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林园林大师在2007年大牛市发行了3支基金产品,截至到今年3月份,业绩如下(摘自中投在线):
产品 发行时间 累计净值
年化收益率
林园1期
2007年2月
4.2280元 29.18%
林园2期
2007年9月
2.3718元 13.07%
林园3期
2007年9月
2.3590元 12.94%
如果一位散户能取得这样的业绩,还是可以的,毕竟是在2007大牛市赶场子的,能活下来实属不易,多少人的财富在这10年里已经灰飞烟灭了。
然而,对于一位据称“从1989年以8000元进入股市,到2006年底持有股票市值高达20个亿”的股神来说,交出这样一份长期成绩单,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尤其是购买了林园2期和林园3期的投资者,考虑到货币贬值的影响,在这10余年的时间里,大师基本没给你挣钱。
我们不禁要问:大师啊,你给自己理财能挣那么多的钱,但给客户理财的时候,能耐哪去了?
从媒体的记录来看,林大师2006年底资产配置的股票共有17支,分别是:贵州茅台 、招商银行、五粮液 、黄山旅游、云南白药、铜都铜业(铜陵有色)、上海机场、深发展(平安银行)、瑞贝卡、马应龙、江中药业、赣粤高速、云天化、工商银行、千金药业、丽江旅游、宇通客车。
如果我没猜错的话,林大师所发行的3支产品里面也应该就是这些股票。
从2007年大牛市算起,贵州茅台、宇通客车、云南白药涨幅惊人,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收益,没得说。
但是其余14支股票持有到今天,扣除通胀因素,整体上并没有带来多少收益,还有几支股票赔的是血淋林的。
这说明,即使是大师,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即使是大师,在高位买入长期持有,该赔钱也照样赔钱。
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些私募大神整天咋咋呼呼在茅台上赚了多少、在格力上赚了多少钱的时候。应该想到:其实他们和林园一样,在买入好股票的同时,也买入了一些糟糕的股票。 一好对一孬,平庸的长期业绩也就不足为奇了。只不过他们从来不告诉我们真相。
林大师在今年3月份的一次论坛上说:“全世界成瘾性的商品,过去100年平均PE大概是37倍。今天A股医药股的PE甚至还没这么多。所以放心大胆地赶紧投,现在就是建仓的时候。现在不买,20年之后要跺腿,确定性100%。”
啥意思啊?我知道您去年发了不少产品,下套儿呢?
求求大师了,别再这么忽悠人了,行吗?我们小散户挣点钱不容易啊!
加载中,请稍候......