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汉语词汇中词的意义(重点)

(2012-12-31 17:10:24)
标签:

杂谈


对词义的基本认识
概念:是词的词汇意义,是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客观反映,这种反映通过一定的语音形式显示出来.语音形式固定下来
词义的基本类型:1,理性意义
2,联想意义
3,社会意义
4,色彩意义
词义的基本特点
词义与概念的关系
如何理解词义的社会性
词义与所指:1,举例说明它们的两点区别
2,将词义与所指区别开来,也就将语言义和言语义区别开来,言语是对语言的运用,言语活动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语言义是对言语义的抽象和概括.
3,字典的释义是言语义或所指义,不是语言义
了解语文义与术语义
义位
如何理解义位的概念
明确义位和义项的关系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义位的归纳
举例说明泛指和特指
义素
概念:是词义的最小语义构成成分,又叫语义特征.
理解义素分析的方法
理解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
词义的发展变化(重点)
古今词义的异同
一,掌握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举例说明古今词义的悬殊
二,考察词义应注意字与词的区分
词义的引申——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概念
区分字形义和词义
掌握词义引申的例子
词义引申的方式
例说明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
举例说明词义引申的三种方式
词义范围的变化
词义引申的方式是讲词义变化的轨迹,词义范围的变化是讲词义变化的结果.从结果看,词义变化有两种情况:
义位的增加和减少,举例说明三种情况
词义范围的变化:举例说明词义范围的变化的内涵
从义素分析角度来理解词义范围的变化
以"涕"的变化为例理解易位
举例说明词义轻重和色彩的变化
词义变化的义素分析
词义具有系统性,在语义系统中每个义位都有自己的位置和空间.义位既然是由义素构成,那么义素的变化总和就构成了义位的变化.所以考察义位的变化应该深入到义素层面.
从原则讲,义素的变化应该有扩展与紧缩,存留,变换这样三方面.而义位的语义构成可分为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所以每个方面又可以从指称义素和区别性义素两部分考察'
如何从义素的变化考察词义范围的变化
从义素变化的角度举例说明词义变化的趋势
从义素变化的角度举例说明词义变化的三种方式
古汉语中词与词的意义关系(重点)
同义关系
确认词的同义关系应以义位为单位:
意义的相同是就义位的比较而言.
讨论同义关系应词义的所指也就是言语义区别开来.
确认词的同义关系应注意以下四点:
构成词的同义关系的义位不但指称义素相同,而且一部分和区别性义素也是相同的.
构成词的同义关系的义位必须是同位关系.
词的意义关系体现在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中.
在确认词的同义关系时应注意古人对词义的训释
了解三种释义方式
同义关系的辨析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反义关系
反义关系的三种类型及其内涵
如何确定反义关系
反训:1,定义:一个词有两个相反的意思.它讲的是一个词中义位与义位的关系,与词的反义关系性质不完全一样.
2,反训比较明显的三种情况:
a去取关系
b相与关系
c反向关系
类义关系
类义关系的概念
特点:1,词义表示的类别是同一大类下面的各个小类
2,处于同一位次,不能互相包含.
3,构成类义关系的词有相同的指称义素.它们的区别性义素既不表现为同义关系,也不表现为反义关系
三,如何区分类义关系和同义关系
上下义关系
概念
考察上下义关系应注意的问题
词的同源关系
概念
认同源关系的条件
握同源关系的例子
同源词与同源字,异体字,假借字的区别
同源关系与同义关系的区别
六,了解右文说,浑言与析言
词义关系的变化
举例说明同义关系变化的情况
举例说明同义词减少的原因
举例说明反义关系变化的情况
第十一章 词汇的发展变化(重点)
旧名的继承与消亡
名称变化的两种情况:1,事物,观念不存在了,它们表示的名 称也随之消亡.
2,,事物,观念还存在了,它们表示的名 称有变化
二 ,旧名的继承
三,旧名的消亡
新名的生成
举例说明新名的两种类型
举例说明新名构成的三种情况
掌握词的复音化:1,举例说明复音词的三种类型
2,了解复音化的原因
3,如何确定复音词
4,理解意义的单一化
古汉语词汇的系统问题
如何理解汉语词汇的系统性
了解古汉语的词汇系统
第十二章 古代汉语的基本词类(重点)
名词
语法功能:经常做主语,宾语,定语和偏正结构的中心语
古代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1,作判断句的谓语
2,作状语:可以表时间,处所和方位,比喻,对人的态度,工具
3,作补语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动词,意动动词的情况
判断名词活用的标准:1,两个名词相连,如不是联合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其中的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
2,名词出现在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3,名词出现在助词"所"词前,活用为动词
4,名词出现在助动词"可,敢,欲"后,活用为动词
5,名词后带有介词结构,活用为动词
6,名词出现在连词"而"前后,活用为动词
代词
古今代词的区别
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予
2,第二人称代词:女,而,尔,若,乃
3,第三人称代词:之,其
指示代词:1,近指和远指:此,是,斯表近指,彼,夫表远指
2,特指和泛指:其表示特指,作定语,之其表示泛指,作定语
3,旁指代词:他
4,无定代词:或,莫
5,复指代词:者
6,谓词性代词:尔,若,然,诸,焉
疑问代词: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奚,
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
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1,语法功能:作定语和谓语,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可以带补语
2,它可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动词,意动动词
3,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的标准:形容词后带宾语,形容词出现在助词"所"后,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形容词出现在助动词"能,可,足"后,

状态形容词:1,语法功能:
2,三种类型
数词
古今数词形式上的差别
语法功能:
动词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助动词
使动动词
意动动词
为动动词
副词
否定副词:1,一般性否定用"不,弗"
禁止性否定用"毋和勿"
对尚未施行的动作行为或对过去某种状况的否定用"未"
否定名词性成分用"非,微"
时间副词:1,表过去时间的副词:向,已,既,业,尝,曾
表现在时间的副词:方,正,适
表将来时间的副词:且,将,行
表动作行为始发时间的副词:初
表动作行为间隔时间的副词:遂,乃,寻,旋,辄
表最终时间的副词终,卒
范围副词:1,表总括的副词:皆,尽,毕,举,悉,具,咸,凡, 率
2,表特定范围的副词:但,特,直,仅,独,止,徒
程度副词:1,最高程度副词:最,绝,至,极
较高程度副词:太,特,尤,良,大,甚,殊
较低程度副词:略,少,稍,颇,微
程度加深的副词:弥,加,愈,兹,益
情态副词:1,词
表动作行为速度的副词
表某时间动作行为频率的副词
语气副词:1,表确认语气的副词
表揣测语气的副词
表惊讶语气的副词
表命令语气的副词
表反问语气的副词
表敬副词:表尊人的词
表自谦的词
介词
语法功能: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成,仍带有及物动词的特点,能带宾语
于:引介处所,时间,与事对象,主动者,比较对象
以:引介凭借,时间,原因
为:引介涉及对象,目的,原因,假设条件,主动者
虽:引介条件
连词
介词同连词的区别:
与:连接名词性成分,连接的两项是并列关系.
且:连接谓词性成分,连接的两项是并列关系.
而:连接谓词性成分,可表并列或修饰关系.
以:连接谓词性成分,可表并列或修饰关系.
则:连接谓词性成分,表承接或转折关系.
之:特殊连词,只连接定语和中心语.
助词
语法功能:与谓词性成分一起构成助词结构,表示谓词性成分指称化.由指称和陈述两部分组成.
古汉语助词有者,所,之,其,分别组成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者既可转指也可自指,所只能转指,之,其只可自指.
助词"者,之,其"和代词"者,之,其"区别
语气词
分类
句末语气词:1,也:表判断或承认
矣:表对动态变化的报道
焉: 表陈述性的陈述语气
乎,与,耶:表疑问语气
句首语气词:1,夫:提起话题,引发议论.
2,唯:表希望语气,有时也提起话题,引发议论.
句中语气词"也"表停顿,起舒缓语气引起下文作用.
第十三章 古代汉语的基结构(重点)
联合结构
概念:
分类:名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偏正结构
式:"修饰语+中心语",两部分都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修饰语对中心语起修饰限制作用.
分类:
第三节 主谓结构
概念:
二,古今主谓结构的不同点
述补结构
一,概念:
二,古今述补结构的不同点
述宾结构
今述宾结构的语序都是述在前宾在后.
二,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语法的特点,主要有四种情况.
连谓结构
概念:
二,两种情况
助词结构
者字结构:概念:
举例说明语法功能
二,所字结构:概念:
举例说明三种类型
三,之字结构:概念:
举例说明语法功能
四,其字结构:概念:
举例说明语法功能
第十四章 古代汉语的句类(重点)
判断句
一,概念:
二,基本形式:1,"主语+谓语+也"
2,"主语+者代汉语+谓语+也"
3,"主语+者+谓语"
4,"主语+谓语"
5,"主语+是+宾语"
三,表达功能:可表类属关系,等同关系,比喻关系,主语同谓语之间复杂的语义关系,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描写句
掌握三种类型:
叙述句
两种类型:
二,被动句的形式:1,不带标记的被动句
2,带标记的被动句
复句与单句
古汉语复句的五种类型:等立复句,转折复句,选择复句,承接复句,进层复句
二,掌握四种偏正结构的单句
第十五章 关于汉语音韵的入门知识
基本概念:音韵学,音类,音值,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字母,四呼,韵
二,音韵学的性质:
古代语音单位表示方法的特点:
汉语古音的分期
第十六章 汉语古音是怎样研究出来的
根据韵书和反切分析音类
韵书:1,作用和性质:
2,《广韵》:三级分类法和反切系联法
二,概念:反切,四级分类法,反切上字,反切下字,被切字,同用,互用,递用,
根据等韵图分析音类的语音性质
一,等韵图
二,基本概念:开合,四等,四呼,韵系,韵摄,五音,七音,发音部位的十个概念,发音方法的七个概念
从其它文献考证音类
一,从诗文押韵归纳韵部
二,从谐声系列考证上古声韵类别
三,利用异文,通假字分析音类
根据方言,亲属语言,对音等拟测音值
一,拟测概念
二,拟测汉语古音的材料
历史比较法
第十七章 《切韵》音系
《切韵》概说
一,《切韵》的作者,产生,
二,把《广韵》作为《切韵》音系的代表性著作的原因
三,《广韵》体例
四,基本概念:韵部,韵系,四声相承
五,《切韵》音系的性质
六,《切韵》音系的地位
《切韵》音系的声母
一,通过和现代音的对比理解《切韵》声母的特点
二,《切韵》声母和现代声母的关系
《切韵》音系的韵母
韵和韵母的关系:
二,《切韵》韵母的特点
三,了解16摄与206韵
《切韵》韵母系统和现代韵母系统的关系:
《切韵》音系的声调
一,《切韵》的声调
二,古今声调的变化
第十八章 唐诗宋词韵部
近代诗的韵部
基本概念:官韵,自然韵,同用,独用,平水韵,诗韵
诗韵的形成过程:
三,平水韵的几部著作
唐代古体诗的韵部
掌握唐代古体诗的韵部系统
宋词韵部
掌握宋代古体诗和宋词韵部的韵部系统
第十九章 先秦音系
先秦的声母
一,研究先秦声母的材料和参照系统
二,先秦声母系统的特点
先秦的韵部与上古诗文押韵
秦的30韵部是从诗歌韵文押韵归纳出来的
二,构成韵部的语音条件:
三,阴阳对转
先秦的声调
一,先秦的声调和中古四声的差别
二,长入和短入
第二十章 《中原音韵》音系
《中原音韵》的声母
一,《中原音韵》有21个声母
二,《中原音韵》声母系统的特点
三,《中原音韵》声母系统和北京音系声母的差别
《中原音韵》的韵母
一,《中原音韵》有19个韵部
二,《中原音韵》韵部的变化
三,《中原音韵》韵部和北京音系韵母的差别
四,基本概念:曲韵,闭口韵,支思韵,车遮韵,
《中原音韵》的声调
入派三声
《中原音韵》的特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