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例谈初中文言文中的“互文”与“合叙”
河南省信阳市第五中学 余俊
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两种相对的修辞格:“互文”与“合叙”。如果不了解这两种修辞方法,往往会给阅读带来困难,甚至引起误解。如,《木兰诗》中
有这么两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里的“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这两句的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如果不知道这两句诗使用了“互文”这种修辞方法,很容易误解为“将军经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再如,《孟子二章》中的“兵革非不坚利也”一句,实际上是“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的“合叙“,若不了解“合叙”这种修辞方法,就可能误解为“兵革并不是不坚利”。
由此可见,掌握“互文”与“合叙”这两种修辞方法,有助于我们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下面,就这两种修辞格在初中文言文中的用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互文
“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是上下文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即:上文里省略了在下文出现的词,下文里省略了在上文出现的词,参互成文,合而见义。
互文主要有两种。
一是对句互文。如:
⒈《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不能误解为:只在东市买骏马,不能买鞍鞯……而应是“在东西南北市买骏马、鞍鞯、辔头和长鞭”。
⒉《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有人误解为“将军角弓冻得变硬,以至于拉不开,都护
的铁衣 冷得
难以穿在身上。”其实,“将军”和“都护”,“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意即“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变硬,以至于拉不开,他们的铁衣冻得
难以穿在身上。”
⒊《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受任”与“奉命”互补,“败军之际”与“危难之间”互补。意即“于败军之际和危难之间受任,于危难之间和败军之际受任。”
⒋《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理解为:“不以物、己而喜,不以己、物而悲”。
二是同句互文。如:
⒌《卖炭翁》:牛困人饥日已高”,这里的“牛”和“人”,“困”和“饥”,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并非牛独困,人独饥,应理解为牛既困又饥,人既困又饥。
⒍《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许多中学生往往断章取义,理解为“轻轻的烟雾笼罩着清寒的水面,淡淡的月光笼罩着两岸的沙滩。”其实,这里的烟和月是互文见义,并非烟独笼水,月独笼沙。
二、合叙
ˇ“合叙”也叫“并提”,就是把两件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述。为了使句子紧凑,文辞简练,古人常用这种“合叙”的方法行文。“合叙”的特征是前后双双并提,我们在理解时必须弄清句子前后成分的对应关系,以免发生误解。
“合叙”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主谓关系。例如,欧阳修《醉翁亭记》:“野芳花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这里的“风霜高洁”便是“风高霜洁”的合叙,其中的“风”和“高”对应,“霜”和“洁”对应,意即“天气高爽,霜色洁白。”又如,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这里的“作奸犯科”与“宜付有司,论其刑”对应,ˇ“为忠善者”与“宜付有司,论其赏”对应。
(二)偏正关系。例如《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非亭午,不见曦,非夜分,不见月。”的合叙。
(三)同位关系。例如诸葛亮《出师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伟、董允等”是“侍中郭攸之、费伟,侍郎董允等”两句的合叙。
另:
说说“合叙”
《师说》讲到了
“合叙”这种表达手法,很多老师在上这一课时忽视了这种手法的介绍,甚至不排除有些老师尚且不了解这种文言现象。其实,“合叙”这种表达现象在文言中经常出现,如果不了解,就会给翻译造成很大困难,甚至出现错误。笔者曾经对此做过专门梳理,现介绍给大家。
所谓合叙,就是把相关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物前后合并叙述,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意思,目的是使句子紧凑,文词简洁。在叙述时,前两件事与后两件事分别对应,把本来可以用两句话叙说的句子合并成一句话。这种修辞方法也叫并提。
一般的合叙,前面两件事在前的,也承接后面两件事在前的。可以写成简单公式:ABAB。如《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其意实为:句读之不知,则师焉;惑之不解,则不焉。就是说,不知道句读的从师,不能解答疑惑的反而不从师。不这样理解,原文就无法解读。再如《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即“渔于江,侣鱼虾;樵于渚,友麋鹿”。
但是有的合叙,前后结构作了变通处理,出现了错综变化,呈现出这样的模式:ABBA。如:《孟子?公孙丑下》(课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兵革非不坚利也。”“兵”与“利”发生关系,“革”与“坚”发生关系,实际意思是说:“兵非不利也,革非不坚也。”作者不说“兵革非不利坚也”,而说“兵革非不坚利也”,理解上要分开来,次序上又有错综变化,无疑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
我们常见的合叙句式有:
(I)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官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5)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苏洵《六国论》)
(6)“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夫庸知其年之先生于吾乎?后生于吾乎?”(《师说》)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闻道有先后;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8)“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役聪之耳、役明之目。”
(9)“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虽董之以严刑,终苟免而不怀仁;虽震之以威怒,终貌恭而不心服。”(《谏太宗十思疏》)
(10)“否泰如天地。”→“否如地,泰如天。”(《孔雀东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