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四、书麻城狱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麻城涂如松,娶杨氏,不相中,归辄不返。如松衔之而未发也。亡何涂母病,
杨又归,如松欲殴之,杨亡不知所往。两家讼於官。
杨弟五荣,疑如松杀之,访於九口塘赵当儿者,素狡狯,谩日:“固闻之!”盖戏五荣也。五荣骇,即拉当儿赴县为证,而诉如松与所狎陈文等共杀妻。知县汤应求讯无据 ,狱不能具。当儿父首其儿故无赖妄言,请无随坐。汤访唆五荣者,生员杨同范——虎 而冠也;乃请褫同范,缉杨氏。
先是杨氏为王祖儿养媳。祖儿死,与其侄冯大奸。避如松殴,匿大家月余。大母虑祸, 欲告官。大惧,告五荣;五荣告同范。同范利其色,日“我生员也,藏之,谁敢篡取者” 遂藏杨氏按褫壁中,而讼如松如故。
逾年,乡民黄某瑾其僮,河滩浅,为人爬?。地保请应求仆验,会雨,雷电以风, 中途还。同范闻之大喜,循其衣衿笑曰:“此物可保!”与五荣谋,伪认杨氏,贿仵作李荣使报女尸,李不可。越二日,汤往,尸朽不可辨,殓而置褐焉。同范、五荣率其党数十 人哄於场。事闻,总督迈柱委广济令高仁杰重检。高,试用令也,觊觎汤缺;所用仵 作薛某,又受同范金,竞报女尸,肋有重伤。五荣等遂诬如松杀妻,应求受贿,刑书李献 宗舞文,仵作李荣妄报。总督信之,劾应求,专委高鞫。高掠如松等,两踝骨见,犹无辞 。乃烙铁索使跽,肉烟起,焦灼有声,虽应求不免,不胜其毒,皆诬服。李荣死杖下。然 尸故男也,无发,无脚指骨,无血裙裤。逼如松取呈;如松瞀乱,妄指队抵拦。初掘一 冢,得朽木数十片,再掘,并木无布,或长髯28巨靴,不知是何男子。最后得尸;足弓鞋 ,官吏大喜, 再视髑髅上鬓鬓白发,又惊弃之。麻城无主之墓,发露者以百数,每不 得,又炙如松。如松母许氏,哀其子之求死不得也,乃剪己发,摘去星星者为一束;李献宗妻?臂血,染一裤一裙,斧其亡儿棺,取脚指骨凑聚诸色,自瘗河滩,而引役往掘,果得,狱具。署黄州府蒋嘉年廉其诈,不肯转,召他县仵作再检,皆曰男也。高仁杰大 惧,诡详尸骨被换,求再讯。俄而山水暴发,并尸冲没,不复检。总督迈柱竟以如松杀妻, 官吏受赃,拟斩绞奏,麻城民间咸知其冤,道路??,然卒不得杨氏,事无由明。
居亡何,同范邻妪早起,见李荣血模胡,奔同范家。方惊疑,同范婢突至,日:“娘子未至期遽产,非妪莫助举儿者!”妪奋臂往。儿颈拗胞不得下,须多人掐腰乃下。妻窘,呼:“三姑救我!”杨氏闯然从壁间出,见妪大悔,欲避而面已露,乃跪妪前戒勿泄。同范自外入,手十金纳妪袖,手摇不止。妪出语其子日,“天乎!犹有鬼神,吾不可以不雪此冤 矣!”即嘱其子持金诉县。
县令陈鼎,海宁孝廉也,久知此狱冤,苦不得问。闻即白巡抚吴应蔡;吴命白总督。总籽故迈柱,闻之以为大愚,色忿然无所发怒,姑令拘杨氏。陈阴念拘杨氏稍缓,或漏泄,必匿他处,且杀之灭口,狱仍不具也。乃伪访同范家畜娼,而身率快于,直入毁其壁, 果得杨氏。麻城人数万欢呼,随之至公堂,召如松认妻。妻不意其夫状焦烂至此,直前抱如松颈,大恸日:“吾累汝!吾累汝!”堂下民皆雨泣。五荣、同范等叩头乞命,无一言。时 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也。吴应分以状奏,越十日而原奏勾决之旨下,迈柱不得已,奏案有他故,请缓决。杨同范揣知总督意护前,乃诱杨氏具状,称身本娼,非如松妻;且自伏窝娼罪。迈复据情奏。天子如吴、迈两人俱内用,特简户部尚书史贻直督湖广,委两省官会讯,一切皆如陈鼎议。乃复应求官,诛同范、五荣等。
袁子日:“折狱之难也。三代而下,民之谲觚甚矣,居官者又气矜之,隆刑何由平,彼枉滥者何辜焉?麻城一事,与元人宋诚夫所书《工狱》相同。虽事久卒白,而纠葛变 幻,危乎艰哉! 虑天下之类是而竟无平反者正多也。然知其难而慎焉,其於折狱也庶矣。此吾所以书麻城狱之本意也夫!”
【注释】
1、《小仓山房文集》——作者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浙江钱塘人。乾隆时进 士,曾任江宁县令。后辞官定居江宁小仓山的“随 园”,从事写作。他是清代著名的文学 家、性灵派诗人,同蒋士铨、赵翼被称为“江左三大家”。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 园诗话,及《子不语》等。
2、麻城——湖北麻城县。
3、不相中——不和睦。
4、衔——怨恨、讨厌。
5、亡何——即无何,不多久的时间。
6、亡——逃亡。
7、狡狯——音绞快(jiao kuai),狡诈多端。
8、谩——随便,开玩笑。
9、狎——音匣(刈6),玩弄,不正当的亲近。
10、随坐一坐是犯罪,随坐是牵连犯罪入狱。
11、生员——秀才的别称。 明清时代经过本省各级考试,在府州县学被录取的即称秀才。
12、虎而冠(guan)——比喻人之残暴霸道,虽穿戴衣冠,却凶残如虎。语出《史记?酷吏传 》:“其爪牙吏虎而冠。”
13、褫——音齿(chi),革除,剥夺。封建时代“刑不上大夫”,对于秀才之类有功名的人 ,必须先剥夺他的功名,才能动刑治罪。
14、褫壁——夹壁墙。旧社会有钱人家和大商店, 常在主人居室设置夹壁墙,用以储藏财 物,或临时躲避。
15、瑾——音禁(jin),埋葬。
16、僮——男仆人。
17、衿——衣服领子。封建时代由于社会地位不同,个人的服饰也不相同。有学问有功名的 人,衣服是青领,后来称秀才叫“青衿”。此处为杨同范自指其生员的身分。
18、置?——树立木桩作为标识。语出《周礼》:“有死于道路者,令埋而置褐。”?音竭 (jie)。
19、总督——明清时代地方的最高长官,兼管一省至几省的军政大权。原来是临时派任,后 来成了定制。
20、广济——湖北广济县。
21、觊觎——音季於(ji yu)。贪求非分的名位或者财物。
22、刑书即书吏。清代各府州县衙门里,都有协办诉讼事务的幕僚,他们不属正式编制,而 由在任的主官聘任,俗称“师爷”。
23、劾——弹劾,耶揭发检举。
24、跽——音忌(ji);长跪。
25、无脚指骨——封建时代妇女缠足,她们的脚指骨弯曲变形,同正常骨骼不同。
26、瞀乱——混乱不清。瞀音茂(mao)。
27、冢——音肿(zhong),坟墓。
28、髯——音然(ran),两边的胡须,也泛指胡须。
29、髑髅——音独娄(du lou),死人头骨。
30、鬓——音参(can),长发。
31、星星者——星星白发,指白头发。
32、?——音丸(w6n),用刀挖刻。
33、瘗——音意(yi),埋藏,掩埋。
34、黄州府——以黄岗县为府治的一带地方。当时的麻城县、广济县都属黄州府管辖。
35、廉其诈——发觉这个案子是假的。
36、拟斩绞奏——打算分别判处杀头、绞刑上报皇帝;
37、妪——音玉(yu),老太婆。
38、海宁——浙江海宁县。
39、巡抚——明清时代主管一省军民刑财的地方长官, 地位仅次于总督。
40、快手——做事敏捷。这里指身强力壮的公差。
41、雍正——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他是康熙皇帝的儿子,1722—1735年在位。”
42、护前——袒护过去的审判结论,
43、简——提拔、任用。
44、户部——封建时代中央六部之一,也称民曹。掌管全国的土地、户籍、赋税和财政收支 事务,其正长官叫尚书,副长官叫侍郎。
45、三代——即夏、商、周。这些朝代本来是中国的奴隶社会,过去;认为三代时期民风质 朴,是社会的黄金时代,常以歌颂、向往的言辞捉及。
46、谲觚——音决估(jue gu),虚伪欺诈。
47、矜——音金(jin),自高自大。
48、纠葛——象葛藤一样牵连在一起,比喻事情纷杂不清。
【译文】
麻城县涂如松,娶杨氏为妻,两口子不和睦,杨氏常回娘家不回来。开始,如松心里讨 厌她还没有发作出来, 不久,涂的母亲病了,杨氏又要回娘家,如松要揍她, 杨氏逃跑 不知到哪里去了,两家因此打起官司来。
杨氏的弟弟五荣怀疑如松害了姐姐,到九口塘一带去查访消息。有个叫赵当儿的,平日 狡诈无行,随便说:“听说有这么一回事!”这本来是戏弄五荣的话,五荣听后大吃一惊, 便拉着当儿到县作证,上告如松和他相好的陈文等共同谋害了杨氏。 知县汤应求经过审讯 ,没有取得证据,案子不能成立。当儿的父亲也告发儿子是个无赖,随便乱说的,请求不要 牵连自己坐牢。 汤知县查知唆使五荣诬告的,是秀才杨同范十—一个人面兽心为害乡里的 劣绅,便请求剥夺同范的功名,通缉杨氏。
早先杨氏是王祖儿的童养媳,祖儿死后,和他侄子冯大通奸。杨氏为了逃避如松殴打, 躲在冯大家有一个多月。冯大的母亲怕惹祸,打算报告官府。冯大害怕了,就告诉了五荣; 五荣又告诉了同范。杨同范贪她的美色,就说:“我是秀才,把她藏在我家,谁敢来抢!” 于是叫杨氏躲在夹壁墙里,仍旧告如松杀妻。
过了一年,同村黄某埋葬他的家僮,河滩浅,尸体被狗扒咬出来。地保请汤知县前来验 尸,正赶上下雨,打雷闪:包加上大风,汤知县走到半路又回衙门去了。同范听说后,非常 高兴,抚摸着身上衣领,笑着说:“这件东西可以保住了!”他同五荣密谋,假认那具僮尸 就是杨氏,贿赂仵作李荣谎报是女尸。李荣不干。过了两天,汤知县来验尸,尸体已经腐烂 无法辨认,就先装硷掩埋,井立了木桩作为标志。同范、五荣率领他们一伙几十人当场起哄 。事情被湖广“总督迈柱知道了,委派广济县令高仁杰得、重新查验。高仁杰址个试川的县 令J.他想借机夺取汤应求的职位,就用了仵作薛某;而薛某又收了同范的贿赂,假报是女 尸,肋部朽重伤。五荣一伙借此上告涂如松杀妻,汤应求受贿,师爷李献宗作弊,仵作李荣 诲报。总督迈柱信以为真,弹劾汤应求,委派高仁杰主审。高拷打涂如松等人,脚踝骨都露 出来了,还是得不到所要的口供。于是就烧红铁链,叫他们跪在上边,烫得皮肉冒烟出声, 连汤应求也不能免刑。他们受不住拷打,都被迫招认了,李荣还被刑杖活活打死。但足那具 死尸本来就是男人,没有留发,没有缠足受折的脚指骨,没有带血的女裙裤。强迫如松写认 罪书,他被搞得晕头转向,就乱说搪塞。开始掘了一个坟墓,找到烂掉的几十片棺木,再掘 一个,连棺木也没有,有的是长须大鞋,也不知是哪家的男尸。最后找到了一个全尸是缠足 弓鞋,主办官员很高兴,可是仔细一看头骨上有许多白头发,又惊慌地丢掉了,麻城县无主 的坟墓,被挖掘了上百座,每次找不到,就又用火烤如松。如松的母亲许氏,可怜儿子求死 不得,于是剪下自己的头发,从中摘除白发,扎在一块;李献宗的老婆刺破胳臂染红了裙裤 ,用斧头劈开死去女儿的棺材,取出脚指骨,把几样东西拼凑一起,自己埋在河滩上,随后 带着公差去掘,果然得到,案子算了结了。但代理黄州府知府蒋嘉年发觉案情不实,不肯向 上转报,又找别县的仵作重新壹验,都说是男尸。高仁杰非常害怕,假报尸体被人偷换了, 请求复审。隔了不久山洪暴发,尸体一下冲走,无法再验。总督迈柱还是按涂如松杀妻,主 管官员受贿,打算判处杀头或者绞刑上报审批。麻城的老百姓知道这是一个大冤案,都气忿不平,在路上吵吵嚷嚷,可又找不见杨氏,事情无法澄清。
过了不久,杨同范邻居有个老太婆,清早起来看见李荣满身血污跑进同范家中,正在惊 疑不定的时候,同范家的女仆突然赶来叫道:“我家夫人还没到临产期就要生产了,只有你 帮助才能生下孩子尸老太婆自告奋勇,到了杨家,见小孩头部拗着,胞衣下不来,需要几个 人掐着腰部向下推动才能生下来。产妇难受得大声叫道:“三姑救救我尸杨氏蓦地从火壁墙 里跑出来,看见老太婆,非常后悔,想再躲避已经露了面,就跪在老太婆面前请求不要泄露 。杨同范从屋外进来,拿了十两银子塞进老太婆袖子里,手摇不止,不叫外传。老太婆回到 家中,对儿子说:“天哪,还是有鬼神,我不能不去昭雪这件冤案!”她立即叫儿子拿着同 范送的钱告到官府。
县令陈鼎,是浙江海宁的举人,他早知道这是个冤案,苦于抓不住机会。他得到报告立
即上报巡抚吴应分,吴叫他报告总督。总督还是那个迈柱,他一听说,知道自己上了当,很
恼火,可又无处发泄,只好下令逮捕杨氏。陈知县暗想,拘捕杨氏如果下手迟了,或者走露
风声,必然把她转移到别处去,甚至杀人灭口,乎反冤案也就办不成了。于是他装作查访杨
同范家中蓄娼,带了壮丁快差直奔杨家,砸开夹壁,果然捕获杨氏。麻城几万群众欢呼,随
同到了县衙,召涂如松认妻。杨氏没有想到她丈夫被折磨成这种焦头烂额的样子,扑上前去
抱住如松大哭起来,连说,“我害了你!
我害了你!”堂下观众都汨如雨下。五荣、同范等
人叩头求饶,没有可讲的了。这是雍正十三年七月二十四日的事情。吴应分把全部案情上奏
皇帝,过了十天,奏章和判决批示下来,迈柱不得已又上奏本案另有差错,请求暂缓执行。
杨同范猜想总督有意袒护过去的错判,又诱骗杨氏写状子说她是个妓女,并不是涂如松的老
婆,杨同范承认他犯了窝娼的罪过。迈柱根据这些谎言再报朝廷。皇帝调吴应分、迈柱两人
到中央任职,特派户部尚书史贻直接任湖广总督,指令总督、巡抚两署官员会审,所得的一
切供词都和陈鼎上报的相同。于是恢复汤应求的县令职位,处死杨同范、杨五荣等人。袁枚
评论说:“办案真难哪!自三代以后,人们的欺诈虚伪越来越厉害了,当官的又趾高气扬,
作威作福,办案用刑怎么能够公正呢,而那些蒙受冤枉的人有什么罪过呀?麻城发生的这件
冤案,和元代宋诚夫所写的《工狱》相似,虽然拖延很久而终于平反,但其间混乱多变,又
是多么地不容易呀!细想全国象这样的案件而得不到平反的,还是不少的。但是知道其中的
困难复杂而慎重处理,对于办好案子就比较接近了。这正是我写麻城狱的用意所在!”
六、指控杀父 选自《虫鸣漫录》
永新民某,父子同居废庙中。父已七旬,不能任负戴,子佣为木作,居村肆,三数日一返,致菽水焉。庙在深山,四无邻舍。忽一夕,门未启而父被杀,头颅有铁器伤,不甚重,遍体烟薰焦烂,地上置残香一束,烬其半,破被一卷弃墙阴,他物俱在无
所失。次晨,适于归省,大呼不应,排闼入,见其状,鸣官诣验。察其情,不类盗,
姑命掩尸,而嘱附近绅者代访踪迹。月余,邑举人李英投牒言:“子自弑父。”诘以
伺由知?则曰:“近村传说某父有积蓄十数缗存宙家,子欲取回作娶妇资,父不允而勃豁
,曾有见之者。”讯尸子,果有是水,诘共曾取钱否?则曰:“父杀第三日,已收回矣。
”益信李言不谬,穷治之,九死一生,势将诬服。一日,正鞫讯间,隶获他案贼至,
令尹汛毕,命付狱。贼回首见某子,诧曰:“尔在是乎?
尔父积钱不散致被杀,尔又将枉死矣。”令奇共言,询之,贼备吐实云:“闻某父有积资,独宿孤庙。约二三同伴逾垣入
,冥搜未得,窃其被而出。某适醒,素与我稔熟,见之,猝然曰:‘是尔耶!’我惧其泄
也,呼伴回;伴即弃被返,我以凿击其首,伴以香火烧之,火毒攻心而死,我数人即逾垣遁
,不意复累及其子也:”乃释某,而置贼于法。后某以李诬己,几遭极刑,上控李,议褫衿。
【注释】
1、《虫鸣漫录》——作者宋芬,别号采衡子。 清代顺天府监生,咸丰八年曾任江西吉水 县令。本篇转选自清代胡文炳所辑《折狱龟鉴补》手抄本。
2、永新——江西永新县。
3、废庙——无人常去的旧庙,
4、七旬——十岁为一旬,七旬即七十岁。
5、负戴——负于背,戴于首,指重的体力劳动,
6、佣——受雇于人.
7、木怍——木匠。
8、肆——店铺,作坊。
9、菽水——菽是豆的总称,泛指粗薄的食物。《礼记?檀弓篇》孔子云;“啜菽水尽其欢 ,斯之为孝。”意思是说:虽然贫穷,只要能博得父母的欢心,就是吃豆粥,喝白水,也称 得起尽孝。以后引中为供养父母叫“菽水承欢’。
10、归省———回家看望父母。
11、排闼——闼音踏(ta),即门,排闼人就是破门而入。
12、呜官诣验——告到官府,前来勘验。
13、姑命掩尸——命令暂且掩埋尸体。
14、绅耆——士绅长老。耆音其(qi)。古制五十岁以上叫艾,六十岁以上叫耆,后来耆,艾 泛指老人。
15、弑——以下杀上叫弑,如弑父,弑君。
16、勃R——争吵。语出《庄子》:“室无空虚,则如妇姑勃R。”
17、益信——更加相信。
18、谬——音缪(miu),错误。
19、隶——旧衙门里的公差。
20、令尹——县官。
21、稔熟——熟识,稔音忍(ren),
22、遁——音盾(dun),逃走。
23、议——决定。
24、褫衿——革除功名,这里指举人的头衍。
【译文】
江西永新县有户人家,父子两人同住在旧庙皿。父亲已经七十岁了,不能干重活,儿子
当木匠,住在村中店铺里,三五天回来一趟,给老父亲送点吃喝。这座庙在深山中,四周没
有邻居。一天晚上,门没开,父亲被人杀死在屋里,头部有铁器伤痕,但不很重,全身被烟
熏得焦烂,地上放着没有烧完的半把香,一卷破被丢在墙背后,别的东西都在,没有丢失什
幺。第二天一早,正好儿子回来看望父亲,大声叫门没有答应,就砸开门进去,一见父亲惨
死,便告到了官府。经过勘验,看情况不象是盗贼干的,命令暂且掩埋尸体,同时嘱咐当地
的士绅长者代为查访。过了一个多月,该县举人李英前来报告说,“是儿子杀死父亲。”问
他怎么知道的?回答说:“附近村子里传说他父亲攒了十几串钱存在富户,儿子想收回作结
婚的费用,父亲不同意,于是发生了争吵,有人还见过。”传讯死者的儿子,果真有这么一
回事。追问钱是不是取了回来?他说:“父亲被害的第三天,已经取回来了。”县官听后更
加相信李英的活,于是严刑拷打,使他九死一生,眼看要屈打成招。有一天,正在动刑审问
,公差们捕到另一案子的贼人来到公堂,县官审问后,命令押送监狱。那个贼回头看见死者
的儿子,就惊讶地说:“你也在这里!你父亲的存钱不肯拿出来,被人杀了,现在你又要冤
枉致死!”县官听后感到奇怪,就问他;贼人把实情全部供出来:“听说他父亲有些积蓄,
又是一个人住在孤庙里,我就约集了两三个同伙跳墙进去,暗中摸索没有找到钱财,随手偷
了一条破被出来。正在这时,老汉醒了,他和我平时熟识,突然说:‘原来是你呀!’我怕
他泄露出去,叫回同伙,他们丢下破被回来。我用凿子猛击他的头部,同伙们用香火烧他,
结果火毒攻心而死。我们几个人就跳墙逃跑了,没有想到又连累了他的儿子!”县官放了死者
的儿子,依法判处杀人凶手。死者的儿子因为李英诬告了自己,差点儿丧命,就控告李英。
李英因此被剥夺了举人的资格。
七、依法判处 选自《汉书》
[是岁],
拜释之为廷尉。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日:“县人来,闻跸1,匿桥下。久,以
为行过,既出,见车骑,即走耳。”释之奏当;“此人犯跸,x当罚金;”上怒曰:“
此人亲惊吾马;马赖和柔,令它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
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使诛之则已。
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主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
察之!”上良久日:“廷尉当是也。”
【注释】
1、《汉书》——东汉时班固等撰,共一百二十卷,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本篇选自《汉书 ?张释之传》。
2、〔是岁〕——指汉文帝前三年,即公元前177年。
3、拜——授予官职,任命。
4、释之——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人。汉文帝时 任廷尉,因为严以执 法,持论公正,当时传颂:“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
5、廷尉——封建时代九卿之一,掌管司法,后改称大理、大理寺卿。
6、上——在位的皇市。这里指汉文帝刘恒,公元前180一157年在位。
7、中渭桥——前汉京城长安附近的渭水,当时共有三座桥,中渭桥在长安城北。
8、走——相当现代汉语的“跑”;现代的走,古代叫“行”。
9、乘舆——皇帝出行时所乘的车驾。
10、属——托付,委办。
11、跸——音必(bi)。本意是皇帝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通行,后来泛指有关皇帝 行止的事情。
12、当——判决刑罚。
13、罚金——《汉律?乙令》规定:“跸先至而犯者,罚金四两。”
1、上使使诛之——皇帝命令侍卫人员杀了他。前一个“使”是动词,命令的意思,后一个 “使”指中使,即皇帝的侍卫人员。
15、壹倾——偏向一边,指按照皇帝个人一时的意见办事。
【译文】
[这一年,]提升张释之当廷尉。不久,汉文帝外出行至中渭桥,突然有一个人从桥下跑 出来,惊了文帝御驾的马。于是命令侍卫人员抓住他,交给廷尉查办。 张释之审问这个人 ,他说:“是长安县人,进城后听说皇帝要来, 就躲在桥下。过了很长一会儿,认为皇帝 已经过去了,可是一出来正好碰上车驾,我就跑开了。”张释之根据情节判决,并上报说, “这个人冒犯了车驾,判处罚金四两。”汉文帝生气地说:“他直接惊了我的御马;幸好马 性驯顺,要是别的马,岂不就;伤害了我吗?可是你却只判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皇帝 与全国百姓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条文就是这么规定的, 要是加重处理了,法律就不能取 信于民了。当初,皇帝叫侍卫人员把他杀掉也就算了,现在既已送交廷尉处理,而廷尉的责
任就是公正地掌管全国的法律,必须严格按照法律办事。如果廷尉不公正,偏向一边,各地 执行法律就也会有轻有重,老百姓就要慌恐不安,无所适从,请皇帝慎重考虑!”汉文帝沉
思了一会儿,说,“你的判决是对的!”
八、强项令 选自《后汉书》
[董宣]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
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杀之。宜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日,“ 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请得自杀! ”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宜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 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桴鼓不鸣董少平。 ”
【注释】
1、《后汉书》——南朝刘宋时范哗编著,原有十纪八十列传,共九十卷。北宋时,把晋司 马彪所著《续汉书》八志三十卷,合编成为现在流传的《后汉书》,两书合为一百二十卷。 本篇选自《后汉书?董宜传》。
2、董宜——字少平,河南陈留人。东汉光武年间,曾任北海相,以打击豪强闻名,桩光武 帝征为洛阳令。
3、洛阳令——后汉首都在洛阳。洛阳令即首都地方的行政长官。
4、湖阳公主——光武帝刘秀的胞姐。
5、苍头——奴仆的通称,是从秦代“黔首”演化而来的。因为劳动群众面黑,头戴青巾, 故称苍头。
6、骖乘——即陪乘。古时乘车,向导居左,御者居中,另有一人居右陪乘,叫骖乘。骖音 参(can),驾车的马。
7、数——音署(shu),列举、责备。
8、格杀——声杀。旧时代把行凶,拒捕或违犯禁令的人当场打死,称作格杀。对于上述行 为,不以杀人论罪,故称“格杀勿论”。
9、?——音垂(chui),鞭子。这里指杖刑,用木杖鞭打犯人。
10、楹——音盈(ying),殿堂前的明柱。
11、黄门——在宫内侍从皇帝、传达沼令的官贝,为首的称黄门恃朗。后汉时黄门多由宦官 担任,以后通称宙官为黄门。小黄门,即小太监。
12、文叔——光武帝刘秀,字文叔。
13、白衣——古时未能取得功名,或者罢官归里的人,都叫白衣,相当于现代的老百姓。
14、?——音翅(chi),皇帝的诏令。
15、强项——脖子硬,不肯随便向人低头。“强项今”是刘秀赐给董宣的称号。
16、悉——垒郎。
17、班——分发。
18、桴——音忱(fu),击鼓槌。
【译文】
光武帝召任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的仆人白天杀了人,因为躲进公主府,官吏无 法逮捕。等到公主外出的时候,又叫这个仆人陪乘。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见到公主的乘 车走过来,就勒住马纽叫车停下来,用刀画地不准再走,大声责备公主的过错,喝令仆人下 车,当场杀死。
公主立即回宫向光武帝告状。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要用木杖打死他。董宣叩头说: “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你想说什么?”董宜回答:“皇帝神圣明智,使汉家 天下得到复兴,可是却放纵奴仆残害良民,这又怎能治理国家呢Y我不须用杖打,请准我自 杀!”随即用头撞柱子,流血满面。光武帝命令小太监拉住董宣,叫他给公主叩头认错。董
宣就是不肯;硬使他叩头,董宣用两只手支在地上,始终不肯低头。 公主对光武帝说:“ 文叔当老百姓的时候,保护逃亡的人,官吏不敢进门抓人。现在当了皇帝,还制服不了一个 小地方官吗?”光武帝笑着说:“做皇帝和当老百姓可是不二柞呵!”于是赐予董宣为“强项 令”,赏钱三十万,董宣把它全部分给了下边官员。从此,他打击豪强,那些豪强没有不心惊胆战的。京城里称他为“卧虎”,歌颂说:“桴鼓不鸣董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