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青保险频道
海青保险频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80
  • 关注人气: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保险,能讨价还价吗

(2013-01-06 19:35:33)
标签:

保险

保险营销

保险业务员

缘故市场

人情

杂谈

分类: 保险随笔

“还价”是中国消费者一种独特的消费心理,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会讨价还价。确实这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然而其实这是一个可笑的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消费者没有搞明白保险这玩意到底是干嘛的?而引申的问题是:保险从业人员是否把保险这玩意跟消费者讲明白了?

    保额的测算实质上就是消费者的财务风险缺口,有什么好讨价还价的?在此要问那些喜欢砍价的朋友:只有上帝知道你能活多久,你可以跟上帝讨价还价多活甚至少活几年吗?你缺50万就是50万,不会因为你讨价还价了,风险缺口就自动缩水到10万,如果那样的话,干脆就不要买保险了,那风险缺口就自动封闭了,哦耶!所以,砍价确实是个好习惯,但要分买什么,如果是买自己的坏运气,还是稍微大方一点为好。

 

  保险,尤其是寿险,比大多数人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因为这是一个连续的、动态的人生风险管理过程。在定性的同时,必须定量。定性靠的是专业理念,定量靠的是专业技能。

    既然人生的风险是动态的,那么财务风险的缺口也就不会一成不变,会随着风险的增大和减小发生同向变化,同样也会随着可支配净资产的增大和减少发生反向变化。这又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消费险的独特优越性:可根据时间和外在条件的改变随时对风险缺口进行调整。哦,原来消费险并不仅仅是直观上很便宜啊,最重要的一点其实在于消费险是最适合进行动态风险管理的险种。

    购买保险要紧紧围绕两个东西思考:空间,时间。空间即是风险缺口的变化,时间则是风险缺口封闭期的长短。

第一,我该不该买保险?——风险识别,此阶段很多消费者自己可以粗浅完成或者认为自己可以胜任,其实很容易产生认识误区。

   第二,如有必要,我该买哪方面的保险?——风险定性评估,此阶段通常消费者自己已无法正确完成,因为需要通过家庭财务诊断,所以必须借助专业人士帮助。

    第三,我该买多少保险?买多久保险?——风险定量评估,即缺口测算,此部分是考验从业人员是否真够专业的第一个关键点。砍价现象也在这里发生,之所以会砍价,也许是缺口测算有误,也许是信息不对称(比如客户自己藏了笔私房钱,跟谁都不想说),也许是客户现有资源的配置方式无法与缺口匹配(最常见的借口就是:没钱)……

    第四,我该买什么保险?或者换个问话方式:为了买保险,我该准备多少钱?——这既是产品选择问题,也是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又分为主观和客观)的再评估。储蓄险和消费险的分化在这个阶段。这是考验从业人员是否真够专业的第二个关键点。当然,那些业绩漂亮的资深主管们基本上都是靠储蓄险上位的,这没办法,生存法则。没这玩意不要说发达了,连就活都活不下去。

    第五,买了保险之后,家庭财务状况发生变化了怎么办?——风险的动态管理。这是绝大多数保险从业人员都会忽视的问题,因为保险销售出去,就GAME OVER了,除非还要客户转介绍或者加保,要不就是办理理赔。但话说回来,这部分也是最难的,毕竟对于未知的东西,谁也说不准。那么作为保险消费者,也要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你买了保险并不是一了百了,进行阶段性的再评估是十分有必要的,尤其是当你的家庭发生重大事件时,必须重新进行财务风险诊断。而可以准确把握这个动态的风险管理追踪过程,才是一个保险专业人士的核心价值所在。

    回头想一想,一个称职合格的保险代理人是多么伟大啊!

    你要有老板的魄力——能增员、带团队、善培训;要有白领的能力——做寿险分析甚至当理财顾问;要有蓝领的体力——哪怕死催一样的来回跑着送合同和回执,还要办理索赔等等;要有超人一样的精力——别的不说,一日三访就够喝一壶的;要有唐僧一样的定力——连续遭遇销售拒绝还能矢志不渝、唾面自干;甚至还要有居委会大妈一般的耐力——例如要给客户当知心大哥大姐,分享他们的种种生活乐趣和苦处……

    只不过问题是,同时具备以上素质的人,为什么非要做保险代理人呢?那点苦力钱实在对不起您这一身的超级强悍本领,我看去竞选总统都有富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浅议中途退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