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2013-09-04 11:36:52)分类: 教学设计 |
12.《卧薪尝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懂的只有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课时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难点:
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师: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记忆力好不好,哪位同学能带领同学们背诵已学过的古诗呢?
生:领背古诗《山行》、《枫桥夜泊》、《望天门山》和《赠汪伦》。
师:古诗背得课真流利,那你们还记得与一年四季相关的四字词语吗?比如与春天有关的?
生:万紫千红、春满人间、春色满园…
师:有关夏天的呢?
生:烈日当空、骄阳似火、滂沱大雨、夏日炎炎
师:那关于秋天的?
生:天高云淡、秋色宜人、秋高气爽、金桂飘香
师:与寒冷的冬天相关的?
生: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寒风刺骨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觉得我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爱积累的好同学!
二、
(一)、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读…
生:卧薪尝胆
(二)、回忆旧知
师:让我们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课文中讲了哪两个人物之间发生的故事?
生:越王勾践和吴王夫差
(板书:越王勾践 吴王夫差)
师:我们也知道课文主要写的是越王勾践,老师带来了一组与他相关的词语,谁来读好他们?
出示:兵败会稽 受尽屈辱 卧薪尝胆 报仇雪恨 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生:指名朗读词语。
师:我们一起读好这些词语。
生:全班齐读词语
师:你能利用这些词语完成填空,复述课文吗?
出示: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
生:完成填空。
三、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填空,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的结果,但一开始越王和吴王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出示第一自然段),请你来读好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你的朗读真是美妙动听!谁知道一开始越王和吴王的关系?
生:他俩都是王,平等关系。
师:你是从那句话中体会到的?请你读出来。
生:他们都想…强大起来。
师:你找对了,一开始他们两个都是王,是平等关系。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来体会。
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体会勾践为奴的原因
师: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之后他们之间的关系的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勾践到吴国给吴王当奴仆。
师:对,我们称这种关系叫做“主仆关系”。那为什么越王勾践会成为吴王的奴仆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勾践夫妇成为奴仆的原因?(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谁找到了?请你读出相关的句子。
生:会稽一战…给吴王当奴仆。(板书:战胜)
师:那勾践愿意当奴仆吗?
生:不愿意。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到的?
生:万般无奈。
师:人在什么情况下才会万般无奈?
生:一点办法也没有。
师: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勾践此时的心情吗?
生:感情朗读“会稽一战…给吴王当奴仆。”
师:从你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勾践万般无奈的心情。那你知道勾践为什么要去当奴仆吗?
生:宁可自己受苦,也不愿国家灭亡。(此处师可适当以勾践身为一国之君的身份点拨)
师:勾践真是一个不一般的王,让我们齐读这两句话,在朗读中体会勾践和夫差关系的变化。
生:齐读“会稽一战…给吴王当奴仆。”
2.体会吴王的骄傲
师:对于勾践的这一请求,吴国的谋臣们是怎么想的?你找到相关语句了吗?
生:吴国的谋臣们纷纷要求灭掉越过,免除后患。
师:看来他们都不同意,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句中有一个词语说了出来。
生:免除后患。
师: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怕越过将来强大起来再来打吴国。
师:但吴王夫差却不顾谋臣们的反对,答应了勾践的请求,谁知道这又是为什么?
生:读“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师:如果你就是吴王,此时你的心情怎样?
生:骄傲。
师: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骄傲的情绪吗?
生:感情朗读“得胜的吴王非常骄傲,不听大家的建议,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师:你真是一位骄傲的王。让我们一起读好三四两句,在读中体会谋臣们的苦心和吴王的骄傲。
生:齐读“吴国的谋臣们…答应了勾践的请求。”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勾践夫妇来到吴国后受尽了哪些屈辱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勾践夫妇受尽屈辱的句子。(板书:受尽屈辱)
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师:谁找到了?
生:读“勾践夫妇…受尽了屈辱。”
师:为什么这对勾践来说是屈辱呢?
生:因为勾践本来是越王…(此处师可适当就勾践原本的身份进行点拨)
师:除此之外,你觉得勾践还会受到哪些屈辱?
生:吃不饱,穿不断,吴王用各种办法羞辱他。(师此处可适时补充勾践尝吴王粪便的故事)
师:是啊,勾践尝尽了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屈辱,你能通过填空来体会这些屈辱吗?
出示:兵败会稽前,勾践穿的是(漂亮的衣服),住的是(豪华的宫殿),吃的是(山珍海味),出门时(有马车接送)……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生:完成填空。
师:而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多久?
生:三年。
师:这样屈辱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年之久,那我能改成“他们在吴国才干了三年,就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这样可以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就体现不出时间的长了。
师:对,看来相同的字词放在句中不同的位置,句意也会发生改变。勾践忍受屈辱长达三年是为了什么?第三自然段有一句话说出了他的目的。
生:为了有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师:对,勾践为的就是能回到自己的国家,他的肩上还负担着重任,这就叫(板书:忍辱负重),让我们一起读好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勾践的忍辱负重。
生:齐读“勾践夫妇来到吴国…才回到自己的国家”。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勾践回国以后,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生:自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谁找到了?
生:“白天…耻辱。”
师:在这两句话中,“卧薪”就是指?
生:睡在柴草上。
师:“尝胆”是指?
生:每顿饭前总要尝尝苦胆的滋味。
师:这就是卧薪尝胆字面的意思,那勾践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你能了解吗?
生:为了“报仇雪恨”。
师:对。为了能“报仇雪恨”,勾践会做哪些准备呢?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
生:召集人马,训练军队…
师:我们称他的这种行为就叫做“发愤图强”(板书:发愤图强)
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词语。
生:发愤图强。
师:勾践的卧薪尝胆仅仅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吗?(不是)那是多久?(二十多年)我们称这种长期坚持的精神就叫做(板书:持之以恒),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个词语。
生:持之以恒。
师:所以,“卧薪尝胆”不仅指睡在柴草上,饭前尝苦胆;更重要的是指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地精神,这才是“卧薪尝胆”真正的意思。
*若时间来得及,可以穿插第四自然段的构段特点
师:课文第四自然段先总写了“勾践时刻不忘报仇雪恨”,接着分别从“白天、晚上、饭前”三方面分别写勾践是怎么做的,这样的结构就称为“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师:让我们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时要注意卧薪尝胆字面的意思和字面后面隐含的意思,那种忍辱负重,那种发愤图强,那种持之以恒的意志和精神。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勾践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请你来读?
生:读“经过…灭掉了吴国。”(板书:转弱为强 灭掉吴国)
(六)、小节课文,再次点题
师:(指着板书)同学们,两千多年前,越王勾践在会稽打了败仗,万般无奈下,只好去吴国当奴仆,受尽屈辱。整整三年,他忍辱负重,回国以后,他卧薪尝胆,最后使自己的国家转弱为强。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学了一个历史故事,课题叫——
生:卧薪尝胆。
四、
师:你们觉得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卧薪尝胆吗?
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虽然身处和平年代,但在学习生活中我们任然需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地精神。古人也将这种精神流传下来,写了这幅对联,老师今天把它带来了,我看那位同学记性好,能把它背下来。
出示: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生:指名读,尝试背诵。
师:对联的上联讲的就是“卧薪尝胆”的故事,下联也讲了一个历史故事,叫“破釜沉舟”,下联的意思你们懂吗?
生:不懂。
师:老师有个建议,建议同学们回去后查一下有关资料,或者请教家长和同学,如果你们采纳了老师的建议,我会很开心的!(适时讲解“建议”的不同用法以及和“意见”的区别)
五、
师:老师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今天的作业:
1.
2.
板书设计
12.卧薪尝胆
战胜
受尽屈辱
忍辱负重
越王勾践
持之以恒
转弱为强
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