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国平《内在生命的伟大》

(2009-12-14 20:33:00)
标签:

杂谈

    

周国平《内在生命的伟大》(《语文报》高二版09年第725期已刊)

作者:陈金华           单位:江西省大余中学(语文组)

内在生命的伟大

周国平

小时候,也许我也曾像顽童一样,尾随一个盲人,一个瘸子,一个驼背,一个聋哑人,指指戳戳,嘲笑,起哄,甚至朝他们身上扔石子。如果我那样做过,现在我忏悔,请求他们的原谅。

即使我不曾那样做过,现在我仍要忏悔,竟然以为残疾人和我是完全不同的种类,我常常怀有一种愚蠢的优越感,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

现在,我知道,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的残疾,没落到我的头上,只是侥幸罢了。不可预测的飞来横祸,种种造成残疾的似乎偶然的灾难是必然会发生的,无人能保证自己一定不被选中。

被选中诚然是不幸,但暂时未被选中,又有什么可优越的?阅历和思考使我懂得了谦卑,懂得了天下一切残疾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他们是我的替身,他们在替我受苦。

事实上,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十分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健全的人,在一定的意义上,人人皆患着无形的残疾。那么,生命抵御和战胜残疾的希望究竟何在?

我的眼前出现了一系列高贵的残疾人形象。在西方,从盲诗人荷马,到双耳失聪的大音乐家贝多芬,双目失明的大作家赫尔博斯,全身瘫痪的大科学家霍金,当然,还有又瞎又聋又瘫的永恒的少女海伦·凯勒。在中国,从受了腐刑的司马迁,受了膑刑的孙子,到瞎子阿炳,以及今天仍然坐着轮椅在文字之境中自由驰骋的史铁生。与许多肉体没有缺损的人相比,他们拥有的是多么完整而健康的生命。

诗人里尔克的笔下,盲人能穿越纯粹的空间,能听见从头发上流过的时间和在脆玻璃上玎玲作响的寂静。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我相信,盲人失去的只是肉体的眼睛,心灵的眼睛一定更加明亮,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事物,生活在一个更本质的世界里。

感官是通往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会使人看不见更高的世界。貌似健全的躯体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踌躇满志地要在外部世界里闯荡,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最大满足。相反,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看不见有形的事物了,却可能因此看见了无形的事物,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可见,生命与肉体不是一回事,生命的质量不能用肉体的状况来评判。肉体只是一个躯壳,是生命的载体,是脆弱的,但寄寓在这个躯壳之中,更有一个不易破损的内在生命,叫做精神或者灵魂。一切能够致残肉体的因素,都不能致残我们的内在生命。为此,一个人无论躯体怎样残缺,仍可使自己的内在生命保持完好无损。

上帝只在现象世界拨弄芸芸众生的命运,在本体世界,上帝是公平的,人人都被赋予了一个不可分割的灵魂,一个永远不会残缺的内在生命。同样,在现象世界,我们的肉体受千百种外部因素的支配,我们自己做不了主人。可是,在本体世界,我们是自己内在生命的主人,不管外在遭遇如何,都能够以尊严的方式活着。

选自《内在生命的伟大——我看残奥会》(有删改)

 

【解读】

本文是作者对残奥会的一个思考和认识,立足于平凡的现实生活,指出人的肉体残疾是偶然的、绝对的,残疾与健全的界限是相对的,启示人们认识拥有“完整而健康”的生命不只是肉体的,更是灵魂的,不管遭遇如何,灵魂都应站立。文章情理交融,给人深深启迪。

 

【思考题】

1、“感官是通往世界的门户,同时也是一种遮蔽。”和“身体的残疾虽然是限制,同时也是一种敞开。”两句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2、“面对死亡,盲人有权宣告:‘那把眼睛如花朵般摘下的死亡,将无法企及我的双眸……’”该怎样理解?

【思考题参考答案】1答:身体貌似健全的人往往充满虚假的自信,并愚蠢地寻求欲望和野心的满足;身体的残疾往往使人对生命的感觉更加敏锐,使他心灵的眼睛更加明亮,从而更加关注内在生命,致力于灵魂的锻炼和精神的创造。

2答:这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死亡形象化,语言生动鲜明而别致,赞扬了盲人敏锐的感觉和顽强的精神创造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