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徘徊”、“彷徨”、“盘桓”

(2012-12-31 18:41:15)
标签:

杂谈

看下面几个句子:

  ①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② 殿门弗纳,徘徊往来(《汉书高后记》)

  ③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④ 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李密《陈情表》)

  ⑤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孔雀东南飞》)

  ⑥ 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曹丕《杂诗》)

  ①句中“徘徊”是“来回走动”的意思。



②句中的“徘徊”也是“来回走动”的意思。③句中的“盘桓”是“徘徊逗留”意思。④句中“盘桓”是“逗留”的意思。⑤句中的“彷徨”是“心神不安”的意思。⑥句中的“彷徨”是“游移不定,心神不宁”的意思。

  ①句“徘徊于斗牛之间”是月亮在徘徊,但我们知道一晚上的月亮不会来回的走,苏轼这么写正表现了其不愿让月亮离去的心情。②句“徘徊往来”除了字面上的“来回走动”意思外,还能表现出人的“心神不宁”。③句“抚孤松而盘桓”中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在古松下来回走动,体会到其不想离去但由于到了傍晚又不得不离去的心情。⑤句⑥句的“彷徨”都有“心神不宁,坐立不安”的意思,但我们都能从语境中感到人在“来回走动”。

  通过上面分析,我们发现,“徘徊”“彷徨”“盘桓”三个词都有“来回走动”的意思,在具体的语境中或引申为“逗留”或引申为“犹豫不决”或引申为“心神不宁,坐立不安”。这些义项是这三个词在古汉语中常用义项。

  我们再看《现代汉语词典》对这三个词的解释。

  徘徊:(1)在一个地方来回得走。(2)比喻犹豫不决。(3)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盘桓:(1)逗留徘徊。(2)曲折盘曲。(3)回环旋绕。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基本上包含了这几个词的古义,又有所发展和侧重。

  综上分析,我们能明显的感觉到,“徘徊”“彷徨”“盘桓”这三个词的意思差不多,所有的义项都是由“来回的走动”引申而来。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三个词——“páihuái”“pánghuáng”“pánhuán”,我们会发现这三个词的声母完全相同,韵母也非常接近。再加上这三个词都是双声连绵单纯词。

  我们敢不敢下这样的结论,“徘徊”“彷徨”“盘桓”本来就是一个词。

  我认为,敢。

  联想一下汉语古今语音字形的变化,联想一下各地方言的差异,再想一想《汉语大字典》中收录了近六万个汉字,里面有多少形异义同,音异义同的字呀。

  因此,可以肯定地认为,“徘徊”“彷徨”“盘桓”在古代就是一个词。这类现象肯定还有很多,只要我们留心总会发现的。你看“腌?”和“肮脏”不是也属这一类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