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广告
互文,也称“互言、互辞、互文见义”,是指因对偶、押韵、平仄、字数的限制,或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互相补充,互相渗透,理解时又应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互文修辞的运用,由于让同句或邻句的前后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得句式整齐,语言凝炼,内涵互补,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下面试举几例,以帮助同学们加深理解。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与“皎皎”互补见义。诗的上句省了“皎皎”,下句省了“迢迢”,即“迢迢”的不仅指牵牛星,也指河汉女,“皎皎”的不仅指河汉女,也指牵牛星。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牵牛星与织女星啊,多么遥远而明亮!”互文的运用,使诗句节奏整齐,语言简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北朝民歌《木兰诗》)“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诗句的意思是“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诗以互文手法表现出木兰出征前准备工作的紧张有序,忙而不乱,既渲染出家庭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义无反顾与内心的激动喜悦。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民歌《木兰诗》)“将军”与“壮士”是对举互文,诗的上句省了“壮士”,诗的下句省了“将军”,即“百战死”的不仅有将军,也有壮士,“十年归”的不仅有壮士,也有将军。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疆场了,有的胜利归来。既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同时反衬出木兰得胜回朝的喜悦,流露出对木兰机智勇敢、奋勇杀敌、飒爽英姿的赞美。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北朝民歌《木兰诗》)“开”与“坐”是对举见义,诗的上句省了“坐”,诗的下句省了“开”,即不只是开“东阁门”,还开了“西阁门”,也不只是坐了“西阁床”,还坐了“东阁床”。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互文手法表达出木兰回家后的激动喜悦心情与对故乡对家庭的喜爱,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含蓄的的艺术效果。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北朝民歌《木兰诗》)“当窗”与“对镜”为互文。诗的上句省了“对镜”,诗的下句省了“当窗”,即当窗不只是“理云鬓”,还“帖黄花”,对镜不只是“帖黄花”,还“理云鬓”。两诗句合起来的意思是“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木兰虽立下了赫赫战功,天子对她“赏赐百千强”,但她坦然辞官谢赏,一心只想回归故里,依旧过自己朴实的农家女生活。木兰回到久违的故乡,回到昔日的闺房,迫不及待地坐在窗户边,对着镜子,梳理起自己瀑布似的一头秀发,并喜不自禁地贴上心爱的花黄。互文修辞的运用,写出了木兰的爱美之心、对农家女生活的怀恋、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热爱。
“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东西”与“左右”为互补见义,诗的上句省了“左右”,诗的下句省了“东西”,即东西不只是“植松柏”,还“种梧桐”,左右不只是“种梧桐”,还“植松柏”。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在东西左右(即四周)种上了松柏、梧桐。松柏是坚挺,傲岸,坚贞,富有生命力的象征,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诗中以互文修辞,既表现出刘兰芝与焦仲卿两人爱情的坚贞高洁,又显示出他们婚姻结局的悲戚哀愁。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日月”与“星汉”互文见义。诗的上句省了“星汉”,诗的下句省了“日月”,即不断运行的不只是“日月”,还有“星汉”,灿烂夺目的不只是“星汉”,还有“日月”。两句诗合起来的意思是“不断运行转动、灿烂夺目的日月、星汉都如同出于沧海之中一般”,写出了大海浩瀚无垠,包涵一切,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气势,形象地表达出诗人雄视天下,一统江山的阔大胸襟与宏伟抱负。互文修辞的运用,使得诗句句式整齐,语言凝炼,内涵互补,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是古典诗词中的一种句法特点,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修辞,是为了讲究对偶和对仗,把处于同一情境中的两种事物放在两句诗词中出现,以造成合于平仄、互相映衬、意境优美、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文言文阅读、古典诗歌鉴赏都会涉及到文言修辞问题,理解合文、变文和互文三大修辞格的特点和作用,将有助于我们理解词义,把握文义,鉴赏评价作品。
一、合文
“合文”又叫“并提”,指的是在一个句子里,至少有两个联合词组,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联合词组的组成成分分别搭配,构成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平行的语法关系,把两件或两件以上相关的事并列在一个句子中来表达。使语言简洁,句子紧凑。例如:
1.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
由后句应知前句的意思为:耳欲极声之好,目欲极色之好。这是两个句子的合文。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应理解为: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不见曦(阳光),自非夜分(半夜)不见月。这是两个假设关系的复句的合文。
3.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
应理解为:繁启于春,蕃长于夏,畜积于秋,收藏于冬。这两句中各由两个动补词组分别搭配而成。
二、变文
修辞学上,往往在相邻的几个词语或句子中采用近义词来表达相同的意义,以协和音响,避免词语的单调、重复,这种手法古人叫变文,也称“叠写”“重说”。这为我们理解文义提供了方便。例如:
1.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便”“纵”都是连词,常用在复句中偏句的开头,表示假设的让步,有“即使”“纵然”意。在句中二者连用,构成变文。
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因”“乘”意义相同,“利”“便”意义相近,“因利”“乘便”二者变文,应理解为:趁着有利形势。
3.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亡”“北”意义相同,均作名词,指逃窜溃败的诸侯军队。“追亡”“逐北”二者变文,应理解为:追逐败走的军队。
4.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是四个动宾词组的变文。《古文观止》编者评注:“四句只一意,而必叠写之者,盖极言秦之虎狼之心,非一辞而足也。”
在成语中也不乏以变文构成的四字格,如惊涛骇浪、失魂落魄、横征暴敛、卖官鬻爵等。
三、互文
互文也叫“互言”“互见”“互文见义”等,它的特点是上下文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它的修辞作用是言简意赅、语意含蓄,节省文字而又扩大了诗文的容量。例如:
1.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首句句前部分省去“夜”,句后部分省去“朝”,“朝”“夜”分置,前后相互交错补充。全句意思是:朝夜歌,朝夜弦(从早到晚唱歌弹曲)。这是“单句相互”,即“本句互文”。有些人却疏忽了这一特点,误译成“早晨唱歌,晚上弹曲”,从而降低了原文的艺术效果。其他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
成语中也不乏其例,如南来北往、山清水秀、风调雨顺、偷梁换柱、雕梁画栋等。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全联意思是: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句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拼合,是对句互文。其他又如:
①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②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④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3.千门万户??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后句句意是:总把新桃符换旧桃符。这是把一个词分开放在两处,构成互文。
总之,互文是由于受到句子字数或格律等限制而把一个完整的意思分开放在两句之中,理解时必须把上下文的意思联系起来加以考虑,做到前后互相补充、互相配合才能通畅明白,意思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