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过中秋
中秋节前,老婆买了两盒月饼。次日清晨,我们一家三口一边喝着香茶,一边品尝着月饼。月饼的香甜直沁入心脾,也敲开了我心中久存的记忆之门,一幕幕香香甜甜过中秋的往事纷至沓来。
儿时的农村,由于物资的贫乏,一年中难得过一回中秋,中秋节就格外让人向往。中秋节前一天,父母简单合议后,第二天,母亲从街上买来一些芝麻、冰糖、薄荷等,母亲要亲手制作了一个中秋土月饼。母亲把家里的面粉拿出来,放在脸盆里用水拌均匀后,用红糖熬制的糖水揉成团,放在脸盆里,用锅盖发酵,等到发酵好,母亲做馅儿,搭配馅儿的原料主要有白糖、芝麻、花生粉、薄荷等。母亲先要把两团和好的面擀成薄薄的两片,中间撒一层搭配好的馅儿。然后把它们的边缘紧紧地捏在一起,放在圆圆的月饼模子里,模子上有凸凹不平月饼的图案轻轻地压一下,这样月饼的图纹就印到上面了,再把做好的月饼放在自家的土锅里,同时还要给月饼打上气眼、刷好香油。土月饼要好时,一股股浓烈的土月饼香味从我家的烟囱随着袅袅青烟飘荡在乡村的天空中。随着锅里的香气溢出,母亲自制的土月饼就做好了。
母亲将做好的土月饼放在桌子上,香雾氤氲。我和妹妹垂涎欲滴,趁父母区做家务,总是迫不及待偷吃,那馋劲就甭提了。“乖宝宝,少吃点,晚上还要赏月哟!”奶奶看到我们偷吃,咧开没有牙的笑了,眼里满满慈爱之情。
到了中秋节晚上,圆圆的月亮升起来,高高地挂在天空,河水倒映着天上圆月,月光清辉洒在水面上,水中也倒映着一轮天上圆月。“过中秋节了!”随着父亲一声喊,母亲切开了自己做的土月饼,分成数块。父亲先拿起一块先放到奶奶面前,我和妹妹早已被馋虫勾引,顾不得斯文,抓起桌子上的月饼狼吞虎咽吃了起来,那种香甜可想而知了。早年念过私塾的父亲,抬头望着天上一轮皎洁的明月,喝了一口自家酿造的山芋干酒,大声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光清辉,轻轻地洒在父亲身上,父亲借酒兴给我和妹妹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的故事。不知不觉中,我和妹妹在父亲的故事里进入了甜美的梦乡。
白驹过隙,弹指一挥间,人生的一个个中秋静静来,又静静去。如今,父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银发早生,皱纹密布,干茧纵横。每年中秋节,在城里工作的我常常想回老家陪父母过中秋,好好感恩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然而,因家庭、工作等俗事,回老家过中秋的愿望常常因故搁浅。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 今年中秋,我将带上妻儿回老家陪年老的父母一起过团圆的中秋节,借着游走千里月光,回到老家,和年老父母一起赏月、聊天,在农家小院里,定会响起父母久违爽朗的笑声,度过一个香甜快乐的中秋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