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今中小学流行新词语初探(《天津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一期)

(2014-06-19 15:44:40)
标签:

教育

文化

当今中小学流行新词语初探

张奎文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原有的语词已远远不能反映当今五彩缤纷的复杂的社会现象,于是作为构成新语言的个体分子——新语词便应运而生。

       众所周知,每个时代,每个历史时期,都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毫无例外,新语词的产生也有其肥沃的土壤和强烈的氛围。l0年动乱时期,中小学曾出现众多的诸如“红卫兵”、“红小兵”、“红五娄”、“狗崽子”、“复课”、“回潮”等新语词,双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优胜劣汰了。当今,随着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对中小学的影响和制约,新语词便以惊人的速度涌现出来。

        一、中小学流行新语词的概况

       笔者收集的这些流行于中小学的新语词,均不见于现代汉语的字典和词典,然而,它使用的范围之广、频率之高是令人惊讶的;而且,从发展趋势上看,它具有蓬勃的生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新语词,不同于汉语中的讳饰语、委婉语和禁忌语,亦不同于民俗语言中的隐语、行话或切口,它不是汉语语言的一种流变,更不是对汉语语言的一种反动;确切地说,它是对现代汉语的一大发展。这些新语词,涉及德智体美劳诸方面,涉及学生、家长、教师及社会其他诸层次。从新语词的分类上说,均属实词,其中以名词(借读生)、动词(答疑)为丰,兼有其他实词类别;从新语词的构词成分上说,有合成词(早恋),也有短语(听说读写);从新语词的结构上说,有二字语词(统考),三字语词(教师节),四字语词(少慢差费),五字语词(德智体美劳)和多字语词(片面追求升学率)。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香港和台湾的中小学教育也在迅速发生变化,而反映这种变化的新语词也在不断出现。港台新语词与大陆新语词的结构和内涵有的竟颇为相似,究其原因,除教育本身内在的科学规律外,与近几年来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进而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亦不无关系,抑或是由于我们华夏民族语言在反映客观事物、构词方式及表情达意方面的共同特点及规律所致。为了阐明中小学新语词的普遍性广泛性及其使用价值,笔者在收集大陆新语词的同时,也收集了一部分流行于香港和台湾中小学的新语词,一并举出,借以明旨。

       二、 中小学流行新语词释举

       高考:高等教育考试,特指考大学。每年7月的7、8、9日三天全国统一考试。

       普考:<台湾——以下简称“台”>“普通考试”的简称。高中毕业或“普检”及格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及格者可担任一段公务员,并可参加高考。

       普检:<台>“普通检定考试”的简称。是为不具有高中学历的人设立的自学检定考试,及格者可取得“普考”或相当于“普考”的应试资格。

       中考:中等教育考试,特指考高中或中专技校。各省市考试时间不等。

       璞玉专案:<台>对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进行就业辅导,避免造成社会问题的计划。

       初考:小学升初中的考试。

       会考:高考的一种形式,亦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改革。会考规定,必考三科(语文、数学、外语),同时,考生根据填报志愿再加试一门,理科为物理、化学或生物,文科为历史或地理。

      预考:高考前各省市自设的选拔考试。凡够本省自定分数线的学生,方可报名参加高考。

       估分:高考结束后,填报志愿前,考生根据《标准答案》自己为自己估计高考分数。这是关涉考生填报志愿成败以及能否被录取的关键一环。

       新鲜人:<港、台>大学新生。(英文“fresh man”的直译)

       分数线:初考、中考、高考后,根据考试情况和录取名额所划定的最低录取分数标准。

       上线率:初考、中考、高考后,达到规定的录取分数线学生的百分比。

       加分:指初考、中考、高考因某种荣誉(如市级以上三好生或取得省市、全国学科竞赛奖)或特长生(如二级以上运动员)、少数民族、华侨台胞等关系而在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额外加分。

       直升:不经考试,直接升入高一级学校。港、台亦有该事该词。

       统考:流行于中小学的,旨在检查各校乃至各区教学和学习质量的统一考试。包括区统考、市统考和省统考。

        排榜:盛行于中小学的一种旨在比较学校或学生考试成绩高低的措施。

       答疑:特指中小学在各种考试前,教师解答学生所提出的疑难问题。

       模拟考试:从形式到内容模仿初考、中考、高考的考试。

       摸底测验: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的、旨在了解学生的智力因素和学习基础的考试。

       题海:比喻学生做大量的,超负荷的.难以承受的习题。试图以这种方法提高学习成绩和升学率叫“题海战术”。

       主观题:亦称“主观试题”,指没有规定唯一标准答案而可以适当发挥的试题.主要指简答题和写作题。

       客观题:亦称“客观试题”,指有规定唯一标准答案的试题,主要指选择题。

       标准化试题;以“客观题”为内容的试题。这种题型是从国外引进的。

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体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只抓升学率。

       应试教学:只为应付考试的教学。这是片面追求分数和升学率而违反教学原则和规律的做法。

       高分低能;考试分数高,但实际能力低。这是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恶果。

       听说读写:特指语文学习中的四种能力,即听讲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亦是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四大任务。

       少慢差费:指当今中小学教学中出现的四种弊端,即课堂容量少,教学节奏慢,知识出现错误和时间无端浪费。

       双基:特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好“双基”是中小学生极其重要的任务。

       支教:指有关单位出钱出资出力支援教育。该单位叫“支教单位”。

       公开课:公开让其他教师及有关人员听的,带有研究、探讨、指导意义和特点的课型.亦称“研究课”、“观摩课”和“刨优课”。公开课分校级、区级、市级等等级。根据需要也有全国性的公开课。

       作课:特指承担公开课。

       借读:没有该校学籍而进该校学习。往往特指出钱出资到重点校去读书。这是当今中小学异常普遍的社会现象。

       达标:达到规定标准。专指达到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

        母语教学:<港>指在中小学用汉语教学。(目前香港有许多中学是用英语教学的——笔者注)

       上堂:<港>上课。

       课室:<港、台>教室。

      小息:<港>课间休息。指较短的课间休息。

       一级教师:特指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中小学中具备较高教学能力的教师。与文革前“一级教师”的概念迥异。

       高级教师:特指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的,中小学中具有较高教学成就的教师。相当于文革前的“一级教师”。

文凭教师:<港>具有“教师任职资格文凭”的教师。

       悬代:<台>一学期以下的短期代课教师。是“悬缺代课教师”的简称。

       特级教师:特指经批准的在教育教学方面有卓越成就的教师。不是职称而是荣誉称号。

       年级组长:承担一个年级全面工作的负责人,亦称“年级主任”。

       学科组长:学校分若干教学科目,如语文、数学等,学科组长就是一个学科的负责人。亦称“教研组长”或“教研组主任”。

       备课组长:一个年级的学科负责人。

       科主任:<港>一门学科教学的负责人,与大陆的“教研组长(主任)”相同。

       教研员:从事中小学教学研究的人员,有专职和兼职两种。

       结对子:指有教育教学经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

       教师节:全国教师的节日。国家规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特优生:特指德智体诸方面做出特殊成绩的全面发展的学生。

       特长生:特指因某种专长而荣获省市及全国重要奖励的学生。

       保送生:鉴于品学兼优而不参加考试,由学校免试保送到高一级学校的学生。

       推荐生:鉴于品学较好,通过考试够高一级学校最低录取分数而被推荐录取的学生。

       双差生;指在品德和学习两方面都极差的学生。

       流失生:指辍学后在社会上游荡的学生。

       跷家:<台>学生不上学也不在家而外出游荡。

       跷课:<台>逃学,逃课。亦称“翘课”。

       帮摊:指辍学的中小学生帮助个体摊贩卖东西。

       超常班:特指由国家教委批准设置的,由年龄小而具有超常智力的学生构成的,亦使用特编实验教材的特殊教学班。

       快班:指高初中及小学由学习好的同学组合而成的,很有升学希望的教学班。

       慢班:指高初中及小学由学习较差的学生组合而成的,没有升学希望的教学班。

       升学班:<台>初中三年级有希望升入高中的,成绩较好的班级。

       前段班:<台>初中三年级时按成绩编班,成绩较好;有升学希望的教学班。

       后段班:<台>初中三年级时按成绩编班,成绩较差、没有升学希望的班级。

       看牛班:<台>比喻初级中学成绩较差、没有升学希望的班级。亦称“放牛班”。

       提高班:由学习较好的学生组成的,额外在非正常教学时间加时学习的,具有提高性质的非正常教学班。

       补差班:由学习较差的学生组成的,额外在非正常教学时间加时学习的,具有补习性质的非正常教学班。

       重点班:为提高升学率,由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的,由学校配备较强师资施教的教学班。

       延教班:<台>为未考取高一级学校的学生举办的重读班。

       高考补习班:由历届高考“落榜生”和社会其他人员构成的,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旨在通过补习而考取大学的非正常教学班。

       三专:<台>三年制专科学校,初中毕业投考,与高中同等水平。

       文法中学:<港>以培养学生升大学为目标的中学。

       重点校:经国家教育部门正式批准的、能够择优录取学生的中小学。按等级又分为“全国重点”、“省重点”、“市重点”和“区重点?等。

       明星学校:<台>名牌中小学。

       名校:<港>名牌中小学。

       传统校:由政府有关部门命名的,在球类或田径等活动及竞赛中做出突出成绩并有优秀传统的中小学。如“排球传统校”、“田径传统校”。传统校有省市级和区级等类。

       启智教育:<台>弱智儿童教育。

       启智学校:为弱智儿童开设的学校。

       启智中心:<台>为弱智儿童开设的托育机构。

       启智班:<台>一般小学中,为弱智儿童特别开设的班级。

       特殊班;<港>普通中小学中附设的弱智儿童学习班。

       早恋;过早地谈恋爱,这是当今中小学应引起重视的现象。

       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是国家对学生提出的四项基本要求:

       德育处:中小学校行政领导下的专抓学生德育教育的职能机构。其前身称“政教处”。

       德育工作者:从事德育教育的人。

       教育网络:特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联合教育系统。

       教育中心:由区市政府组建并领导的,集教育行政、教学研究、教学培训为一体的联合机构。

       德智体美劳:特指中小学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劳动教育),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五项教育内容。

       群育:<台>学校推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群体生活道德规范与习性的教育。

        二操一课:特指中小学的课间操(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和体育课。

        三 、中小学流行新语调产生的根源

       中小学新帚词的产生,与当今中小学的体制和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其他社会现象息息相关,是当今中小学纷繁复杂现象和与之相联系的诸多社会动态的语言再现。

        (一)与现阶段的考试制度有关

       如:高考 会考 预考 普考<台> 普检<台> 中考 初考 加分 免试 保送(生)

       (二)与检验学习成绩或追求分数有关

       如:统考 模拟考试 摸底测验 及格率 上线率 排榜 题海(战术)

片面追求升学率

       (三)与教学现象和考试内容有关

       如:听说读写 母语教学<港> 少慢差费双基  标准化试题题型主观题

客观题  单项选择

       (四)与学生思想学习的不同素质有关

       尖子生  特优(长)生  借读生  双差生跷课<台> 跷家<台> 帮摊 流失生

       (五)与教师的职称、文凭和兼职称谓有关

       如:初级职称  高级职称  一级教师  文凭教师<港> 年级组长(主任)

 学科组长(主任)

       (六)与教学班构成的特点有关

       如:实验班 文(理)科班  提高班毕业班 重点班 放牛班<台> 启智班<台>

       (七)与学校的结构和培养学生的宗旨有关

       如:初中校  完中校  重点校  一般校名校<港>  明星学校<台>  三专<台> 

文法中学<港>

       (八)与学生的思想教育有关

       如:班会  校会  早恋  传条群育<台> 德育处  德育工作者 非智力因素

       (九)与教育教学研究有关

       班主任研究会教学研究会  中心组研究员  教改璞玉专案<台>  作课

       (十)与社会教育的横向联系有关

       如:支教 支教单位 一条龙 家长委员会 家庭教育 教育网络

       (十一)与外来语及外米事有关

       需要说明的是,这类中小学新语词是在国外语词和国外教育,即所谓“泊来词”和“泊来事”的影响下所产生的。迄今尽管发现不多,但随着语言的国际性交往和教育的国际性勾通的大趋势,一定会愈来愈多。

       如:标准化试题 新鲜人<港台>S. O. N. G<台>

       四  、中小学流行新语词的构词方式

       中小学流行新语词有各种不同的结构方式,现分类列出,旨在说明它与现代汉语不但在实词的词类所属上有同通之处,而且在构词方式上亦有不解之缘。为简便起见,不再将词和短语(词组)分项阐述。

       (一)偏正式

       前一部分是修饰词,后一部分为中心词,两部分之间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这种语词分名词性和动词性类。如:

分数线 教师节 智力因素 教育中心 名校<台> 升学班<台>

新鲜人<港、台>——名词性

统考 普考<台> 普检<台> 惜读群育<台>  小息<港> 单(多)项选择

反聘——动词性

       (二)动宾式

       两部分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如:

       免试 加分 排榜 待业 帮摊 收生<港> 上堂<港> 跷课<台>

       (三)联合式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之间为并列关系。如:

       推荐 保送 任聘 听说读写 少慢差费 德智体美劳

       (四)简缩式

       鉴于精练而简化缩短后所形成的语词。这种简缩语同包括偏正、动宾和紧缩复句三种。

       如:早恋 悬代<台>——偏正式

       达标、 答疑——动宾式

       高分低能 、轻负担高质量——紧缩复句式

       (五)比喻式

       运用比喻的修饰方式而创造的语词,一般为省略本体只有喻体的“借喻”形式,也有本体喻体俱在而略去比喻词的“明喻”形式。

       如:梯度   育红班   填鸭式    一条龙    看牛班<台>   放牛班<台>   明星学校<台>母语教学<港>  ——借喻   

       题海    题海战术 —— 明喻

       (六)兼类式

       身兼两类的词。这种同具有名词和动词两类属性。

       如:应试教学    家庭教育    启智教育<台>

       (七)特定称谓式

       具有特定内涵的,外延较宽的,约定俗成的语词。其特点是,每个语词均与数目字有密切关系。该词包括偏正与联合两种。

       如:双基    三专<台>    四有(人才)——偏正式

       二操一课     五讲四美三热爱——联合式

       诚然,当今中小学所流行的新语词不只于此,它的大量出现是社会的产物,是教育的体现,是语言的发展。笔者对其中的一部分提出管见,旨在窥斑寻豹,亦有抛砖引玉之意。可以肯定,当今其他部门、行业所出现的新语词也会不胜枚举,同样应去发现、研究、探讨、总结。我相信中小学新语词与其他部门、行业新语词必将汇入浩瀚的民族语言的长河中去。无庸置疑,当今流行的新语词是华夏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汉民族语言又是世界民族语言中的瑰宝。卓有成效地研究好浩如烟海的新语词,是对中国乃至世界民族语言的一大贡献,是一件无愧子孙、泽流后世的壮举。

                                               《天津教育学院学报》1993年第一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