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歌谣《鸟鹊歌》赏析

(2012-12-31 19:46:47)
标签:

杂谈

【原文】

鸟鹊歌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皇,妾是庶人,不乐宋王!(《古诗源?卷一》)

【背景】

      相传列国时,宋康王郊游至下邳城东,见桑园中的采桑女个个卓有风姿,百看不厌,于是下令在桑园中筑台,起名青陵台,王在台上整日看采桑女。有一天,王在青陵台上见一采桑少妇,窈窕秀丽,楚楚动人,王惊为绝代。于是令从人询问,知是下邳穷士韩凭之妻何氏(又有称花氏)。当即一面传地方官令凭献妻,一面命侍从备车夺取。韩凭无奈,与妻商量再三,无计可施,两人抱头痛哭,依依不舍。何氏以歌回答丈夫:“南山有鸟,北山张罗,鸟自高飞,罗当奈何!鸟鹊双飞,不乐凤凰,妾为庶人,不乐宋王。”次日早,凭见妻升车而去,心如刀绞。何氏被夺后,潜遗凭书,其辞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不料宋王得之,以示左右,众人莫解其意。传示老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俄而,凭吊死于村后柳树,家人将其葬于树下。宋王得知甚喜,迫何为妃。何氏早已成竹在胸,诈称:“请王让我登青陵台祭奠亡夫,然后方能侍奉大王。”宋王应允。何氏身着素服,乘车登台,遥对夫墓,跪拜哭祭毕,猝然跳台身亡。遗言于带:“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宋王怒,命于凭墓西五里掘穴埋之,且道:“尔夫妇相爱不已,若使冢合,则吾弗阻也。”乡人同情韩凭夫妇不幸遭遇,于是在两人墓前各栽柳树一株以表悼念。不久,两墓前的柳树竟生得一般粗细,一般模样,虽相距五里,却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夜里,即使无风亦能听到两棵柳树发出“嗦嗦”的声响,好象他们夫妇在窃窃私语。特别是在“明月三五夜”,两棵树的枝枝叶叶缓缓地交织在一起,乡人传为“冢合”。并常有雄雌鸳鸯各一,栖于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凄楚感人。后人哀之,号其树为“相思树”,见青陵台即想到韩凭夫妇。

【古文】

      宋康王舍人韩凭,娶妻何氏,美,康王夺之。凭怨,王囚之,论为城旦。妻密遗凭书,缪其词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既而王得其书,以示左右,左右莫解其意。臣苏贺对曰:“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俄而凭乃自杀。其妻乃阴腐其衣。王与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揽之,衣不中手而死。遗书于带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王怒,弗听,使里人埋之,冢相望也。王曰:“尔夫妇相爱不已,若能使冢合,则吾弗阻也。”宿夕之间,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体相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音声感人。宋人哀之,遂号其木曰“相思树”。相思之名起于此也。南人谓此禽既韩凭夫妇之精魂。今睢阳有韩凭城,其歌谣至今犹存。(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

【注释】

1.舍人:本宫内人之意,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颜师古注:“舍人,私府吏员也。”

2.城旦:秦汉时强制男犯筑城女犯舂米的刑罚。《汉书?惠帝纪》应劭注:“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妇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3.黥面:(qing mian)既面额刺字,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
4.髡首:(kūn shǒu)剃去头发,指被判罪谴送为昼夜守城筑城的男犯。
5.俄而:意为不久。不一会儿。

【译文】


    战国时,宋康王的舍人韩凭,娶了一位何姓的女子为妻,非常的美丽。宋康王夺走了她。由此韩凭心里非常怨恨,于是,宋康王就把韩凭囚禁了起来并把他定了罪。在他的面额刺字,以墨涅之。判其徒役,名为“城旦”。韩凭的妻子私下使人偷偷的给自己的丈夫写了一封信,用了隐匿了言辞语句的话说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但随后宋康王就得到了它,康王出示给众人看,然而众人都看不懂,自然就不知道其中的含意。这时,宋康王有一位名叫苏贺的大臣,看过何氏的信并解释说:“其雨淫淫,言愁且思也。河大水深,不得往来也。日出当心,心有死志也。”
    不久,就传来了韩凭自杀的消息。听到这个消息后,美丽的何氏,便暗暗的开始有意腐蚀朽败自己的罗衫。有一天,宋康王和她登上高台,早有衰衷的何氏便从高台下一跃而下,康王左右的人企图去阻并拉住她的罗衫;然而她蓄意腐朽的衣物已被人拉不住而“不中于人手”了,于是,她摔死了。
    继而,大家发现了她写在衣带里的遗句:“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这是她留给爱美色的宋康王最后的话:大王啊,你因为爱美色而愿我活着,我却因为拥有了美色而不能自主却愿甘心死去;我此刻愿我拥有了这样的贞骨为韩凭死去并而与他合葬。”
    康王大怒,不但不听,而且不许任何人这样做;他摒弃皇礼,并用了当地沿用乡俗的人草草安葬了她。他说:你们两个人,因为相爱,背离了时恩,假定如果你们的情感真能使葬埋你们两人能合在一起,我就不阻隔了。”

    随后,故事里便有了在不久的日子里,甚至在十几天的旬日中有两棵盈抱而不合的大树从那里生长出来了;它们彼此之间呵呼依靠,根与枝杪相倾映;又有两只称“鸳鸯”的鸟;雄雌两只,时时总栖息在树上,如玉佩缠绕在一起;从日初至夕阳都在用不愿离去的依鸣而彼此留恋。因此,后来的宋人称这两棵大树为:“相思树”
    因此:“相思树”这个类似名或树名的称谓由此而起。南方称“鸳鸯”这种禽鸟是恩爱的“韩凭”“何氏”夫妻二人的精神所化。 (注:今天在睢阳仍旧有韩凭城这个地方,其中,记载它的歌谣至今仍然存在)

【延伸阅读】

乌鹊歌   

文 咣铛




《彤管集》中有则小故事挺好。战国时,韩凭为宋康王舍人,其妻何氏很美。康王欲霸为己有,便生害韩之心,罚其筑青陵之台而死。何氏誓不屈节,作乌鹊歌表白心怀,后自缢而亡。其歌如下: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对此,《搜神记》也有记载,并谈及何氏死后种种:乡人感其气节,合葬二人于厚土。明月之下,两坟相望,一夜之间坟端生出梓木二株,旬月合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来雌雄鸳鸯巢居其杪,不弃不离,交颈悲鸣,令人泪下……
这里言及的乌鹊,其实就是乌鸦。在古人那里,乌鸦尚为鹊的一种,还未曾披上为后人谘诟的神秘外衣。大约是当时儒教尚未走红,思想禁锢亦少,乌鹊者也正可保有清白纯洁之身,其象征意蕴尚不大浓。即便有所借喻,也仅限于美好纯洁一端,并未浸淫多少皇家愚民思想和民间迷信风习。
及至曹孟德《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象征意蕴渐浓,但亦未脱寻求佳士以佐其雄心霸业的美好意愿,似乎与丑与邪还不曾沾亲带故。而唐人王昌岭《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其间对乌鹊即含贬义,在这里乌鹊被称为寒鸦,与丑与邪初步联系了起来,已可见出讽喻的的端倪。
从拒不从恶而长歌、佳士不来而兴叹,至七绝圣手邀宠不得而生怨,这正暗含了一种文化人格和价值观念的走势,也顺应了一部古代思想教化变迁史。而在何氏、曹阿蛮那里,乌鹊还是一种本色的鸟,象征着美好与高洁。一旦儒教大盛,民愚而气衰。也不知被什么吓怕了,杯弓蛇影,战战兢兢,整个民族都似惊弓之鸟,如履薄冰。而这时肤色颇黑的乌鹊,自然就与不详有了某种“莫须有”的裙带关系,被更名为乌鸦,同很多其它不为人喜之物,一并打入另册,视同瘟疫。
这倒让我又想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家人正盖房子,有只曾被这家小儿射伤的喜鹊,从远处飞来大骂:“倒呀,倒呀!”这家人一看是个喜鹊,赶紧撒米相邀,个个喜上眉梢。这时,一只过路的乌鸦也来凑热闹,满怀诚挚地向主户道贺:“好哇,好哇!”大家好象并不感戴此翁的一片好心,反而以怨报德,顿时群石乱飞,高呼扫兴……
这家人愚昧如何,且勿赘言。但说这老鸦,其愚也甚。它好似已然忘了这世间所爱的正是巧舌如簧和烂漫五色,向来只重表象,而不问本然。至于它这丑物,其行为用意再好,也会因了外表的拙劣,而被拒之门外、横加挞伐!不过,大凡为人所爱之物,也就免不了被囚;而那被观念放逐的东西,反而正可安享自由。且看街头巷尾,只有黄鹂、翠鸟鸣啭于笼间,仿佛从未见过哪位高人敢于捉只老鸦养在笼内,以示高雅!所谓天高任鸟飞,何不趁此良机退隐山林,独享万里云天?这老鸦放着青天丽日不要,却来招惹红尘俗务,纯属自作自受,想想也着实该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