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相互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宿舍以其成员相对固定、流动性不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影响力强等特点,
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来说, 宿舍不仅仅是一个就寝休息的地方,
也是一个小的家庭、小的社会。良好的宿舍人际氛围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
而且有利于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一想到此想必大家都会怵目惊心,马加爵,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1999年至2000年读高三,成绩优异,被预评为“省三好学生”
,2000年至2004年就读于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4年2月13日晚杀一人,2月14日晚杀一人,2月15日再杀两人后从昆明火车站出逃。2004年3月15日被公安部列A级通缉犯;2004年6月17日被执行死刑。
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事件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妥善处理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透过马加爵事件,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们高校的宿舍的各种矛盾问题,很多事情发人深省,比如现在寝室通宵供电,先睡的人要求关灯……;用电脑的敲键盘的声音大了些,甚至没有耳机用的是音响,都足以让人欲睡不能;还有就是煲电话粥到半夜,又不注意控制音量……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高中阶段虽然有过集体生活,但高中的集体生活毕竟和大学的集体生活有所不同,高中学习的任务重,压力也大,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一旦进入大学,很多东西都会改变,特别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很多人认为上了大学就没多少负担了,至少学习上的压力小多了,再说大家都来自不同的地区,个人的情感意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成长的环境也不一样,由于成长过程中生活环境的单一性,交往群体的限制性,使得他们表现为难以处理人际关系和融入社会生活,尤其缺乏和他人的必要的交流和沟通。
一、大学生宿舍矛盾的常见原因
引起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的原因相当复杂,既有浅层的直接原因, 也有深层的根本原因; 既有外在的客观原因, 也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有单方面的原因, 也有双方或多方面的原因。根据本人调查与分析, 我认为, 导致大学生宿舍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不健全
在人际认知上, 大学生具有明显的片面性、狭隘性,
第一印象、刻板效应、晕轮效应等人际认知偏差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随处可见; 在情绪情感上,大学生具有明显的冲动性、情境性,
大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容易受到环境和情绪的影响, 面对矛盾时冲动性强, 自控性差。
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自傲自负、嫉妒嫉恨、狭隘敏感等。这些个性心理品质上的特点和缺点,使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经常化、多样化,
频繁发作, 很难避免。
宿舍是一个集体场所,其中涉及到了太多的集体行为。比如,宿舍卫生,饮水,晚上睡觉等等集体行动。
宿舍卫生和饮水问题在刚入学的学生里显得尤其重要和突出。许多同宿舍的人,因为懒惰不去打水,并饮用别人打来的水。或许在没有打水的人来说,这是一件相当小的事情,可是对于打水的人来说,这就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尤其是这样的行为,演变成习惯以后。宿舍卫生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毕竟大家几个人一起住在一间屋子里,干净就得大家共同维护,可是当有人因为懒惰而不参预到卫生的打扫时,矛盾就会产生。更为严重的是,当某个人不保持个人卫生而影响了整个宿舍的卫生,这就是不可原谅的。矛盾就会由此产生。
(二)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的匮乏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科学的交往知识和技能。在书山题海中挣扎出来的学子们, 根本没有闲暇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人际交往的知识和技能,
其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是原始的、经验性的,对人际交往的意义、人际认知偏差、人际交往的艺术和技巧、人际冲突的原因、人际冲突和危机的应对策略知之甚少。在人际关系中,
他们往往凭感觉、直觉, 凭情绪、经验来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人际问题, 很难适应新环境下复杂的大学生活, 很多情况下甚至会弄巧成拙,
导致各种人际冲突的发生。
(三)激烈的社会竞争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存和发展的竞争愈演愈烈,
别看学习在某些人嘴里来说,是及格就OK。可是事实上,当宿舍里出现某一个学习相当好的成员时,有的人会表现出嫉妒和不满。眼下,
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 是否是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党员, 是否获得过各类奖学金, 是否参加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这些很多人都很在乎的,因此少数大学生会明争暗斗,人际冲突无形地潜在其中, 一触即发。
(四)地区差异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
我们来自不同的地区,
有着不同的家庭经济背景, 这种差异给大学生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造成了较大的差异。比如, 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
在物质生活上可以不受拘束, 而家境贫困的学生则通常比较节俭。来自偏远山区和农村的学生生活俭朴, 思想相对简单, 习惯简单淳朴的生活;
而来自大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 思想开放,
喜欢追赶潮流与时尚。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是一个人在长期的生活道路上潜移默化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通常很难改变,
这一点并不为个性独立的大学生所理解和接受。同一个宿舍的同学在生活上交往极为频繁,
在公共物品的使用、个人作息时间的安排、宿舍卫生和个人卫生等诸多方面, 难免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摩擦, 引起矛盾。
(五)恋爱问题
最尴尬的事情就是恋爱问题了,尤其是两个人同时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这种情况是最易产生矛盾而且最易发生冲动。往往参预者都不会听任何人的劝告,只会认死理,认为是兄弟抢了自己喜欢的女生,或者是闺蜜抢了自己心爱的男生。其实话说回来,这类问题虽然是旁人不清楚,可是解决的办法还是由同宿舍的人来解决。那就是找到他们喜欢的那个对象,问清楚对方的真实想法,然后回来告诉参预者双方,让他们尽快做出抉择。
二、正确解决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矛盾的方法
矛盾产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矛盾产生了,我们不懂得及时处理掉矛盾。
大学生都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产生些矛盾也可非议,可是我们不应该单方面地把矛盾扩大。我们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毕竟和你产生矛盾的这个人,有可能会和你一起住四年。那么,何不宽容一些,大度一些呢。
(一)正确认识自己
由于生活背景、文化习惯等差异,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寝室里的同学,难免存在着贫富差距、学习优劣、生活习惯差异,因而有可能会产生自卑、嫉妒等失衡心理,这对身心发展是很不利的。寝室每一个成员都应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首先同学们必须真正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敞开心扉;其次,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和室友交流,其实只要大家一起努力,不要封闭自己,找到矛盾的接点,用一颗宽容的心去对待彼此,矛盾的心结就能渐渐打开。
(二)心胸宽广 学会包容
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应海纳百川,多吸收别人的优点;对他人的缺点,应多加理解和包容。平时对一些生活中出现的鸡毛蒜皮的纠纷,不要太耿耿于怀,该忘的忘,该原谅的原谅,该和解的和解,不要太放在心上。所谓“大事聪明,小事糊涂”,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做主要的事情上,比如说,搞好自己的学习。
(三)学会欣赏 学会悦纳
我们要真诚地对待他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只有播种真诚,展现真实的自我,才会收获别人的真诚。我们要学会欣赏,学会悦纳。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并不喜欢一个各方面都十分完美的人,而恰恰是一个各方面都表现优秀而又有一些小小缺点的人最受欢迎。所以你不用太在意自己的缺点,对这点要有足够的信心。
欣赏他人,赞美他人……这种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杨者带来快乐,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即也会传染给周围的人给周围所有人带来快乐。“快乐”,则会消融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寝室关系变得融洽。
(四)把寝室当做自己的家
我认为我们应该把寝室当做自己的家,“我是寝室主人翁”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只有把寝室当做自己的家,大家才会更主动地为寝室和谐尽心尽力。另外,同寝室同学最好能培养一两种共同的兴趣爱好,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发现彼此的共通点,并学会分享快乐。
三、大学生宿舍常见矛盾的对策
(一)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在交往实践中掌握人际交往的技能
交往实践作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既是近现代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教育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交往实践活动是大学生主体意识培育及发展的现实土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在交往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和掌握相应的人际交往的技能。
1.寻找共同话题,主动交往。不少人怕交往是因为怕与人谈话,觉得找不到合适的话题,其实,在社交场合可以使用的话题有很多。当时轰动性的社会新闻、重大的体育赛事、畅销书等公众热门话题,既可增进知识,还让对方十分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2.学会积极倾听。倾听本身就等于告诉对方,他是一个值得你倾听讲话的人,倾听所表现出的是对对方的尊重和欣赏,无形之中就会增强对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
3.善用赞美与感谢。应该真诚地认为对方值得赞美,并注意发现对方身上值得赞美的地方,将它表达出来。赞美别人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不能太夸张而言过其实。过于夸张的赞美会被视为并非出自真心,甚至别有用心。
4.学会批评与道歉。尽管人人都期望朋友之间能够观点一致,和睦相处,但有时往往事与愿违,朋友之间也会发生一些令人不愉快的矛盾冲突。因此,学会批评和道歉很有必要。
(二)开展团体素质拓展训练,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拓展训练是全球规模最大和历史最悠久的户外体验式教学模式。素质拓展训练在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我国。素质拓展是对人的一种体验式培训和锻炼,是对人的思想、心理、意志、品质、能力、身体以及顽强精神的一种磨练和考验。同时,也是对人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临场经验的模拟和训练。现代素质拓展是将传统场地拓展训练与生存体验相结合,以在做中学为中心的全新体验式培训方式。其基本步骤是体验感受、分享交流和总结应用。它利用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达到目的,全面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素质拓展训练可以使很多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团队中学会沟通,学会完成任务,学会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融合,学会和团队成员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总结失败的教训,懂得在帮助团队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是一种最好的方式。拓展训练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极具实用性,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能够使大学生在挑战各种困难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协同解决问题中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例如,在“90后”大学生中普遍开展的军训即是典型的团体素质拓展训练,其他如班集体或学年集体开展的公益性活动等。
(三)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选修课,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作为必修课,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他们尊重、理解、宽容、信任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
2.开设人际关系学系列专题讲座,
向其讲授人际交往的意义、人际交往的艺术、人际冲突的原因以及人际冲突的应对策略等相关知识,丰富大学生人际交往知识,
提高大学生的人际认知和人际交往能力。
3.针对新入学的大学新生进行宿舍人际关系学专题讲座, 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 引起大学新生对宿舍人际关系和人际冲突的重视,
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并学会与室友和谐共处的技巧和方法, 尽快融入宿舍集体生活。
(四)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自我教育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经风雨、见世面、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举措。我们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社会活动,譬如做一些协会工作,做一些班集工作,参加一些自愿者活动,甚至可以自发的组织一些群体活动,在工作中成长,在工作中受教育。每年新生到来,各个团体都在“招兵买马”,“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能不能进广播站,做班级通讯员,好好地锻炼一下自己。”“我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能不能通过自己很好的表现,赢得同学们的信任进入学生会、做班干部”等,主动去寻求去争取,来培养锻炼自己。“过去一心为求学,没有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我要利用大学四年,充分利用图书馆,读读中外名著,研究研究我感兴趣的学科,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大学,以积极地心态和较强的适应能力,给点阳光就生动地灿烂起来。
同学们,寝室,是我们的家。希望大家都能拥有一个开放的胸怀,有容人之量,相互友爱,和睦相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大家都能拥有一个美好而快乐的大学生活。
2013年11月21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