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氓》赏析

(2012-12-31 16:57:31)
标签:

杂谈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注释】

  氓:民,男子。蚩蚩:老实的样子。一说无知貌,一说戏笑貌。布:货币。一说布匹。即:靠近。谋:商量。顿丘:地名。愆(音千):过,误。将:愿,请。

  ?垣(音鬼员):破颓的墙。复关:诗中男子的住地。一说返回关来。卜:用龟甲卜吉凶。筮(音诗):用蓍草占吉凶。体:卜卦之体。咎言:凶,不吉之言。贿:财物,嫁妆。

  沃若:润泽貌。鸠:斑鸠。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耽(音沉):沉湎于爱情。说:脱。

  陨:坠落。徂尔:往你家,嫁与你。食贫:过贫苦生活。渐(音尖):沾湿。爽:差错。贰(音特):差错。罔极:没有准则,行为不端。二三其德:三心二意。

  遂:久。知:智。?(音系):大笑貌。躬:自己,自身。

  淇:淇水。隰:当作湿,水名,即漯河。泮(音判):通畔,岸,水边。总角:古时儿童两边梳辫,如双角。指童年。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绸布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是来和我谈婚事。我送你过淇河水,送到顿丘不愿回。不是我要推婚期,你无良媒不成礼。请你莫恼别动气,约定秋天为婚期。
    登上高高破城垣,秋水欲穿望复关。复关茫茫不可见,暗自哭泣泪涟涟。农家小伙到复关,又说又笑两相欢。你已求神算了卦,卦辞没有灾凶言。你赶车子来娶我,我把嫁妆往上搬。
    桑树繁茂叶未落,它的嫩叶很新鲜。哎呀斑鸠呀,别贪桑葚嘴莫馋!哎呀姑娘呀,别把男子轻爱恋!男子爱上女孩子,想丢就丢脑后边;女孩爱上男子呀,要想解脱难上难。
    桑叶经霜渐凋落,又枯又黄任凋零。自从嫁给你做妻,三年吃苦受贫穷。淇水浩浩荡荡流,湿我回家车帷布。我做妻子无过失,你坏良心改初衷。男人做事无定准,三心二意无德行。
    做你妻子已三年,持家辛苦没人怜。天天起早又睡晚,没有出头那一天。如今生活已安定,你却残暴露狰狞。兄弟不知我苦衷,冷言冷语来嘲讽。沉思默想苦无言,暗自伤悲多辛酸。
    曾经相约共偕老,谁想到老心生怨。淇水荡荡也有岸,沼泽再大也有边。青梅竹马两无猜,有说有笑心中欢。信誓旦旦我牢记,谁想你却把心变。你违誓言不念旧,我要和你一刀断。


【赏析一】

    《氓》是《诗经》中一首著名的弃妇诗。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的自述,展示了她在爱情和婚姻方面的不幸遭遇,即她如何与“氓”恋爱、结婚终至被弃的全过程,反映了春秋时期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于弃妇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诗篇通过女主人公爱情、婚姻全过程的展示,塑造出女主人公和“氓”这两个美丑分明的人物形象。女主人公是美丽、善良、勤劳、任劳任怨、既忠于爱情而又具有叛逆精神的。她初恋时,“送子涉淇”,一会儿“泣涕涟涟”,一会儿又“载笑载言”,一方面显示出少女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性格,一方面说明沉缅于热恋中的她感情是热烈的、深挚的,“氓”急于结婚,怪她“愆期”,她好言劝慰,性格是温柔的。但结婚以后,她就如同掉进了地狱。“氓”的家境贫因,她“三岁食贫”,对这她能忍受;长年累月、没日没夜地辛勤劳作,对这她也能够忍受。让她深受折磨的是:“言既遂矣,至于暴矣”,男子在达到占有她的目的后,态度就变得粗暴、蛮横起来;更严重的是“士贰其行”“二三其德”。女子心中充满了痛苦的冤屈,但却找不到倾诉之处,就连兄弟也不能理解她、同情她。在经历了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和绝望之后,女主人公最后不得不痛下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终结了这段不幸的婚姻。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展示了女主人公由幸福到痛苦、由爱到恨的心路历程,赞美了她纯洁、善良、勤劳、既忠于爱情而又敢于同险恶不幸命运决绝抗争的高尚品质和不屈精神。
    “氓”在诗中是作为被批判的对象出现的。他外表忠厚,实则异常伪善、卑劣、粗暴。其粗暴的本性在“来即我谋”时即已暴露,但由于女子的纯朴、善良和容忍而未酿成大的问题。“氓”以虚情假意骗得了女子的信任,但结婚后,他就彻底暴露出了粗暴、卑劣、凶狠的本性,把当初的“信誓旦旦”彻底抛到一边,最终将女子无情地休弃。“氓”是一个薄情寡义的反面人物形象,与女主人公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将赞美与同情倾注于女子,而对“氓”丑恶的灵魂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全诗共分六章,有较强的叙事性,同时也有较强的抒情性。一方面较完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恋爱婚姻的悲剧历程,另一方面也较完整地展示了女主人公感情发展的历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时,诗人注意了叹词和呼告语的使用。如“于嗟鸠兮”以下八句,连用了两个“于嗟”、四个“兮”字和两个“也”字,表达出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岁为妇”以下十句,又连用六个“矣”字,一气直下,将女主人公每况愈下的境遇和越来越强烈的悲怆表现了出来。最后以深沉的感叹作结,表达出女主人公交织着的悲痛、绝望、愤怒的复杂感情。诗中还多处运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使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当时的年青貌美和青春活力;“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使人联想到女主人公在饱受折磨后的衰老容颜。前后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暗示出女主人公被弃的原因。“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则用以反喻女主人公无边无际的痛苦。叙事性与抒情性的完美结合,多种手法的交替使用,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真实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赏析二】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就像是一条经过五千年沧桑,载运着深厚文化的长河。它就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的形式多样,有史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等等……但今天我要谈的《氓》似乎没有没有恋歌的甜蜜,没有战歌的气势,没有颂歌的华丽,但就是这位妇人所述的心境,也能让我们感受甚多……

  《诗经》是西周时人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在看到《氓》产生的时代的时候,就不禁诧异,在当时的时代里,男女能够那么有热烈地追求爱情,那么直白地表现心意,又能那么勇敢地争取婚姻。不管当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是多么的开放,诗中女主人公的表现都是勇敢的、令人敬畏的。

  如果理性的说:诗中塑造了一个卑贱的男人形象:氓,是住在城郊家近复关的小商人,貌似憨厚,心怀狡诈,他以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他以嬉皮笑脸获得了女人的欢心,以谎言虚咒换取了女人的信任,以占课算卦作为对女人忠诚的保证,就以这个手段欺骗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女人。不只赚到女人的爱情,还赚到女人的财物。以损人利己而达到卑鄙的目的。这就是氓的生意经、这就是氓的行径。诗中揭露了一个无信义、无情感、自私自利、奸诈虚伪的男人。

  在诗中还创造了一个善良热情、忠厚纯朴的女子的形象:她很热情,虽然出于误会,但确曾热爱过“氓”,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言”;她沉醉在爱情里,而“不可说也”;她见到“氓”急不可耐,便“将子无怒”,并答应他“秋以为期”,她很纯朴,纯朴到天真的程度,诚心诚意地将幸福与希望寄托在骗子身上。只由于“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龟卜蓍筮的一点儿好兆头,便“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出嫁之后,虽然含贫茹苦,夙兴夜寐,身体和心灵上都受到百般折磨,以至“叶黄而陨”,但还是爱着‘氓’:“女也不爽”;然而“氓”却变了:“士贰其行”。她忍受着贫困和虐待,精神受到悔辱,自尊心受到损伤,又不能从兄弟那里得到安慰,相反的还不时听到风言风语的嘲笑。这就激发她对自己发出“不思其反”的感伤,对男人引起“二三其德”的蔑视。这是忠厚女人的感伤:“躬自悼矣!”这是善良女人的蔑视:“士也罔极。”在感伤蔑视的推动下,她决定去结束“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对恶人的指斥,对恶德败行的揭发,也是一种思想斗争的体现。通过这形象,反映了当时的制度特别是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悔辱和损害,反映了女子的悲惨命运。

  这样的话来形容《氓》,形容那个痴情善良的妇人似乎有些生硬,表达不了《氓》、中的感情,所以,我还是更倾于感性地认识《氓》。从感性上的同情女子的痴情,谴责男子的背叛,言行不一,用人性化的语言来感触《氓》,这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去了解她——一个内心复杂而痛苦的女人。

  我并没有谈过轰轰烈烈的恋爱,也没有体会过什么浪漫甜蜜的爱情,但此时的我,似乎也同那女子一同激动过,一起期望过,一起痛苦过。她的文字、她的歌声带着我,走过了两千五百年的时空。古人以纠缠的音乐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歌谣鞭打着我世故的灵魂。

【赏析三】

      《风?氓》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最好的一首弃妇诗。它可能是春秋初期卫国的一首民歌。诗歌通过一个妇女的哭诉,生动地叙述了这个妇女从恋爱、结婚直到被遗弃的完整过程,抒发了她的悲愤与怨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分析这首诗中弃妇的遭遇,教育我们的学生在谈恋爱时应多些理性,少些感情用事,尽量避免自酿苦酒。
一、不要被甜言蜜语迷惑
       谈恋爱时,男子都会说一大堆好听的话,“我会一辈子对你好!”、“爱你一万年!”“我会照顾你一辈子!” “我会让你幸福一辈子!”“你是我的唯一!”等等。这些话大多是发自男子内心的,存心说假话的不多。但是说话容易做起来难,这些话能否兑现,男子自己也不知道,这很象一张空头支票。但这话确实很感人,很容易打动女子的心。氓不就是“信誓旦旦”的吗,但婚后就把自己的许诺抛到九霄云外。“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见自己的老婆不那么漂亮了,跑到外边鬼混去了,丢下家里所有的活计让老婆独自承担。
二、不要被“忠厚”的表象迷惑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氓看上去多老实,做买卖的小商人,穿着干干净净,举止温文尔雅,大小伙子上门找对象很腼腆害羞,不到收丝的季节,却抱着一卷布来换丝,挺逗人,又让人觉得小伙子挺老实可爱,这么忠厚老实的男子,应该是能靠得住的。诗中的这位姑娘就是被眼前的氓的忠厚表象迷住了。但是,当我们仔细琢磨氓的这些举动时,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这位小伙子表演的痕迹太明显了,太假了。如果姑娘稍多些理智,对这位虚伪的、表演拙劣的氓会有作呕的感觉,怎么会上他的当。
三、大事要讲究规矩,绝对不能迁就
      婚姻大事要有规矩。我们反对包办婚姻,但是婚姻上约定俗成的规矩应该遵守,在执行规矩的复杂过程中,更能检测出男子的人品、性格、诚心。按当时的规矩,小伙子应该托媒人上女方家求婚,双方商量妥当后再定婚期。而这位小伙子自己贸然上门,女方家当然不能这样草率应婚,哪有做父亲、母亲的对一个突然闯进自己家门的男子说:“行,我们就选中你当女婿了,秋天你就来娶我们闺女吧!”没这事儿!女方家没有明确答应婚事,氓极不高兴,抱怨女子拖延婚期。女子反复解释:“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她越解释,氓越觉得有理,竟“怒”了。这时候他蛮横粗野的本性已经暴露无遗,刚才装出来的“蚩蚩”像荡然无存。姑娘稍有理智的话,马上就认识到他的可怕性,就会拒绝他的求婚。但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的女子,在这原则问题上竟然迁就对方,讨好对方,未和家人商量就轻易得答应了对方,“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越容易得到的,越不值得珍惜。这么容易娶来的老婆,有几个男人会珍爱。
四、女孩子应该矜持些,太随意让男人看不起
      东方审美观中,女性以稳重、温雅为美,未婚的女孩子更应该矜持些,那样男孩子们才会爱得更强烈,更持久。恋爱中的这位女孩儿,竟被灼烈的感情烧昏了,上墙远望未婚夫,看不见就哭,看见了就笑,理智全无。在婚期到时,她若稍有些理智的话,她应该对娶亲的日子再考虑考虑,根本不会全信氓的话,“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人家娶亲车一来,带上自己的嫁妆乐颠颠上车了。
五、面对负心郎该怎么办
      对氓这位负心郎,诗中女子先是以德抱怨,这位可怜的女子为了获得真正的爱情和幸福的家庭生活,“靡室劳矣”、“靡有朝矣”,无论怎样的困苦她都甘心忍受,无论多重的担子她都承挑,甚至连丈夫的暴怒虐待也毫无怨言,但尽管她如此地忍辱负重却依然未能感化负心郎,残酷的现实留给她的只是一掬辛酸的眼泪,是一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当看清了他那卑鄙恶劣的灵魂,于是她变得决绝了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她对氓已没有什么企求,也没有半句哀告,更不存一丝幻想,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尽管家人不同情,她也这样做了。在当代,负心郎也不少,家庭暴力更常见,我们应该告诉我们的女学生,将来遇到负心郎、遇到家庭暴力,绝不能软弱,更不能抱有幻想,要勇敢的斗争,通过各种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离婚不失为一种最佳选择。
    朱熹在《诗集传》中说:“此淫妇为人所弃,而自叙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他认为诗中女子因“淫”而遭报应,我却觉得这位女子只是因恋爱时不够理智酿成苦果,她的遭遇确实能给当今女孩子们谈恋爱提供鉴戒。

【赏析四】
《氓》在诗中塑造了一个卑贱的男人形象:氓。是住在城郊家近复关的小商人,貌似憨厚,心怀狡诈,他以贸丝为名,打算赚个女人回去;他以嬉皮笑脸获得了女人的欢心,以谎言虚咒换取了女人的信任,以占课算卦作为对女人忠诚的保证,就以这个手段欺骗了一个纯朴善良的女人。不只赚到女人的爱情,还赚到女人的财物,更还赚到女人的劳动力。以假献殷勤而人财两得,以背恩负义而成家立业。以损人利己而达到卑鄙目的:这就是氓的生意经。婚前是羊,婚后是狼,婚前装做奴才的样子,婚后摆出老爷的架子:这就是氓的行径。诗中揭露了一个无信义、无情感、自私自利、奸诈虚伪的坏家伙的本性。
   在诗中还创造了一个善良热情、忠厚纯朴的劳动妇女形象:女。她很热情,虽然出于误会,但确曾热爱过氓,看不到氓便“泣涕涟涟”,看到了氓便“载笑载言”;她沉醉在爱情里,而“不可说也”;她见到氓急不可耐,便“将子无怒”,并答应他“秋以为期”,她很纯朴,纯朴到天真的程度,诚心诚意地将幸福与希望寄托在骗子身上。只由于“言笑”的“晏晏”,“信誓”的“旦旦”,以及龟卜蓍筮的一点儿好兆头,便“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出嫁之后,虽含贫茹苦,夙兴夜寐,受到百般折磨,以至“叶黄而陨”,但还是爱着氓:“女也不爽”;然而氓却变了:“士贰其行”。她忍受着贫困和虐待,精神受到悔辱,自尊心受到损伤,又不能从兄弟那里得到安慰,相反地还不时听到风言风语的嘲笑。这就激发她对自己发出“不思其反”的感伤,对男人引起“二三其德”的蔑视。这是忠厚女人的感伤:“躬自悼矣!”这是善良女人的蔑视:“士也罔极。”在感伤蔑视的推动下,她咬定牙根,站立起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对恶人的指斥,对恶德败行的揭发,这是一种斗争情绪的表现。通过这形象,反映了私有制度特别是封建制度对妇女的悔辱和损害,反映了妇女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从而表现了人民反抗压迫的意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