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原文】
鸟鹊歌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乌鹊双飞,不乐凤皇,妾是庶人,不乐宋王!(《古诗源?卷一》)
【背景】
俄而,凭吊死于村后柳树,家人将其葬于树下。宋王得知甚喜,迫何为妃。何氏早已成竹在胸,诈称:“请王让我登青陵台祭奠亡夫,然后方能侍奉大王。”宋王应允。何氏身着素服,乘车登台,遥对夫墓,跪拜哭祭毕,猝然跳台身亡。遗言于带:“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赐凭合葬。”宋王怒,命于凭墓西五里掘穴埋之,且道:“尔夫妇相爱不已,若使冢合,则吾弗阻也。”乡人同情韩凭夫妇不幸遭遇,于是在两人墓前各栽柳树一株以表悼念。不久,两墓前的柳树竟生得一般粗细,一般模样,虽相距五里,却根交于下,枝交于上。夜里,即使无风亦能听到两棵柳树发出“嗦嗦”的声响,好象他们夫妇在窃窃私语。特别是在“明月三五夜”,两棵树的枝枝叶叶缓缓地交织在一起,乡人传为“冢合”。并常有雄雌鸳鸯各一,栖于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凄楚感人。后人哀之,号其树为“相思树”,见青陵台即想到韩凭夫妇。
【古文】
【注释】
1.舍人:本宫内人之意,后世以为亲近左右之官。颜师古注:“舍人,私府吏员也。”
2.城旦:秦汉时强制男犯筑城女犯舂米的刑罚。《汉书?惠帝纪》应劭注:“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妇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
3.黥面:(qing
mian)既面额刺字,又称墨刑,其法是以刀刻凿人面(体)再用墨涂在刀伤创口上,使其永不褪色
。
4.髡首:(kūn
shǒu)剃去头发,指被判罪谴送为昼夜守城筑城的男犯。
5.俄而:意为不久。不一会儿。
【译文】
【延伸阅读】
乌鹊歌
文 咣铛
《彤管集》中有则小故事挺好。战国时,韩凭为宋康王舍人,其妻何氏很美。康王欲霸为己有,便生害韩之心,罚其筑青陵之台而死。何氏誓不屈节,作乌鹊歌表白心怀,后自缢而亡。其歌如下: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对此,《搜神记》也有记载,并谈及何氏死后种种:乡人感其气节,合葬二人于厚土。明月之下,两坟相望,一夜之间坟端生出梓木二株,旬月合抱,根交于下,枝错于上,又来雌雄鸳鸯巢居其杪,不弃不离,交颈悲鸣,令人泪下……
这里言及的乌鹊,其实就是乌鸦。在古人那里,乌鸦尚为鹊的一种,还未曾披上为后人谘诟的神秘外衣。大约是当时儒教尚未走红,思想禁锢亦少,乌鹊者也正可保有清白纯洁之身,其象征意蕴尚不大浓。即便有所借喻,也仅限于美好纯洁一端,并未浸淫多少皇家愚民思想和民间迷信风习。
及至曹孟德《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其象征意蕴渐浓,但亦未脱寻求佳士以佐其雄心霸业的美好意愿,似乎与丑与邪还不曾沾亲带故。而唐人王昌岭《长信秋词》之三“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其间对乌鹊即含贬义,在这里乌鹊被称为寒鸦,与丑与邪初步联系了起来,已可见出讽喻的的端倪。
从拒不从恶而长歌、佳士不来而兴叹,至七绝圣手邀宠不得而生怨,这正暗含了一种文化人格和价值观念的走势,也顺应了一部古代思想教化变迁史。而在何氏、曹阿蛮那里,乌鹊还是一种本色的鸟,象征着美好与高洁。一旦儒教大盛,民愚而气衰。也不知被什么吓怕了,杯弓蛇影,战战兢兢,整个民族都似惊弓之鸟,如履薄冰。而这时肤色颇黑的乌鹊,自然就与不详有了某种“莫须有”的裙带关系,被更名为乌鸦,同很多其它不为人喜之物,一并打入另册,视同瘟疫。
这倒让我又想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家人正盖房子,有只曾被这家小儿射伤的喜鹊,从远处飞来大骂:“倒呀,倒呀!”这家人一看是个喜鹊,赶紧撒米相邀,个个喜上眉梢。这时,一只过路的乌鸦也来凑热闹,满怀诚挚地向主户道贺:“好哇,好哇!”大家好象并不感戴此翁的一片好心,反而以怨报德,顿时群石乱飞,高呼扫兴……
这家人愚昧如何,且勿赘言。但说这老鸦,其愚也甚。它好似已然忘了这世间所爱的正是巧舌如簧和烂漫五色,向来只重表象,而不问本然。至于它这丑物,其行为用意再好,也会因了外表的拙劣,而被拒之门外、横加挞伐!不过,大凡为人所爱之物,也就免不了被囚;而那被观念放逐的东西,反而正可安享自由。且看街头巷尾,只有黄鹂、翠鸟鸣啭于笼间,仿佛从未见过哪位高人敢于捉只老鸦养在笼内,以示高雅!所谓天高任鸟飞,何不趁此良机退隐山林,独享万里云天?这老鸦放着青天丽日不要,却来招惹红尘俗务,纯属自作自受,想想也着实该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