真正的教育家的人,这一点值得当前的中青年校长、教师体味和感悟,并使之成为自己的教育生涯追求。

    以上三点是我对《追求——我的教育生涯》的粗浅感想,以就教于读者,是为跋。 

                                                                                                                      张武升 

 (天津教育科学院院长)

                                                                                                                    2009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