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谈】关于《天坑鹰猎》及白鹰

(2018-01-22 21:23:18)
标签:

杂谈

天坑鹰猎

同人

矛隼

gyrfalcon

分类: 人文·科普·书籍·杂谈
Fig.1 自己画的天坑鹰猎同人铅笔画,白鹰形象参考的是矛隼Gyrfalcon。虽然文中说它是苍鹰,但我读书的时候脑补的却是白羽型矛隼形象~XD
    身为一名追了十多年天下霸唱书的老透明读者,时不时总是会想起小说中的人和故事,不免抒发一番感慨。以前不止一次地写过《鬼吹灯》系列的杂谈,不外乎是些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分析,杂谈与联想。不过这么多年来,除了鬼吹灯系列,霸唱还出了许多不同题材的小说。作为读后感的总结,我最近写了篇数万字的关于天下霸唱小说世界的长篇杂谈。为了配合长篇杂谈,我自己还画了霸唱宇宙纵横交错的人物谱系及事件年表。鉴于那篇综合性的长篇杂谈还有一些需要修正完善的地方,暂时没有放出。这里我先随便写一点关于霸唱去年新出的《天坑鹰猎》的读后感。

——关于《天坑鹰猎》主角张保庆

    《天坑鹰猎》早在很多年前就作为一个短篇奇谈故事在网上放出来过。那时的故事篇幅有限,只有短短的三万字,故事也是平铺直叙式展开。主角张保庆在里面几乎没有什么塑造,角色功能就是引出剧情,故事也仅仅是一个探险奇遇记,没有什么角色冲突。霸唱那些年间最为人熟知的是另外三部大作——鬼吹灯,贼猫和谜踪之国。在《死亡循环》之后出的一本怪谈短篇集《我的邻居是妖怪》地位非常特殊。这本短篇集可以说为后来的作品提纲挈领。霸唱之后创作的众多小说都是从这本短篇集中的各个篇章拓展而来。比如《河神》是“带鬼回家”那个故事的延伸,《摸金玦》采用了“北大荒狼灾记”这个章节,而中俄考察队在地下村落发现的仙树果实这个设定被用于《殃神》(无终仙境)最后Boss九头神……还有许多后来小说中出现的重要角色第一次登场,如崔老道,崔大离,白胜利等。而实际上,《我的邻居是妖怪》这个短篇集中,故事最多最杂的当数主角“我”的一个表哥。这个表哥有奇运在身,总能捡到遇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玩意儿,由此也引出一个又一个怪谈小段子。当时我全没料到,《我的邻居是妖怪》中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表哥”,后来竟被霸唱编排到了《天坑鹰猎》中,与张保庆合二为一,连同表哥一系列奇遇也被一同编排了进去。这么一编排,立时让天坑鹰猎这部小说的气质发生了重大变化。

    熟悉霸唱小说的读者都知道,霸唱之前的小说,主角无一不是身怀绝艺胆气冲天(鬼吹灯之胡八一,迷踪之司马灰,贼猫之张小辫,傩神/摸金玦之白胜利,河神之郭得友),就连死亡循环和殃神的主角(算来应该是张保庆的表弟)也是敢做敢为有担当。到了天坑鹰猎这里,出了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张保庆。张保庆天坑探险那会儿正是十八一朵花的年龄,故事怎么看怎么像捡神鹰的废柴少年天坑历险记。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张保庆这个角色虽然比起前面小说中各种神人奇人型主角,人设弱了很多,但他身上那种普通人的特征更分明,也更真实。天坑鹰猎比起之前的小说,多了一分青春气息。这种青春气息并不是说主角是个少年人(如果单纯以主角年龄来划分,张小辫走出金棺村那会儿才十五岁,然而贼猫并不具有青春气息),而天坑这部小说的主角身上体现出了少年人特有的那种……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上面临决策的彷徨与惆怅。这一点在之前的小说主角身上是没有的。司马老胡他们都具有超人的品格,无论人生中遇到什么困惑都能以革命乐观主义心态对待,抉择果敢,下手利索,决不拖泥带水。这种超人品格在冒险小说中无往而不利,也容易为读者接受。但张保庆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少年人,他虽有奇运在身,但终究是挣扎在平庸生活漩涡中的芸芸众生之一,没办法像老胡司马他们活的那般潇洒超脱。来自各方面的生活压力让角色内心一直充满了彷徨与矛盾。那是属于每个少年人都曾有过的成长的痛苦。这便让小说带上了一分青春的伤感。

    天坑鹰猎的故事有种不同以往的独特气质。我读完这本书时,感慨颇深的除了神奇的鹰猎传统,长白山各种离奇怪诞的传说,金王马殿臣一波三折的传奇人生,还有关于张保庆这个角色的内心矛盾。当初在《我的邻居是妖怪》中读到表哥那一系列神奇际遇,只当是没头没尾的段子,并未有多少感慨。而当这些故事被重新编排到天坑鹰猎最后一章,在主角经历完天坑探险,听了马殿臣传奇的一生,再回到城里后发生,那种从自由王国返回世俗樊笼枷锁的伤感与无奈顿时迎面而来。相差无几的内容,只是前面让主角多了一次山里生活与探险的经历,在最后一章再次展现出来时,读起来味道全然不同了。这时候的张保庆早已不再是《我的邻居是妖怪》中那个没心没肺的表哥,而是一个挣扎在平庸生活边缘,努力不被世俗狂潮吞没的年轻人。而天坑最后的结局,张保庆果然为了白鹰,抛下了世俗生活,毅然再次前往长白山,终究是奔向了自己心之所系的远方。

    其实单就天坑的第一章和最后一章来看,确实有点青春文学的味道(并非言情小说,而是少年人经历挫折后得到成长的故事)。角色在冒险前后内心得到了成长,从一个心无牵挂的叛逆少年,到心系白鹰的冒险者。当角色内心有了牵挂时,他就变得勇敢而有担当。所以我很期待天坑第二部的冒险故事。XD

——关于故事及猜想

    话说回来,所谓青春气息不过是我个人的见解(也许是过度解读),天坑终归是部冒险小说。其中匪首金王马殿臣的故事应该算是重头戏。马殿臣其人,从乞讨过活到成为关外巨富,一生充满难以计数的波折起伏。这个角色依然是作者一贯价值观之体现——贪心不足必招灾祸。体现同样的价值观的还有贼猫里“撒豆罗刹江”那个外插花的故事。不同的是“撒豆罗刹江”说的是命里无时偏要强求(也是贪念使然),便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到头来报应不爽。而金王马殿臣是命里有财,但其人贪念愈炽,如无底深渊,最终掘地太深凿穿岩层惊动上古生物地耳,使得自己与一众家眷随从殒命地底。马殿臣的故事恰好给了张保庆一个警示。而张保庆的人生恰好也与马殿臣有类似之处,相隔时空的共鸣,这也确为小说增加了许多趣味。

    而且更令人开心的是,新版天坑鹰猎的故事,比起多年前放出的短篇版本,在情节编排上增加了角色冲突。马殿臣的兄弟迟黑子当年绑票的一个小孩,后来当成自己养子的“血蘑菇”,一直是马殿臣的死对头,并且数十年来都琢磨着再度找到马殿臣当年隐居的天坑大宅,取得他的黄金。这个反派一直隐藏身份活在山里,最后竟骗走了张保庆从天坑大宅带出的神鹰图。这个与主角有直接对立关系的反派设置,也是吸引我想看第二部的重要原因。话说血蘑菇(老洞狗子)在开篇不久就出现在各种怪诞传说中,最后竟然与马殿臣的故事接轨了,还盯上了主角,确实挺出人意料的。

    这里不负责任地推测一下,因为马殿臣的故事中万年串场王崔老道和窦占龙又出来了,而且崔老道还从马殿臣处取得一双能让人步履如飞的蟒宝。联系到天津卫四神之一的火神刘横顺,其人被称为飞毛腿,跑得快捉贼一流。所以怀疑这个桥段是否是天坑鹰猎为接下来要出版的《火神》埋的伏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另外还有个疑问,就是崔老道当年赠与马殿臣的那张神鹰图,是否与《死亡循环》系列中古宅中画着鹰的镇宅古画为同一物?如果是,那死亡循环中野史怪谈所在的时间线也可与正史关联起来了。而古画为崔老道取得,崔老道也与死亡循环故事有了关联。

——关于张保庆的“白鹰”

    天坑鹰猎中还有一个我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就是张保庆当初捡到的那只鹰卵孵出的白鹰。虽然小说中作者借四舅爷之口,说那是一只西伯利亚苍鹰。而从对这只白鹰的具体描述来看,我倾向于认为它的原型中多少混合了白羽矛隼(Gyrfalcon)的特征。小说中也提了一笔,说被称为“万鹰之王”的海东青也是一种白鹰。实际上“海东青”是个统称,泛指当年契丹人女真人鹰猎所用的各种隼类,包括游隼,猎隼及罕见的矛隼。这里题外话一句,北方游牧民族有鹰猎传统的不在少数,例如哈萨克族至今仍保留着驯鹰打猎的风俗。鹰猎所用的猛禽种类很多,通常雕、鸮、鹰、隼都可训练用于鹰猎。不过不同民族惯于使用的猛禽种类不同。像是东北地区惯用秋黄鹰,苍鹰和猎隼(海东青),哈萨克族惯于驯养金雕。金雕体型庞大,力量强劲,展翅翱翔雄姿凛然。而猎隼小巧敏捷,俯冲速度奇快,在空中穿梭凌厉霸气。我记得2016年有个国外纪录片The Eagle Huntress(女猎鹰人),讲述外蒙哈萨克族的驯鹰女孩与小金雕的成长。那个纪录片还算比较客观地展示了哈萨克族鹰猎风俗的概况,而且还有感人的亲情、女孩的勇气与英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Fig.2 自己画的一些矛隼的草图)
    隼类不同种类羽色斑纹有所不同,游隼和猎隼背部多为灰黑羽色(“那青”“海东青”之得名),而原本分布于高纬度极寒地带的矛隼,具有全身雪白的羽色类型,其喙为铁黑色(与文中描述一致),蜡膜和爪子皆为明黄色(有个别个体是白色蜡膜眼眶和脚爪)。体型在隼类中最为庞大,雌鸟展翅最大可达1.6米,是为隼类中最为凶猛美丽的一种。而苍鹰通常没有全白羽色的类型,除非是白化种。从鸟卵的描述上看,外观大小比较像鸡蛋,表皮色浅光滑无斑点,这一点类似苍鹰的卵,矛隼的卵表面色泽暗褐无斑点。

    我当时在看天坑鹰猎时,脑补张保庆的白鹰全都是矛隼的形象。而且文中有个描述让我更加确定此“白鹰”具备了白羽矛隼的重要特点,那便是——张保庆的白鹰比起其他鹰屯的猎鹰来说,速度非常快,可以用“打闪纫针”这种词语来形容的快,那真是须臾刹那转瞬之间。通常隼类(falcon)普遍比鹰类(eagle)在捕猎智慧与俯冲速度上要高出一截。其中矛隼的飞行与俯冲速度又是隼类之最。一只在空中盘旋的矛隼,眨眼间就能以时速200英里冲向地面,真如破空之矛一般。而张保庆的白鹰不但速度极快,还可以在高空长时间翱翔,这一特征又是矛隼与苍鹰的混合。

Fig.3 自己画的矛隼彩铅涂鸦)
    文中同时写到张保庆的白鹰是洁白的“玉爪”,这一点与苍鹰不同,成年苍鹰是黄色脚爪,除非遇到白化种。而白羽矛隼虽然通常也是黄色脚爪,但有个别个体的确是白色爪子白色蜡膜白色眼眶(参见我从DA上扒下来的,国外猛禽爱好者驯养的白爪矛隼照片)。还有一点值得一提,比起外形粗犷的鹰类,矛隼形貌异常俊美,眼大而有神,飞行姿势十分优雅,俯冲时更是迅疾如电,是唯一能担当得起“神俊”一词的猛禽。当初张保庆带白鹰第一次到鹰屯时,就让整个鹰屯轰动了,再好的猎鹰比起白鹰,也跟草鸡鹌鹑差不多。这一描述再次让我确信白鹰外貌更加贴近白羽矛隼,只有白羽矛隼的神俊才能让任何鹰类隼类相形见绌。

Fig.4 国外猛禽爱好者驯养的白爪矛隼)
    如果张保庆的白鹰原型当真就是苍鹰与白羽矛隼的混合体,我更期望它是一只雌鸟。因为无论鹰类还是隼类,雌鸟体格和力量上普遍比雄鸟更胜一筹。就矛隼而言,雄鸟体型比雌鸟往往小上三分之一,而且雌鸟体重更重,力量更强,展翅长度比雄鸟更大,耐力韧性也比雄鸟强了许多,形态气势上更为英武。有鹰猎传统的民族和地区,以及当下猛禽爱好者,为追求更强的能力驯养的大多是雌鸟。

    关于矛隼的生活史可以参看PBS的Nature系列纪录片white falcon white wolf(2008)(有译成“白鹰雪狼”,“白隼白狼”等),纪录片充分展现了生活在北极圈的白羽矛隼飞行,捕猎的速度与英姿,以及育幼的艰辛。好在目前矛隼并不是濒危动物,这美丽的生物还在人迹罕至的高寒苔原带自由繁衍。不过人类对环境的干扰终究会影响到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它们(比如杀虫剂等环境毒物的累积效应,禽流感等)。

    矛隼是北极圈广布种,目前几个亚种的分类尚有争议,可以肯定的是西伯利亚地区存在一个亚种,在我国境内十分罕见,有也基本是越冬而来的冬候鸟。不过历史上东北游牧民族曾经在当地繁育过矛隼。因此在我国境内也有一些常驻个体。而苍鹰是世界广布种,全国大部分地区可见。历史上鹰猎曾是契丹人与女真人贵族圈子流行的活动。而作为猎鹰的“海东青”更是价值不菲的贡品。平民可以用此鸟抵消赋税,罪犯甚至可以献上此鸟免遭刑狱之苦。更有在辽与女真矛盾激化时期,进贡海东青也成为压迫女真人的重负之一。然而想要捕获海东青本就难于登天,驯养猎鹰又会造成不少鹰隼死亡。最后一只训练有素的猎鹰说是价值万金也不为过,堪称至宝。天坑鹰猎中的张保庆运气奇佳,平白捡到一枚鹰卵,孵育出神俊的白鹰,成就一段探险的经历,角色也得到了成长。真如书中最后所述——这些经历本身又何尝不是一件宝物?

——关于鹰猎随想

    最早知道“鹰猎”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正是国产动画精品迭出的时代。我记得有一个动画就涉及了鹰猎的题材(后来我查到这个动画名字就叫《鹰》,B站上有视频)。我至今仍记得动画大致内容是战国时期有个国王喜好驱犬架鹰狩猎游玩,以为自己已经囊括天下精英,从此可高枕无忧。某次架鹰狩猎时遇到一位老人,肩上也架着一只小鹰。老人说国王虽有猎鹰百千,却都目光短浅只晓得捕狐猎兔,而他那只鹰胸怀大志,可与天上九头怪鸟相博。国王不以为然认为老者在吹嘘,就提议和老人的鹰比试一番。然后是一场壮观的国王士兵鹰猎的场景,国王的猎鹰为他捉来各种飞禽走兽。国王正得意时,天上飞来了九头鸟,振翅便是暴风,伸爪就是霹雳,国王大惊失色。老人这时放出自己的鹰,小鹰飞上天与九头怪鸟恶斗一场,最终杀死了怪鸟。九头鸟庞大的身躯落到地面,化成九条山脉(是九州的暗示么?)。国王这才领悟到自己不过是鼠目寸光,真正的宏图大志远不是他架鹰游猎这般。后来国王不再玩物丧志,开始专心治理国家,最终统一了天下(秦始皇?)……这部动画片非常富有诗意。这就是我最初对鹰猎的认识,心中充满了惊奇与神往。

    鹰猎曾是广泛存在于北方游牧民族间的传统习俗。这种古老的狩猎文化的代表之一,已经随着现代化程度推进而逐步走向消亡。也许今后只能在风俗遗存、纪录片、资料书籍中才能得窥鹰猎文化的神奇。小说接近尾声时,张保庆将他的白鹰放归自然。回忆他们的相遇之缘,他们曾有过的朝夕相伴,这一刻尤其让人难以割舍。而游牧民族的猎人捕鹰,驯鹰,架鹰狩猎,与鹰朝夕共处,直到最后将鹰放归自然,让它们繁衍生息,整个过程就像一个轮回,从远古开始,人与鹰在这个轮回中相遇,博弈(熬鹰),到默契地合作,最后分别,仿若在天地莽荒中唱响不绝的自然之歌。我觉得鹰猎习俗中,最后将鹰放归自然的举动,是这项传承中最为神圣的环节——不是囚禁为宠物或者当工具奴役,而是让它们在合作结束后重获自由。虽然远古时期这种放鹰的行为可能起源于萨满信仰(万物有灵),今天看来,这也无异于对自然界的一种谦卑与敬畏。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也许会给当代留下一些启发与思考。

    行文至此,再次感慨《天坑鹰猎》真是霸唱小说中气质独特的一部。我很期待接下来的故事啊,然而并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会有第二部,嗯……


——EN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